科研产出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Ⅱ优航1号是应用航天育种方法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5三年推广面积为26.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2亿kg。该组合具有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苗期耐寒性较好、抽穗期耐高温、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和广西区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组合之一,还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重点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组合。着重介绍Ⅱ优航1号的推广应用,主要植物学特征与产量结构,同时也介绍了它在各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6.67、66.67、666.67hm2高产示范片的产量表现和抗性、品质特性。


食用菌(Agaricus blazei和Valvariella volvac)微贮稻草纤维瘤胃降解效果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试验选用Agaricus blazei和Valvariella volvac两种食用菌对稻草进行不同周期的微贮处理,分别以高压处理和未处理稻草作为处理对照和对照组,通过瘤胃降解试验,研究不同菌种对改善稻草纤维瘤胃降解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A.blazei较V.volvac处理和对照组分别提高稻草干物质降解率15.17%(P<0.05)和15.42%(P<0.05),残留中的半纤维素与纤维素含量较V.volvac处理组分别下降8.03%(P<0.05)和7.83%(P<0.05),A.blazei的处理效果随微贮时间延长而提高。瘤胃降解的动态分析显示,A.blazei处理可提高稻草的可溶解(a)和可降解利用(b)成分含量约12.4%和16.8%,提高降解速率(c)达0.015 2。V.volvac处理对改善稻草瘤胃降解率没有明显效果(P>0.05)。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辐819”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利用花粉辐照结合生物杂交技术育成的南恢辐819与Ⅱ32A配组成的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Ⅱ优辐819,具有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先后通过福建省、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更好地推广该组合,运用最优设计对Ⅱ优辐819进行密度、秧龄、施氮量等3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3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项措施对产量都有影响。经微机模拟筛选出综合高产技术措施:每公顷插14.8~28.1万丛、秧龄32~33 d、施纯氮96.9~167.7 kg。


热应激期日粮添加酵母铬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胎次、泌乳期和产奶量,按随机单位组方法将44头泌乳120 d,日均产奶量为27.70 kg的奶牛分为4组,每组11头.预饲期15 d,正试期45 d,试验期温湿指数为81.5.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酵母铬(精料中,C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0、0.80、1.20 mg.kg-1),研究热应激期日粮添加酵母铬对奶牛产奶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奶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试验Ⅱ组效果最佳,提高6.26%(P<0.05),试验Ⅰ、Ⅲ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血清游离三碘腺原氨酸(FT3)含量和FT3与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比值(FT3/FT4)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Ⅰ组血清胰岛素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Ⅲ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日粮干物质进食量(DM I)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但随着Cr含量的增加,DM I提高的趋势逐渐减弱;各试验组奶样中Cr含量符合NY5045-2001卫生标准.


学习贯彻党章 有效服务“三农”
《求实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学习贯彻党章,明确提出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这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科研院所与农业战线共产党员,要以党章为根本准则与根本标准,坚定信念,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努力工作,服务于民,奋发有为,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新型农村建设贡献应有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


“海峡两岸有机农业科技学术研讨会”暨专题考察综述
《台湾农业探索 》 2006
摘要:本文介绍参加“海峡两岸有机农业科技学术研究会”与专题考察活动的情况,阐述了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历程与现状、主要模式与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业的思考与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