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硅和微量元素对百合鲜切花生长影响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在施用氮磷钾肥基础上配施硅肥、硼肥等有益元素和微量元素,探讨其对百合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硅肥或微肥,特别是硅肥能显著促进百合的生长,株高增加2~8 cm、茎秆增粗1.98~2.05 cm、花朵数增加8.3%~23.6%、花苞增大2.1%~4.0%,同时可提高百合植株的氮、磷、钾及叶绿素含量,且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450 kg.hm-2),以上各指标也随之增加。


福建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APD标记及多态性调查
《福建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运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检测(RAPD)技术和4种OPV引物,对采自福建平潭和罗源的3份养殖大黄鱼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检出的39个位点中,14个位点显性频率为1,可作为筛选大黄鱼物种标记的参考位点。样品多态位点检出率平均48.2%。样品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251 5、0.275 5和0.257 5。2004年采自平潭和罗源的两份样品在部分已知位点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显示网箱群体之间可以出现某种程度的遗传分化。
关键词: 大黄鱼 RAPD 遗传标记 样品杂合度 基因型频率 地理族群


RT-PCR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猪瘟病毒的比较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CSFV序列合成1对引物,以猪瘟病毒(CSFV)兔化弱毒株为模板,建立并优化了检测CSFV的RT-PCR方法,并与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进行比较,检测了15份临床疑似病料。结果如下:应用RT-PCR对CSFV兔化弱毒株RNA进行扩增,获得与预期大小相符长为509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敏感性达到10 pg的CSFV-RNA,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2型圆环病毒(PCV2)进行同条件扩增均为阴性,RT-PCR产物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CSFV不同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5%~99%;15份临床疑似病料应用RT-PCR的检出率为66.7%,而应用免疫荧光试验的检出率为60.0%,二者的总符合率为80%。表明RT-PCR方法比DFA更敏感,两种方法均可用于猪瘟的快速诊断。


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福建省的40株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细胞内的脂肪酸,分析其脂肪酸分布的多态性;研究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青枯雷尔氏菌现有种下分化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分布;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聚成的各类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特点以及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理小种、生化型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其脂肪酸都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的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聚成3类,即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1存在着不同的脂肪酸类群,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化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是脂肪酸和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roupⅠ为无致病性菌株,groupⅡ为过渡性菌株,groupⅢ为强致病性菌株。【结论】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脂肪酸有望成为青枯雷尔氏菌小种鉴定的新指标。


应用RT-PCR检测人工感染番鸭体内番鸭呼肠病毒的动态分布
《动物医学进展 》 2007
摘要: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病毒在人工感染番鸭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番鸭呼肠病毒MW9710株,3 d后就可以从肝、脾等组织中检出病毒RNA,直到32 d不能从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病毒RNA,检出高峰期为感染后7 d~14 d。在6种不同组织中均不同程度地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以肝脏组织检出率最高(68.9%),其次为脾脏(62.2%)、心(48.9%)、肾(46.7%)和胰(35.6%);肛门棉拭子的检出率最低(17.8%),显示了番鸭呼肠病毒在感染机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