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果树
》
2006
《耕作与栽培
》
2006
摘要:以限制南亚热带名优果树北移引种的关键制约因子———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指标,探讨闽东小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研究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出发,进行小气候资源调查、气候数值模拟、冬季冻害考察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专题图制作、叠置分析、面积统计等,最后提交图形化研究成果以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闽东
小气候资源
区划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通过全面调查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情况,以及对冬种主产区气温、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结合马铃薯新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福建冬种马铃薯种植范围、种植时间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种植范围
栽培技术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06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CO2浓度和气温升高、UV-B辐射增强等方面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土壤、畜牧业、病虫害以及气候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
CO2增浓
UV-B辐射增强
气温升高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为达到将南亚热带名优晚熟果树引种至其地理北界的目的,对闽东地区的果树区域选择,进行新的技术应用,拟提高其区划精确性,具体做法是采用GIS技术,对福鼎、霞浦等闽东地区,坡度小于25°、朝南坡向、温度模型适宜的避冻区域及山地相对高差在0.5~0.8之间的区域,进行晚熟果树生态区域选择,并制作相应的专题图和区域面积统计。最终区划结果符合技术实现要求。
关键词:
果树
区域选择
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蕹菜上的半衰期为2.11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5.48d。48%毒死蜱乳油按推荐剂量即75mg.hm-2施药3次,停药后7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779mg.kg-1,符合我国无公害蔬菜标准规定;停药后14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046mg.kg-1,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
关键词:
毒死蜱
蕹菜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福建果树
》
2006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琥胶肥酸铜(DT).霜脲氰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稀释500~600倍喷雾,花穗期防效81%,采收期防效80%以上,幼果期也有良好的表现。该混配剂兼有保护与内吸治疗的优点,可作为福建省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琥胶肥酸铜
霜脲氰
混配剂
荔枝霜疫霉病
防效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其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grisea(Cooke)Sacc.)引起的广泛发生在世界各稻区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本实验利用7个稻瘟病菌系对籼型恢复系云恢290进行稻瘟病抗性的田间注射鉴定,结果表明云恢290对7个菌系均表现为抗性;云恢290对四川-43菌系的稻瘟病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关键词:
云恢290
稻瘟病
鉴定
遗传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测定了南美斑潜蝇对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旋花科和伞形花科的20个蔬菜品种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对不同蔬菜作物的选择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旋花科>伞形花科。在豆科蔬菜中南美斑潜蝇最嗜食四季豆,其次是嗜食豇豆,对四棱豆的嗜好性较弱,对毛豆表现为非嗜好性。在葫芦科蔬菜中南美斑潜蝇最嗜食瓠瓜、黄瓜、丝瓜和南瓜,对苦瓜表现为非嗜好性;南美斑潜蝇对不同番茄品种的选择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寄主选择性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