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母猪产后无乳或少乳症的分析与治疗

当代畜牧 2007

摘要:母猪产后泌乳量与仔猪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导致母猪产后无乳或少乳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讨论生产上常见的母猪产后无乳或少乳症病例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供同仁们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梅原汁的生产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确定了青梅原汁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参数。青梅果应选择成熟度高于九成五以上;预煮条件为90℃,3min;果胶酶解条件为果胶酶A 50mg/kg和B 100mg/kg,在40℃下酶解12h;杀菌条件为121℃处理3s~5s。

关键词: 青梅原汁 生产工艺 青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玫烟色拟青霉亚致死浓度对小菜蛾取食和成虫生殖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测定了玫烟色拟青霉菌株SCAU-PFCF01的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幼虫取食量、蛹重、化蛹、羽化、成虫寿命和雌蛾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玫烟色拟青霉1×102和1×103孢子/ml处理小菜蛾2龄幼虫后,其幼虫期的总取食量较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9.3%和54.1%。处理4龄幼虫后,玫烟色拟青霉导致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成虫产卵量显著下降,1×103孢子/ml处理4龄幼虫后小菜蛾的平均蛹重、雌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成虫的产卵量分别为4.3mg、15.3d、17.2d和135.1粒/雌,显著低于对照。

关键词: 小菜蛾 玫烟色拟青霉 亚致死效应 取食 生殖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素及其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大蒜素是大蒜的主要活性成分,作为一种天然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养殖业中已被大量应用。当前饲料工业上使用的大蒜素有两种来源,分别来自生物提取和化学合成。前者多为日本、德国等国家采用,是将生蒜头绞碎成油水混合物,经蒸馏制得粗品,再经分馏即为成品大蒜油。目前我国许多厂家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以氯丙烯为原料,经硫代硫酸钠和硫化钠硫化,制成以三硫化二丙烯为主要成分的大蒜油。大蒜油加入载体和适合辅料,加工制成预混料,即为大蒜素。大蒜素主要成分是带有两个双键的三硫化合物,该结构决定了其性质不稳定,它易受光线、空气、温度的影响,容易氧化变质使颜色加深,且具有挥发性,对动物黏膜有刺激。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对油状大蒜素进行稳定性处理,如制成环糊精包含物、胶丸或微囊,以减少刺激,便于服用(林承仪,2001)。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大蒜素与碘化试剂的亲电加成反应,制成碘化改性大蒜素用于生产(张志诚等,1997)。本文将对大蒜素的作用机理及近年来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有机营养型专用叶面肥对豆角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以豆角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喷施有机营养型专用叶面肥的效果。结果显示:豆角喷施有机营养型专用叶面肥与对照(清水)比较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率广州五山点达6.8%~15.5%,博罗点达10.9%~21.2%,适宜的喷施浓度为450~600倍。喷施有机营养型专用叶面肥还具有提高豆角收获物Vc含量和可溶糖含量,提高收获部位的氮、磷、钾干物养分含量的效果。

关键词: 有机营养型专用叶面肥 豆角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与龙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CSCD

摘要:荔枝和龙眼是中国著名的南亚热带果树。本文分别就荔枝、龙眼种质资源在起源与分布、分类与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荔枝和龙眼的分类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根据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应用同工酶分析和DNA分子标记进行分类。形态特征常常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同工酶分析可以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十分有限。应用分子标记研究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克服了前述2种研究方法的不足。目前,荔枝和龙眼的品种选育仍然以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为主。为了实现对荔枝、龙眼果实品质和农艺性状的改良,建议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荔枝、龙眼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同时通过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提高荔枝和龙眼杂交育种的效率。

关键词: 荔枝 龙眼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对稻米产量和食用安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选取目前生产上经常使用的几种肥料进行水稻生产试验,并对产地的灌溉水以及收获后土壤和稻米中的重金属镉、砷、铅、铬、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稻米的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是肥料和土壤,其中铅超标比较严重,其次是镉。

关键词: 肥料 稻米 重金属 产量 食用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广东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面入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水稻 “三控”施肥 氮肥利用率 成穗率 纹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提供的4个地方优质肉鸡品种,2个培育品种和1个引进的肉鸡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H-FABP基因多态性与肌内脂肪含量(IMF)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H-FABP基因260 bp和675 bp处存在T/C和G/A的突变位点,对2个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IMF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T260C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基因型的IMF含量显著(P<0.05)高于BB基因型个体,但对于不同的品种来说,AA和BB基因型只对封开杏花鸡和岭南黄鸡II号的IMF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各鸡种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G675A位点上,所有品种中AA型和AB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

关键词: H-FABP基因 SSCP 肌内脂肪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玫瑰茄多酚提取条件的优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对玫瑰茄干花萼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多酚较优提取范围。结果表明,通过贡献率法计算出在试验范围内各因子对多酚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用频率分析法得到多酚提取率高于1.01%的优化条件是:温度71.82~75.56℃,时间1.508~1.7045 h,液料比26.095~27.645倍,乙醇浓度44.24%~51.12%,提取率是1.22%。

关键词: 玫瑰茄 干花萼 多酚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