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中国瓜菜 2011

摘要:采用二次发酵隧道技术处理不同配方培养料,以不同含氮量和不同石膏含量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建堆发酵、接种养菌、出菇管理,并对其进行堆肥温度、菌丝生长速度、培养料含氮量和生物学效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以高产、高生物学效率为目标结合生产成本因素,最后确定含氮量1.3%、石膏含量2%、石灰含量2%、磷肥含量1.5%的培养料更适于应用生产。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 发酵 菌丝生长速度 生物学效率

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为了解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实质和相关变异,评价对产量间接选择的重要性,为黑龙江省西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大豆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进度。结果表明:提高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必须有适当的株高,并确保有足够的节数和单株粒数。

关键词: 大豆 性状 遗传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宝清县大豆主栽品种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在介绍宝清县大豆主栽品种合丰47、垦丰16、合丰42、合丰55、合丰50、黑农44、黑农46和合丰56的产量表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宝清县垄三栽培、小垄窄行密植和大垄窄行密植3种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及其选地与整地、平衡施肥、除草和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依据。

关键词: 主栽品种 栽培技术 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调查与改善措施研究

企业研究 2011

摘要:由于农业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较企业来说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内控度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财务收支无法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本文主要进行农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调查与改善措施研究。

关键词: 农业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现状调查 改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大豆EMS诱变M_1、M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0.5%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处理7个春大豆品种种子,并对M1和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代主要是化学物质扰乱了植株生理而产生生理损伤发生了形态变异。M2代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M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株高、主茎节数较高,而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中等,百粒重的遗传力偏低。EMS在提早熟期方面对早熟品种的影响要大于中晚熟品种,在延迟熟期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原品种中节数和株高分别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在M2中,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春大豆 甲基磺酸乙酯(EMS) 农艺性状 M1和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防治梨黑星病化学药剂的筛选

农药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 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5%己唑醇微乳剂50 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l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梨黑星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对哈尔滨地区黑土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由于土壤环境状况发生了变化,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施肥土壤线虫群落的种类及数量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的趋势;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并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及NPK肥不仅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植物寄生线虫的数量,而且对植物寄生线虫种的多样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黑土 施肥 线虫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麦秸还田对暗棕壤土壤肥力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始于1979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据,研究了麦秆长期还田及与化肥配施对暗棕壤肥力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1)土壤有机质和p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麦秸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更有效减缓土壤有机质和pH的降低;(2)土壤碱解氮整体呈现大幅波动,各处理年均含量表现为麦秸+高量化肥(S+N2P2)>高量化肥(N2P2)>对照(CK)>麦秸(S)>低量化肥(N1P1)>麦秸+低量化肥(S+N1P1);(3)土壤速效磷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处理的年均含量整体表现为S+N2P2>N2P2>S+N1P1>N1P1>S>CK;(4)大豆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各处理年均产量表现为S+N2P2>N2P2>S+N1P1>S>N1P1>CK。因此,长期麦秸还田与化肥配合有助于维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大豆产量。

关键词: 麦秆还田 暗棕壤 土壤肥力 大豆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业工程 2011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向日葵产业的发展现状。向日葵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高产、优质、高抗病虫害的食用型杂交种;生产投入少;管理粗放,病虫草害严重;品种更新和成果转化速度慢,向日葵种子市场混乱,部分地区轮作制度不合理等。提出了我国向日葵育种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 向日葵 产业 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大豆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摘要:通过对两个大豆品种黑农41、绥农14的不同施肥处理,创造具有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群体,进而分析了不同群体的结构及生理特征。通过试验认为,光合速率的增加是大豆植株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在试验范围内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大豆 施肥 产量 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