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感染黄萎病后叶片组分内生化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田间病圃发病高峰期,对抗黄萎病性不同的陆地棉品种及同一品种的感病和健康植株叶片组分内四项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弱,膜脂过氧化水平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而感病品种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P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高.从平均效应看,SOD活性健康植株高于感病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感病植株高于健康植株.试验结果还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或是感病品种,植株发病后POD活性皆上升幅度很大,对SOD活性的反应,抗病品种变化幅度小,感病品种变化幅度大.
关键词: 陆地棉 黄萎病 超氧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膜脂过氧化 可溶性蛋白质


梨园茶翅蝽防治适期的研究
《河北果树 》 1995
摘要:梨园茶翅蝽防治适期的研究周志芳,褚凤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在果树研究所050061)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耕作条件的变化和广谱性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了茶翅蝽的严重发生和为害。据调查,一般防治园害果率达18.23-38.9%,严重的高达99.36%,给生...


成龄栗树应用多效唑试验
《河北果树 》 1995
摘要:成龄栗树应用多效唑试验张继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066600)板栗新梢生长量大,而分枝较少,因此进入成龄结果期后,树冠过大而内膛空虚,结果部位迅速外移,这是造成产量低的重要原因。为探讨多效唑对板栗成龄树抑制新梢生长,增加光秃部位发枝数量,...


中长绒陆地棉育种研究
《中国棉花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中长绒陆地棉育种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 ,论述了取得的主要进展和采取的主要方法与途径。140系和 91— 19系的 2 .5%跨长分别达到 33.5和 32 .4 ,比强度分别达到 2 5.2和 2 6.5g/tex。认为在优质性尤其纤维长度和强度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提出利用优质材料的剩余遗传变异进行系选、陆海杂交组合 F1辐射诱变选育及多个亲本复交配合回交 ,进行轮回选择等优质中长绒棉育种方法。这些方法在同步改良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以及打破它们之间的关系上效果明显


小麦根系生长与高产栽培管理
《河北农业科学 》 1995
摘要:本文论述了小麦根系生长与功能及影响小麦根系生长的因素,阐明了根系生长与产量的关系,提出了小麦高产栽培应注意的根系管理原则和措施。


冬小麦花粉植株室温越夏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1995
摘要:冬小麦的花粉植株,经高浓度(12mg/L)多效唑(MET)壮苗处理后,能在室温下越夏、其成活率与低浓度(3mg/L)多效唑壮苗后在低温(3~8℃)冷库中越夏的相近。其壮苗存活率达96.00%,移栽成活率达95.83%,总成活率为92.00%。


我省桃树在“九五”期间发展的方向
《河北果树 》 1995
摘要:我省桃树在“九五”期间发展的方向于润生,王凯辉(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050061)我省现有桃树面积约3.8万公顷,总产量29万吨,占果品总产量的12.8%。但由于品种比较集中,如中熟品种占80%以上,而早、晚熟品种不足20%,且产区分布不...


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玉米茎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科学 》 1995
摘要:1986~1994年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共鉴定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127份,其中高抗的有52份,占41.0%;抗病的有48份,占37.8%。参加2~5年试验的玉米材料有38份,其中对三种主要病原菌(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抗或高抗的有29份。抗病品种不仅比感病品种发病率低73.9%~84.3%,发病晚5~10天,而且测产结果指出比生产品种中单2号、掖单2号依次增产9.8%~30.1%和5.1%~30.3%。玉米适期晚播发病率低。玉米与水稻轮作防治效果明显。因此。认为玉米茎腐病的防治应采用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本技术已示范2.5万多公顷,防病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玉米茎癌病,综合防治,抗病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