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水稻锌素利用的研究
《核农学报 》 1980
摘要:近几十年来,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关于水稻缺锌,施用锌肥矫正缺锌症,提高产量的国内外文献较多,我省1976年以来经多点试验证明,在石灰性冲积土上,对早稻施用锌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平均增产13.6%。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广使用锌肥,就迫切需要了解水稻对锌素吸收利用的状况,找出施用锌肥的有效条件。我们从1977—1979年连续三年应用~(85)Zn、~(32)P、~(45)Ca 等同位素进行了大田、微区、盆栽、水培等试验,水稻对锌肥的利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锌的吸收、运转及其在各部位的分配,锌肥残效,以及 N、P、K、Ca 等元素对锌素吸收的影响和元素之间相关性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公猪液态精液保存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我省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全省现已有40多个县、近500个公社采用这一技术繁殖生猪,每年给母猪输精达15万多头次。但在推广的过程中,由于公猪液态精液保存时间不长,一般仅1天左右,良种公猪液态精液的利用率很低,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于1979年通过筛选稀释液,进行了延长公猪液态精液保存时间试验。经20批次试验,从51种不同配方的稀释液中筛选出一种较好的稀释液配方。这种稀释液配制及精液保存方法是:


室内培养两索线虫幼虫为成虫的方法
《自然杂志 》 1980
摘要:索科线虫(Mermithidae)的幼虫主要寄生在昆虫体内,发育到一定时期,离开宿主到土壤中发育为成虫.过去从宿主体内取出的索科线虫幼虫,往往不能正确鉴定种类,因此解决寄生幼虫培养为成虫的方法问题,对线虫的分类学、生态学、离体培养及利用索科线虫进行生物防治等,都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1977年至1979年于室内进行两批两索线虫(Amphimermis sp.)的培养试验均获成功.


农作物种子的干燥与贮藏
《湖北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今年夏收季节,阴雨连绵,大批粮食因不能及时晒干而发芽、腐烂。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粮食霉烂损失达二十亿斤左右。因此,粮食、种子的干燥,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利用小麦三叶期来角测定品种对赤霉病抗性
《湖北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综合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其基础工作是对不同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目前采用的田间接种鉴定


氮肥在稻田中的吸收、固定、损失与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核农学报 》 1980
摘要:一、前言大量的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氮素化肥施用在不同作物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但到底如何经济合理施用却是生产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氮肥利用率一般只有30—50%,我国近年来应用~(15)N 示踪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氮肥利用率一般只有25—45%,施入的氮素化肥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未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浪费极大。因此,


棉花受精选择性及其在杂交制种上利用的可能性
《湖北农业科学 》 1980
摘要:目前杂种棉花的制种,主要是通过人工去雄杂交方法进行。人工去雄杂交,即使手剥或铁夹环剥很熟练,每人每天也只能制种1斤左右。同时,由于制种对花器官的损伤而使每铃种子粒数和成铃率下降,因而制种田的产量往往低于一般大田的产量。


对实现我省畜牧业现代化的看法
《湖北畜牧兽医 》 1980
摘要: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道路,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人均数量少,劳动力充裕,国家和集体资金短缺,能源供应不足,农业和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很薄弱。因此,在相当长的期间內我省畜牧业现代化的目标,应以努力增加畜产品和提高商品率为重点,并在此前提下逐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要着重应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成果,放在畜牧技术改造上,建立合理的衣牧结构和畜牧内部结构,充分合理的利用


大力开辟蛋白质饲料来源 迅速提高我省牲猪出栏率
《湖北畜牧兽医 》 1980
摘要: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饲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则是基础的基础。世界各国畜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蛋白质饲料的增长速度直接响影到一个国家畜牧业现代化的速度,苏联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据报导,近年来苏联由于蛋白饲料缺少20—25%,致使饲料消耗增加了40%以上,畜产品减少了30—40%,成本增加了30—50%。蛋白质饲料之所以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