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辐射育种的几个问题探讨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近几年来,我所结合茶树良种选育工作,进行了茶树辐射育种的试验研究,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一下肤浅的体会。 一、照射茶种的适宜剂量问题 1978年,我们取用云大种系长叶白毫和大黑茶两个品种,用钴~(60)伽马射线照射,分为1,000、5,000、10,000、15,000、20,000伦5个处理。茶种为部分萌动破壳,能见胚


黄泥田土壤供肥性能及施肥效果的初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黄泥土是我省主要的耕地土壤之一。面积约1,280.8万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20%;其中水田436万亩,旱地844.8万亩,分别占全省水田、旱地的14.7%和24.5%。黄泥土广泛分布的地区也是我省粮、棉、油的重要生产基地。但目前黄泥土上的作物产量一般都不高,水稻单产只有三、四百斤,小麦一、二百斤,皮棉单产只有几十斤。因此,摸清黄泥田土壤的供肥能力和供肥特点以及施肥的效果,以便确定黄泥土的改良培肥和合理利用途径,这对提高黄泥土的生产能力将具有重大意义。


棉花等氮量追肥试验简报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氮素营养是棉花高产最重要的因子,代谢作用强弱大多取决于土壤中氮素的多少。因此氮素供应状况如何,决定着棉花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形成,最后明显地影响到产量和品质。为了做到合理施用氮肥,协调棉株营养与生殖生长,提高棉花产量,从1975年以来,我们在棉麦两熟栽培制度条件下,与棉产区协作进行了总用氮量相等、等氮量追肥对棉花增产效果的联合试验。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太湖猪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太湖猪产于太湖地区一带,是我国一个优良地方品种,向以产仔数多、泌乳力高、善于哺育等优良繁殖性著称。近几年来我省荆州、黄冈、咸宁、武汉等地、市先后从上海市郊引进作杂交母本用,以利用其优良繁殖力,获得最经济的生产结果。现将我们所作的杂交组合试验报道如下:


恩施地区中华猕猴桃的分布与利用意见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为了摸清我省野生猕猴桃的资源概况,发掘优良株系,以便有计划地开发利用,1980年8月由省农业局、省供销社和省农科院果茶所联合组织了湖北省猕猴桃资源调查队,分赴各地进行调查。我参加了恩施组,在恩施地委和行署的领导下与地县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到49个重点公社,动员了5,600多名干部和社员进林“探宝”,历时37


施用含氟磷肥对土壤及作物污染的初步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钙镁磷肥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散发出大量的含氟气体。有的磷肥厂每小时排出的含氟废气量竟超过国家规定的十多倍,从而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据报道,当空气中HF的浓度超过1ppm时,对人的眼睛、皮肤和呼吸器官即有影响;超过1.5ppm时农作物和蔬菜不仅产生受害症状,还可以影响食用这些植物的人畜健康。为此,有的工厂用CaO回收逸出废气中的氟,使成CaF_2沉淀析出,以降低排出的废气中氟的浓度,减少氟对大气的污染。但因此导致这一部分钙镁磷肥中含氟量的增高,有的产品含氟量高达10%以上。这些含氟磷肥施用后,是否会造成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为此,于1978—1980年进行


富水库区柑桔园石渣子土的改良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我省通山县富水库区的柑桔生产在近年来发展很快,现有柑桔面积已达3万亩以上。但其中约有5,000多亩桔园,分布在由侏(亻罗)纪以前古代灰黄色或青灰色片页岩类风化所形成的扁砂型石渣子土上。该土含粘粒较少而含母岩碎屑较多。在这种土壤上栽培的柑桔生长弱,结果迟,产量低。这是当前库区柑桔平衡增产的主要障碍。迅速改良这一部分土壤应是发展库区柑桔生产的主攻方向之一。 根据实地调查,此类土壤不利于柑桔生产的主要原因是保水、保肥性差。因此类土壤主要是由母岩碎屑组成,且母岩层次间,常有较大的接近垂直的裂缝,故不但本身含果树所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素量很低,所


湖北省水稻土施用锌肥的肥效
《土壤通报 》 1981
摘要:水稻土缺锌研究,近十多年国外如印度、菲律宾,国内如山东、安徽都先后有报导,我所沔阳彭场基点及江北农场、监利等地,1976年以来多点多次试验证明,石灰性冲积土(湖泥土)早稻施锌有较好增产效果。冬作物油菜、大麦、小麦、蚕豆都有增产趋势,1978年沔阳、监利、江北农场早稻等作物施锌面积达22万余亩,1979年试验示范应用已扩大到宜昌、天门、襄阳、洪湖等地。与此同时,我们用砂培、水培、土培和同位素示踪法及定点定位等方法,配合田间试验进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百会、山台穴组电针麻醉施行水牛剖腹产
《湖北畜牧兽医 》 1981
摘要:电针麻醉是一种根据病情,在畜体上选择适当的穴组,使用园刺针扎入穴位,待有针感时给予一定的频率和电流脉冲波刺激。从而达到感觉减弱或消失,使家畜能在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