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草棉异源四倍体与陆地棉杂交“核置换”培育中棉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1975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棉属种间杂交培育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几年来我们先后研究过海岛棉、蓬蓬棉与陆地棉杂交“核置换”,通过杂种胚珠离体培养及二倍体棉种染色体倍性化方法,克服二倍体棉种中棉、草棉、中×草、瑟伯氏棉与陆地棉杂交的不亲和性,并采用回交及杂交幼铃激素处理克服后代的不孕性,获得中棉、草棉、瑟伯氏棉同源四倍体、中×草异源四倍体与陆地棉杂交的杂种及不同次数的回交后代,并从中棉胞质材料中,得到了一些完全雄性不育或高度雄性不育材料,目前正进行保持系的选育。现将我们对中草棉异源四倍体与陆


麦Ⅱ培养基进行小麦花药培养试验简报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小麦花药培养技术虽已用于育种,但在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和分化频率低,不能适应小麦育种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小麦花药培养的诱导和分化频率,是单倍体育种的主要问题。1979、1980两年,我们以N6培养基为基础,调整氮源用量,组成麦Ⅱ培养基,经过试验,诱导效果显著提高。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黄痢)菌苗的制造及使用暂行办法
《湖北畜牧兽医 》 1981
摘要:自从我所于1979年12月报导了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黄痢)的人工免疫结果以来,我省许多基层单位的畜牧兽医人员,纷纷要求将黄痢菌苗的制造和使用规程下发,以便参照执行。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拟订出"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黄痢)菌苗的制造及使用


肾中穴封闭治疗猪下痢
《湖北畜牧兽医 》 1981
摘要:猪下痢是种猪场及广大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若不及时防治,生长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防治下痢的中西药甚多,我们在实践中采用0.25~2%盐酸普罗卡因肾中穴封闭,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新病害—柽麻枯萎病研究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菽麻(Crotalaria juncea L.)俗称柽麻,具有速生、高产、耐旱、耐瘠、适应性强的优点,能在多种作物茬口中间、套、插种,颇受群众欢迎,自1973年起逐步推广利用,很快就成为我省主要夏季绿肥之一。种植面积曾达70—80万亩,但自1976年以后,许多县、社、生产队的留种柽麻发现有病原未明的死苗、枯秆现象,群众根据其症状,称它为“青枯病”或“枯萎病”。这个病害一发现便很普遍,在某些地区为害特别严重,一般减产三、五成,病重者甚至绝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制
《湖北畜牧兽医 》 1981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in pigs、简称TGE),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属于日冕病毒属(Corona Virus)。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而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五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几乎100%。其临床特征为剧烈的水泻、呕吐。本病分布很广,流行于全世界大多数养猪地区。在我国的上海、陕西、黑龙江、吉林、河北和台湾等省市间有报导。我省近年来在当阳、沔阳、天门、武昌、通山,鄂城武汉等县(市)有类似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当阳于1977年冬季,不论


水田中氮肥的去向与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氮肥深施或全层基施已被肯定为提高氮素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发挥氮肥全层基施的增产作用,我们从1978年秋起,应用盆栽和1/500亩的水泥坑对我省几种主要的水稻土,进行了氮肥全层基施的长期试验,并以猪粪、红萍为底肥研究了氮肥全层基施的增产效果,以寻找该法的最佳增产条件。现将主要结果简报于后。 一、不同施用方法氮肥在水田中的去向


几种主要磷矿粉肥供肥强度的测定
《土壤肥料 》 1981
摘要:湖北省磷矿资源丰富,中、低品位磷矿可以用来生产磷矿粉肥,直接施用,但其肥效大小决定于磷矿粉的品位和土壤性状、作物种类。为了有效地直接施用磷矿粉肥,在1974—1976年对我省荆襄、黄坡、黄枚、远安四种磷矿粉肥进行了连续试验,并测定了供肥强度和后效。


桑蚕分级连养试验的效果及其基本经验
《湖北农业科学 》 1981
摘要:桑蚕分级连养的试验研究,是1979—1980年由湖北省蚕业所、英山县农业局、金铺公社农技站和四顾墩大队共同协作,在四顾墩桑蚕场科技队采取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总结了基本经验。现简要地报道如下,供参考。 一、试验方法与效果 试验分小面积的对比试验与结合科技队的生产进行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