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β-hemA-ISCOMs对鳗鲡的口服免疫效果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携带嗜水气单胞菌β-溶血素基因的重组菌可表达具天然活性的β-溶血素。重组菌胞外产物制成的ISCOMs(β-hemA-ISCOMs)经由肠胃途径免疫,可显著提高鳗鲡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能力(P<0.05),并诱导免疫保护,一次免疫的攻毒存活率为44.4%。二次免疫的攻毒存活率为100%。本研究首次将ISCOMs技术应用于鳗鲡口服免疫,试验结果表明ISCOMs技术在发展鱼类口服型疫苗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β-hemA-ISCOMs 口服免疫 淋巴细胞 免疫保护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以福建南平为例
《山地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足迹模型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以其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的普适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福建南平地区2000~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平地区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1.750 hm2上升到2003年的2.057 hm2,生态赤字由2000年0.465 hm2上升至2003年的0.735 hm2,年均增长速率为16.96%,说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干旱胁迫对多年生落花生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程度的土壤干旱胁迫对多年生落花生(Arachisduranensiskrapov.&W.C.Greg)生长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多年生落花生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逐渐下降,根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丙二醛(MDA)、质膜透性(R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胁迫下,多年生落花生各参数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其中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O-2.,MDA,RPP;RPP与O-2.;POD与O-2.;POD与SOD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a<0.01)。


不同氮素及硝化抑制剂对叶菜用甘薯光合特性、茎叶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铵态氮肥(NH4)2SO4、硝态氮肥N aNO3及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对叶菜用甘薯光合特性、茎叶产量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类型和施氮量对叶菜用甘薯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硝态氮肥对叶绿素a含量、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铵态氮肥。施肥量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单独施用铵态氮茎尖产量较其他氮肥类型低。纯氮用量在450 kg/hm2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可提高茎叶产量,但超过此范围继续增加施氮量则增产效应不明显。硝态氮比铵态氮更容易提高硝酸盐含量;施氮量极显著影响硝酸盐含量,在低中施用量(150~450 kg/hm2)条件下,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大约出现在8~9 d,而高施用量(600~750 kg/hm2)条件下,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在7~8 d;DCD可以使施用铵态氮的叶菜用甘薯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但对施用硝态氮的叶菜用甘薯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与硝酸盐含量两因素,叶菜用甘薯最佳施肥采摘方案为:施纯氮450 kg/hm2,采用铵态氮结合DCD的方式施用,在施肥后第9天或第10天进行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