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基于全基因序列的中国北方3省(区)马铃薯Y病毒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马铃薯Y病毒(PVY)全基因组为基础,分析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3省(区)PVY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并评估突变、重组、选择等遗传力所起的作用.根据已报道的PVY全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4对引物,采用片段重叠法对来自内蒙古和吉林的24个PVY分离物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联合NCBI中已登录的9个黑龙江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参数评估、群体分化检验和分子变异等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遗传多样性高,其中内蒙古和黑龙江PVY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吉林群体,并且3个群体之间呈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分析发现在PVY基因组中存在1 786个变异位点,表明我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变异程度较高,并且这种高变异度有85.54%来自各个马铃薯种植区内PVY个体的遗传变异.重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我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中重组株系占比高达90.3%,并具有明显的株系多样性,表明PVY重组株系已成为我国北方3省(区)马铃薯种植区的流行株系.选择压力分析显示,使用FEL和IFEL法分别检测出501个和315个净化压力选择位点,这表明3省(区)PVY群体受净化选择压力为主.以上结果表明,中国北方3省(区)PVY群体遗传多样性高,突变、重组和自然选择都对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存在一定影响.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PVY)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量对黑土区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和固碳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特征,阐明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变化对外源有机碳累积投入的响应关系,揭示黑钙土土壤及团聚体固碳效应和土壤有机碳定量提升机理.[方法]于201 2年4月在吉林省农安县玉米主产区设置了玉米秸秆还田量田间定位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秸秆还田量0(SA0)、秸秆还田量4 500 kg·hm-2 (SA300)、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 (SA600)、秸秆还田量13 500 kg·hm-2(SA900).利用多年试验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外源有机碳投入的数据分析其量化关系和固碳效率.通过湿筛法筛分>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分析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固碳效应.[结果]长期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SA600和SA900两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SA0)、低量秸秆还田(SA300)(P<0.05),并且后3年SA900和SA600两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2015-2018年间,SA900处理土壤有机碳较SA0处理分别依次提高了11.0%、15.8%、17.2%、23.1%.土壤总有机碳储量与外源有机碳输入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P<0.01),其中土壤总固碳效率为12.9%.与秸秆不还田(SA0)相比,秸秆还田SA600和SA900两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P<0.05),尤其是对大团聚体(>0.25mm)有机碳含量增加贡献更大.高量秸秆还田(SA900)处理的>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较秸秆不还田(SA0)处理分别提高了45.5%和47.7%.除<0.053 mm团聚体外,其他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增加量与累积碳投入量增加量呈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大粒级团聚体固碳效率显著高于小粒级团聚体,>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固碳效率分别为4.9%和1 3.6%.依据秸秆还田下土壤固碳效率,预测未来1 0年内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提升10%、20%、30%,每年需额外分别投入风干玉米秸秆约5.99、11.98、17.97 t·hm-2.[结论]玉米秸秆还田能显著促进黑钙土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累积,并且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秸秆还田量和试验年限的延长而增加,有机碳主要集中固持在大团聚体中.表明秸秆还田是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的重要培育措施,大团聚体有机碳可作为评价土壤有机碳变化对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快速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秸秆还田量 黑土区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 固碳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杜仲粉对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杜仲粉对育肥后期松辽黑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育肥后期85 kg左右的松辽黑猪30头,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的杜仲粉.通过30 d的舍内饲养试验,对其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杜仲粉添加组仅离心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而2%杜仲粉添加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瘦肉率、熟肉率显著提高(P<0.05),pH24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脂肪率、黄度(b*)、离心失水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的杜仲粉可以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胴体性能,提高肉质性状.饲料中添加1%的杜仲粉盈利最高.

关键词: 杜仲粉 松辽黑猪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艺运筹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对种植密度等农艺措施进行优化组合.试验设置农户栽培(CK)、优化管理模式1(Opt-1)、优化管理模式2(Opt-2)、优化管理模式3(Opt-3)4种农艺运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农艺运筹模式下玉米的产量及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Opt-1、Opt-2、Opt-3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5.7%、48.9%、44.5%.Opt-1、Opt-2、Opt-3处理下群体生物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9.5%、37.2%、16.3%.Opt-2处理氮肥用量为300 kg/hm2,比Opt-3处理高出33.3%,但其子粒养分积累量与Opt-3处理无显著差异,且其肥料偏生产力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Opt-3处理下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较高且花后LAI下降速率减缓,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较CK增加22.0%和5.6%,且与Opt1处理差异显著.Opt-3处理种植密度增加到7.0万株/hm2,进一步增强了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光合效率 密度 养分管理 深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禽饲料原料净能评价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家禽饲料有效能值的评定对提高家禽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目前对家禽营养代谢能体系的认知比较广泛,代谢能体系没有考虑到动物代谢时的产热量,而净能体系能够准确地描述饲料中真正用于维持和生产的能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节约饲粮成本.净能体系在猪的饲料配方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且开始在家禽中进行应用探索.因此,文章综述了家禽饲料净能体系的优势、饲料原料净能值的测定方法、影响饲料原料净能值的相关因素及影响净能测定的因素,旨在为家禽的精细化管理和饲料的精准配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 饲料原料 能量体系 净能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叶性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区,以高产潜力品种迪卡159为试材,研究了密植条件下玉米茎叶性状及产量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降低玉米植株的株高、穗位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减小单株叶面积,调整各层次的叶片分布,从而去除了植株茎秆和叶片冗余,重塑理想株型,保证了有效穗数,提高了穗粒数,最终达到了增产的目标。各处理中以在8展叶进行调节剂处理产量最高,且能够塑造中下部叶片大、上部叶片小的植株形态,有利于光能的获取和利用。

关键词: 玉米 植物生长调节剂 茎叶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在猪囊肿卵巢中的表达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正常卵巢和囊肿卵巢中脂类代谢相关基因FABP3、FABP4、CPT1的表达,分别收集卵巢组织、颗粒细胞、卵母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3个基因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囊肿卵巢组织中FABP3和CPT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囊肿卵巢组颗粒细胞中FABP3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囊肿卵巢卵母细胞中CPT1、FABP4的表达极显著高于正常卵巢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脂质代谢基因在猪卵巢囊肿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囊肿卵巢 颗粒细胞 卵母细胞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环境对甘薯品质性状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吉林省寒地生态区和徐州生态区为试验地点,探讨寒地生态区环境效应对甘薯品质的影响以及跨较大纬度的多点试验地间的环境效应差别,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甘薯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干物质含量的大小受环境效应影响较大;而淀粉、还原糖、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胡萝卜素主要受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影响,纬度跨度大会显著影响紫薯的花青素含量.

关键词: 甘薯 生态环境 品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斑病病菌对热带玉米种质CML493的DNA甲基化变异与mRNA表达分析

玉米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带高抗大斑病玉米种质CML493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大斑病病菌处理,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和转录组测序(mRNA-seq)技术,对经过接种大斑病病菌处理不同时间的CML493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进行DNA甲基化模式、DNA甲基化水平分析和mRNA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大斑病病菌6、12 d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别为78.21%和76.13%,甲基化敏感扩增单态性分别为21.79%和23.87%.接种大斑病病菌6 d时,总甲基化率上升5.49%,全甲基化率上升14.24%,半甲基化率上升6.11%.接种大斑病病菌12 d时,总甲基化率上升6.40%,全甲基化率上升16.73%,半甲基化率上升5.57%.接种大斑病病菌0、6、12 d共检测到2 298个共表达基因,共检测到1 434个共表达上调基因,检测到769个共表达下调基因,上调基因数目显著多于下调基因数目.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病菌 DNA甲基化 mRNA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传统发酵食品来源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辅助降血糖作用评价

东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API 50 CHL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比对方法鉴定菌株。利用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通过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血脂、抗氧化指标、胰岛素等指标,评价菌株CH126的辅助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综合API 50 CHL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CH12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Ⅱ型糖尿病小鼠灌胃植物乳杆菌CH126后,与模型组相比,CH126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值、血脂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提高胰岛素水平。综合以上数据表明植物乳杆菌CH126是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益生菌。

关键词: 益生菌 植物乳杆菌CH126 鉴定 降血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