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药用植物柴胡病毒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病毒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非序列依赖性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方法对所采柴胡病样进行分子鉴定。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伴有花叶症状的柴胡受到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的复合侵染。为明确柴胡CMV分离物(CMV-SXCH)和柴胡BBWV2分离物(BBWV2-CH)的分类地位,进一步克隆CMV-SXCH的CP、MP和BBWV2-CH的LCP、SCP;序列比对发现,CMV-SXCH与CMV亚组ⅠB中株系XJ2相似性最高,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99.5%;BBWV2-CH与BBWV2中的K株系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4%、99.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MV-SXCH与大多数CMV中国分离物聚类为一簇,同属于CMV亚组ⅠB;BBWV2-CH与BBWV2韩国K株系聚类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柴胡 病毒病 黄瓜花叶病毒 蚕豆萎蔫病毒2号 非序列依赖性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后生防菌肠杆菌Enterobacter cowanii B-6-1发酵培养基优化
《中国食品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杆菌具有生物防治、生物降解以及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在农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体内试验证明,肠杆菌B-6-1可有效抑制果蔬采后灰霉病的发生,且抑菌活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本试验中采用单因素设计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该菌对不同培养基配方的适应性,筛选出生物量最大的优化组合。在培养基配方为麦芽浸粉2.56%,牛肉蛋白胨3.13%,磷酸二氢钾0.065%的条件下,肠杆菌B-6-1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且经验证其优化效果较好,为该菌高产发酵工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萃取方法对花椒精油的化学成份、生物活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GC-MS)技术研究不同萃取方法获得的花椒精油的风味成分。结果显示,3种萃取方法获得的精油主要成份基本相同,只是含量略有差异。主要有1-(2-羟基-4,6-甲氧基苯基)-乙基酮(水蒸汽蒸馏39.83%、超临界萃取41.06%、亚临界萃取35.46%)、3-甲基-6-(1-甲基乙基)-2-环己烯-1-酮(水蒸汽蒸馏5.22%、超临界萃取3.95%、亚临界萃取4.36%)、4-亚甲基-1-(1-甲基乙基)-环己烯(水蒸汽蒸馏4.19%、超临界萃取3.65%、亚临界萃取3.84%)、β-水芹烯(水蒸汽蒸馏3.15%、超临界萃取2.68%、亚临界萃取3.02%)等。抗菌试验表明,花椒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非常好,而且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精油的抗菌活性差异不大。花椒精油对黑曲霉、假丝酵母具有较弱的抑菌作用。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精油对MFC-7细胞具有最强的抑制率,对Hela细胞具有最弱的抑制率。总的来看,上述3种菌株的生长抑制率受上述3种方法提取的精油的影响效果差异不大。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花椒精油 风味成分 抗菌 抗肿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高基元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开发高基元(4—6)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分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糜子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糜子资源表型多样性,用前期糜子转录组测序获得高基元SSR引物对地理来源差异大的糜子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其多态性,用Power Marker 3.25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用Pop Gen 1.32计算Nei’s遗传距离,用MEGA 5.0进行聚类分析,用Structure 2.2鉴定遗传类群。【结果】96份糜子资源株高和穗长变异最丰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8和1.91。PCR扩增发现,占56.29%的85对引物具多态性,其中四、五和六碱基重复引物分别为71对(83.53%)、10对(11.76%)和4对(4.7%)。85个标记扩增产物大小分布为100—450 bp,PIC值平均为0.51,Rp值为1.00—5.75,平均为3.15。四、五和六碱基重复SSR的平均Rp值分别为3.15、2.8和4.0。基于Rp值分析SSR的分布频次,发现85个标记分布区间为0—1、1—2、2—3、3—4、4—5和5—6,分别包含1(1.18%)、15(17.65%)、31(36.47%)、20(23.53%)、12(14.12%)和6(7.06%)个标记,60%(51个)的标记分布在区间2—3和3—4。用85个SSR扩增96份糜子资源,共检测到23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2—3个,平均2.7294个;62个位点产生3个变异,23个位点产生2个变异;多样性指数为0.2842—1.0633,平均为0.7708;PIC值为0.0400—0.7281,平均为0.4723。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3—0.5052(平均为0.1798),遗传一致度为0.6034—0.9907(平均为0.8485)。基于UPGMA将96个糜子基因型聚为4个群组,第一群组主要属于北方春糜子区;第二群主要属于东北春糜子区;第三群组主要属于华北夏糜子区;第四群组主要属于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遗传结构分析将96份试材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代表黄土高原、华北、东北和北方基因库。UPGMA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起源相关。【结论】在糜子中构建了85个四、五和六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这些高基元SSR的引物分辨率(Rp)高,对不同基因型分辨能力强,PCR扩增多态性好;用其评估中国糜子资源的遗传差异发现,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和北方春糜子区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
关键词: 糜子 高基元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生物有机肥防治西瓜枯萎病机理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解淀粉芽孢杆菌hj1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hj1的抑菌活性,利用PCR扩增其抗生素合成基因,应用盆栽试验检测其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菌株hj1可拮抗西瓜枯萎病菌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确定其含有bam与fenB基因,分别为杆菌抗霉素(Bacillomycin)与环状脂肽(Fengycin)的相关合成基因。含菌株hj1的新型生物有机肥(BOF)对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发病率仅为16.8%,病情指数下降到0.9,防治效果达到83.2%;促生效果同样明显,植株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在所有处理中均为最高。施用新型生物有机肥还提高了细菌(芽孢杆菌)与放线菌等有益菌的含量,降低了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含量。表明施用含有菌株hj1的新型生物有机肥能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并促进西瓜植株生长。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西瓜枯萎病 拮抗作用 微生物区系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景天品种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中国丰富的景天属种质资源,给园林绿化提供优良抗旱型景天品种,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干旱胁迫下3个景天种质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等与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了持续干旱对景天不同种质的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抗旱能力综合评价。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景天品种的抗旱性顺序为:玫红景天>八宝景天>德国矮景天。由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细胞质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大小与景天品种的抗旱性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可作为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景天品种抗旱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倍体谷子细胞学鉴定及不同倍性谷子孕穗期光合因子日响应差异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形态学方面对谷子栽培种晋谷21号及其四倍体诱变株系进行了比较并从细胞学和解剖学两方面对四倍体株系进行了倍性鉴定。在此基础上,笔者从谷子生理生化表观特征差异作为切入点,研究了不同倍性谷子孕穗期叶片中叶绿素及氮含量差异及各自光合因子日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相较其二倍体对照株,四倍体谷子旗叶宽度增加6.11%,叶形指数由11.82减小到9.25,主茎直径增加13.04%,主穗直径减小5.39%,千粒重增加46.16%,旗叶长度减小17.01%,主茎长度减小23.29%,主穗长度减小5.45,单株主穗重减小24.42%,主穗粒重减小62.47%,结实率减小46.66%。显微扫描结果证明,四倍体谷子花药增大,花粉粒增大、部分干瘪,子房多数呈椭球状,柱头皱缩,不育或不实,生育期延长,种子萌发率低,孕穗期谷子氮吸收和同化能力减弱,叶绿素合成量减少。相较其同源四倍体,在光量子通量密度一定的前提下二倍体谷子外部微环境及其自身相关各光合因子彼此间效应与互作更为敏感。四倍体不育程度高,灌浆不充分,同化产物"库"-"源"失衡是谷子同源四倍体谷子孕穗期净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内因。四倍体谷子的表型及相关生理机制的变化是基因组组分之间以及核质基因组之间相容性水平的体现,并存在选择压力下的再平衡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窄颖花突变体sins1的表型分析和突变基因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ate)诱变剂处理野生型Yugu1(豫谷1号),在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可以稳定遗传的颖花明显变窄的突变体,将其命名为sins1。与Yugu1相比,突变体sins1的株高显著降低了3.89%,穗长和穗粗分别显著降低了17.42%和21.62%,旗叶叶长和叶宽分别显著降低了15.09%和25.78%,千粒重显著降低了40.96%,谷码数显著降低了25%,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利用突变体sins1为母本、SSR41为父本构建F_2定位群体,F_2正常颖花与窄颖花植株数目的分离比例为3∶1,表明该突变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F_2群体隐性单株,最终将突变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上SSR标记3-2658与CAAS3031间约7.709 Mb的距离内,为下一步精细定位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促进禾本科作物颖花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关键环境因子对桃小食心虫出土羽化动态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有效积温、土壤含水量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出土羽化的影响,在室内控制土壤温、湿度的条件下测定了越冬代和第1代各生命阶段的有效积温,于2010—2015年在山西省临县枣园对越冬幼虫和成虫动态进行调查,并对田间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室内越冬幼虫出土积温为258.2日度;而受5月份首次有效降雨日的影响,田间出土积温存在384.2~764.6日度的年度变化。土壤含水量对越冬幼虫出土模式及出土率有显著影响。持续干旱或土壤高湿均可导致双峰现象,土壤高湿的频繁出现还可显著降低幼虫出土率。通过6年田间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越冬幼虫首现日与有效降雨日无显著相关性,而首现日有效积温(y)与降雨日有效积温(x)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7758x+188.16(r=0.997,P<0.001)。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越冬代 出土羽化动态 有效积温 土壤含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