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反向疫苗学及其应用前景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 CSCD

摘要:反向疫苗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 ,该学科的诞生引发了疫苗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与传统疫苗学相比 ,它具有省时、省力、经济而有效的优点。对于那些不能应用传统方法研制疫苗的病原尤为适用。本文即对近年来反向疫苗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疫苗 反向疫苗学

春笋减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食品科技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春笋在(0±0.5)℃,减压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减压贮藏可以显著降低春笋贮藏期的呼吸强度,能较好地防止木质化的发生和硬度的上升,能够有效控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减少H2O2的积累。从而有效地保持了膜完整性、减缓衰老进程、大幅延长贮藏时间。

关键词: 春笋 减压贮藏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多肽复合酶解工艺条件研究

食品科技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蛋白酶酶解、分离、提纯可以制得大豆多肽。试验采用复合酶解法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确定大豆蛋白复合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酶复合蛋白酶(由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以1∶2∶Z的比例复合而成)、底物浓度4%、pH7.0、酶解时间9h、大豆蛋白酶水解度(DH)84.40%。

关键词: 大豆多肽 酶解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穗型和散穗型粳稻品种品质特性比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摘要:比较2个粳稻密穗型和散穗型品种(系)品质结果表明,穗型间和穗型内品质存在较大差异,2个密穗型品种(系)平均垩白特性不及2个散穗型品种。密穗型新品系EA6垩白粒率较相同穗型品种秀水6 3低约1/ 2 ,与散穗型品种秀水11相仿,较散穗型品种越光高约1倍;垩白度较秀水6 3和秀水11低约1/ 2 ,较越光高1倍多。调查穗部不同部位籽粒垩白表明,穗基部籽粒垩白对品种总垩白影响最大,而这种影响密穗型更大于散穗型。4个品种饭香味相仿,光泽、软度、粘度、食味和冷饭软度等指标EA6显著或极显著优于秀水11,秀水6 3不及秀水11;EA6多数指标接近越光。表明密穗型品种经改良其品质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散穗型品种。

关键词: 粳稻 密穗型 散穗型 品质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杯装软罐头的研制

山西果树 2005

摘要:试验对杯装草莓罐头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烫漂的工艺为75 ℃、4 min(分钟);注液汤汁的配比为白砂糖25 %、柠檬酸0.3 %、氯化钙0.2 %;杀菌工艺为7.5 kGy辐射杀菌。

关键词: 草莓 杯装 软罐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昆虫知识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体内酵母类共生菌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影响着褐飞虱对寄主植物的致害性变异。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褐飞虱共生菌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在寄主发育中的功能、侵染途径等,提出了开展褐飞虱生物型形成过程中体内共生菌变异的研究建议,以便利用共生菌来监测田间不同生物型褐飞虱的发生情况,最终实现控菌防虫和对不同生物型的准确预测。

关键词: 褐飞虱 共生菌 致害性 组织学观察生物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的实验室和农村鉴定

蚕桑通报 2005

摘要: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经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春期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解舒丝长、解舒率比对照种菁松×皓月高7.6%、3.3%、11.6%、13.7%,净度高2.75分,出丝率略低,其余经济性状相仿。秋期饲养万蚕茧层量、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对照种秋丰×白玉提高6.9%、6.4%、16.3%、9.7%、4.1%,其他经济性状与对照相仿。两年农村生产鉴定结果,盒种产茧量比对照种高5.3%,产值高4.7%,50kg桑产值高3.5%,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干毛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种提高8.1%、13.0%、3.8%、2.9%。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春华×秋实 鉴定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嘧霉胺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文章提供了嘧霉胺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回收率为81.5%~99.3%,变异系数在1.4%~5.3%之间。嘧霉胺在黄瓜中的降解回归方程为Ct=0.9947e-0.1356t,r=0.9552,土壤中为Ct=0.7368e-0.1783t,r=0.9496。嘧霉胺在黄瓜中半衰期为5.11 d,土壤中为3.89 d。

关键词: 嘧霉胺 残留 黄瓜 降解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浆植物组培苗移栽技术初探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在多浆植物组培苗移栽的基质、适宜移栽的季节以及在移栽过程中防止多浆植物组培苗腐烂方面进行了一些试验,发现多浆植物组培苗在混合泥炭+粗沙(1∶1)中移栽成活率最高,并且适宜在5月或9月进行移栽,同时组培苗用0.5 g/L多菌灵处理可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关键词: 多浆植物 组培苗 移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Ⅱ优7954的推广与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