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甘薯浙薯13在浙南山区的试种表现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浙薯 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高产、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 2 0 0 3年 1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在浙南山区作为加工专用甘薯推广种植 ,表现出优质、高产、高淀粉、抗病等特点。栽培技术主要抓好统一培育壮苗 ,深耕、高畦栽培 ,适时浅插 ,合理密植 ,重施基肥、巧施追肥 ,科学管理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关键词: 加工甘薯 浙薯13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株含氮量和密度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褐飞虱种群在不同含氮量稻株和若虫密度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密度对褐飞虱存活的抑制作用随若虫密度提高而增强,但随寄主含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表现为低含量的寄主植物可以增强对种群调节的负反馈作用。在低氮稻株上的饲养代数也明显影响若虫存活率,而在高氮稻株上饲养的不同代别褐飞虱之间则无显著差异。若虫率与稻株含氮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即在高若虫密度下寄主含氮量的增加可显著缩短褐飞虱若虫的发育历期。与高含氮量稻株上的褐飞虱种群相比,饲养在低含氮量稻株上的褐飞虱种群的若虫发育时间在高若虫密度下显著延长。在每盆40头褐飞虱若虫的密度下,成虫性比与稻株含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在不同若虫密度下,随着若虫密度的增加雌性成虫比例显著下降。在每盆160头的若虫密度时低氮稻株上褐飞虱种群的性比低于0.3,显著低于在高氮稻株上的褐飞虱种群的性比0.85。在含氮量低的稻株上的雌成虫体重随若虫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减少,连续取食第2代的雌成虫又比取食第1代时的轻。在所研究的所有若虫密度下,取食高含氮量稻株的褐飞虱种群的雌成虫寿命均为取食低含氮量稻株褐飞虱种群雌成虫寿命的3倍左右,差异极为显著。稻株含氮量和若虫密度对褐飞虱生殖力的作用最大,特别是在低氮稻株上若虫密度对褐飞虱生殖力的作用更为突出。在高含氮量稻株上的卵孵化率均随若虫密度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在相同含氮量稻株上卵孵化率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推测由于施用氮肥较多的水稻可以承受高密度的褐飞虱,提高了它们的迁出临界密度,减少了褐飞虱在克服逆境过程中的种群损失,从而造成更高的密度和更重的田间危害程度。

关键词: 褐飞虱 水稻 氮肥 若虫密度 生长发育 生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O%吡虫啉在水稻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农药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吡虫啉在水稻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土壤、稻杆、糙米、米糠和田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1.66%~96.34%,变异系数为0.31%-11.44%.吡虫啉在稻杆、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2.0d、1.1~3.1d和5.6~15.3d.糙米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25mg/kg.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吡虫啉 水稻 残留量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热害烂筒调查及菌丝抗高温比较试验

食用菌学报 2005

摘要:2003年调查了不同香菇迟熟品种(241-4,135)、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越夏场所与热害烂筒的关系。测试了6个生产上常用品种(菌株)菌丝的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2个迟熟品种中,241-4抗热害烂筒能力较好,烂简率为12.3%,135抗热害能力较差,烂筒率为35.0%;海拔高于800m地区的香菇烂筒率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培养场所通风散热条件差,热害烂筒率高,通风散热条件好,烂筒率低。菌丝抗高温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菌丝的抗高温能力以135最强,但其完成发菌的菌筒抗高温能力急剧下降,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香菇 热害 烂筒 菌丝 抗高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含水量及形状对其贮存性能及肥效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含水量、不同形状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贮存过程中pH、氮素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在作物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常规条件下贮存120 d,含水量20%的处理氮损失明显较高,达3.3%,含水量<15%时可以基本控制贮存过程中的氮素损失。不同形状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贮存过程中各项性状的变化没有差异。粉状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微生物活菌数较多,细菌、真菌数量均比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高出1个数量级。颗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比粉状有机无机复混肥好。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混肥 含水量 形状 贮存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PCR检测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摘要:本实验对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解变化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再进行病毒的分离、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及聚合酶联式反应(PCR),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进行实验室确诊。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的检测PCV2的诊断方法。同时,对患猪不同组织脏器中PCV2的感染率也进行了初步检测,其中以淋巴结、肺脏和脾脏的感染率最高。

关键词: 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聚合酶联式反应(PCR) 圆环病毒2型(PCV2) 临床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尾松毛虫的人工饲养

中国森林病虫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从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新发生区采集虫源,在自然温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借鉴家蚕的人工饲养经验和技术,采取卵面、松针、饲养室和饲养用具等的消毒措施,提高了室内饲养松毛虫幼虫的存活率和茧蛹的羽化率。马尾松毛虫在室内的规模化人工饲养取得了初步成功,顺利完成从卵到卵的生活世代,经过消毒的卵孵化率为91.4%,室内饲养幼虫的存活率达到92.54%,茧蛹的羽化率达88.4%,雌雄性比为1.08∶1。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人工饲养 消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弓形体病的诊断和防制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对土壤溶液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表明,影响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因素除土壤全盐量以外,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溶液电导率影响不明显。在分析土壤盐分对作物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土壤溶液电导率作为对作物盐害的诊断指标较为客观准确。

关键词: 土壤溶液电导率 土壤全盐量 作物盐害 诊断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译过程中小RNA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小RNA病毒的转译机制不同于真核细胞mRNA的转译机制,该类病毒是借助于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来启动内部翻译过程的,同时还伴随着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抑制过程。在此过程中,小RNA病毒与宿主细胞间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小RNA病毒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宿主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