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贵州稻种遗传资源高原异生境繁(轮)种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CSCD

关键词: 高原生态 种质资源 异生境繁种 种质更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植烟土壤养分适宜性研究与烟地管理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对贵州植烟土壤有机质、氮磷钾、p H等烟草生产的肥力适宜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植烟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 2 9.5 g/ kg、5 0 .36 mg/ kg、18.1mg/ kg和4 6 .6 mg/ kg,适宜或最适宜植烟土壤的比例分别占 5 5 .4 %、73.7%、4 3.6 %和 39.5 %。植烟土壤 p H分布在适宜及最适宜范围内的土壤占 6 6 .7%。根据贵州植烟土壤的养分现状 ,提出了优质烟叶生产的植烟土壤管理措施。

关键词: 植烟土壤 适宜性 管理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谨慎发展黑色杂粮作物

农技服务 2003

摘要:最近几年,黑色粮油作物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宣传,一些地区甚至将其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主要选择品种,种植黑色作物的热潮也被人们称为农业生产上的“黑旋风”。那么,黑色作物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怎样种才能获得高效益?有关专家、企业经理及种植户告诫人们要谨慎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油4AB选育研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

摘要:通过低芥酸不育系S45A与油研2号测交,再经回交和连续兄妹交保持,进行定向培育而成的黔油4AB,属双低高蛋白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其育性分明、不育性稳定而彻底;不育性靠兄妹交保持,不育株保持后代不育株率为50%左右;不育性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该不育系具有恢复源广,植株综合性状优良;芥酸含量(0 43%)和硫甙含量(29 2μmol/g)较低,蛋白质含量(26 29%)和含油量(39 00%)较高等优点。是开展油菜杂优育种的优良不育系。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三高(高产、高蛋白、高油)两低(低芥酸、低硫甙)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

关键词: 油菜 黔油4AB 不育系选育 育性遗传 主要性状 杂优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技术路线与实践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多年育种实践 ,提出了贵州山区杂交水稻育种目标 :高产、多抗 (抗稻瘟病、抗寒 )、优质、生育期适中 ;设计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即异地同步胁迫育种新方法 ;育成了一批优良恢复系及其组合 ,其中汕优联合 2号于 2 0 0 2年 2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育种目标 技术路线 贵州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汁饮料的生产工艺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对香菇汁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香菇子实体为原料,经100℃烫漂1min后破碎、榨汁,再用复合果胶酶澄清处理,最后经调配、精滤、灌装和灭菌等过程,可制成风味独特的香菇汁饮料。若添加少量的食盐有利于保持和改善香菇汁饮料的风味。

关键词: 香菇汁 饮料 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异株型恢复系R456配组的两个杂交组合的抗寒性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对特异株型恢复系R456配组的杂交稻两优456和汕优456两个组合在高海拔地区抽穗期的气候、结实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两个组合的抗寒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汕优456的平均产量达512.53kg/667m~2,平均结实率为70.07%;两优456的平均产量达490.5kg/667m~2,平均结实率为75.33%,均比对照汕优63(产量为321.2kg/667m~2,结实率为64.3%)高,在日均温低于20.0C的条件下,这两个杂交组合仍有较高的结实率。表明,用特异株型恢复系R456配组的两个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关键词: 恢复系 R456 杂交稻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室内选育119代的抗溴氰菊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品系和敏感品系,通过反复回交和自交建立近等基因系。用Operon公司合成的20个引物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个引物在抗性品系中分别产生1条特异扩增带,4个引物在敏感品系中分别产生了1~5条特异扩增带。由于在近等基因系中,除了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区外,其它的遗传背景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特异带与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

关键词: 小菜蛾 溴氰菊酯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对杀螟丹抗性相关序列的代表性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 ,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 ,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 ,通过 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 15 0~ 30 0bp的差异片段 ,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 ,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 5 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 ,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 ,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