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化学制剂在作物育苗中的应用效果
《节水灌溉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在黔中喀斯特地区应用几种化学制剂进行了育苗技术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5%浓度A型树脂(保水剂)和1%浓度B型农林专用树脂,可使番茄有较高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其长势也是这两种浓度较好。保水剂(A型)、复硝钾、旱地龙对生菜的成苗率和长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保水剂的效果最好。旱地龙、保水剂、钙赤合剂对玉米的成苗和长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旱地龙和保水剂的作用相当。对茄子和辣椒而言,育苗的效果都是旱地龙好于保水剂和钙赤合剂。因而在育苗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选用不同的化学制剂,以取得育苗的最佳效果。


油菜新品种——黔油12、14号
《农技服务 》 2003
摘要:(一)黔油12号 该品种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1999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该品种株型紧凑,开花集中,营养生长期长,不易早薹早花。株高180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9~12个,主花序75厘米左右,


甲克粉剂防除野荸荠、眼子菜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经 2 0 0 1~ 2 0 0 2年 2年盆栽及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结果 :2 .5 %甲克粉剂防除眼子菜田间用量为32 g/ 6 6 7m2 ,施药时期为插秧后 5~ 15 d,药后 4 5 d防除效果在 80 %以上 ;防除野荸荠 1次施药防治用量为 6 0~70 g/ 6 6 7m2 ,施药期为插秧后 10~ 15 d,采用 2次施药防治 ,每次用量为 4 0 g/ 6 6 7m2 ,施药期为插秧后 5 d,2次施药间隔期为 10 d,对野荸荠防效在 80 %以上 ,且以毒土法施药防治效果较好。盆栽、小区及大面积示范对水稻十分安全 ,无药害发生。


贵州省坡耕地参与式治理项目中农民的主动参与问题
《贵州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传统的政府农村发展项目一般采用由上而下的方法,在项目实施中常常导致农民被动的参与,在我们采用参与式方法的实践中,农民常常能主动参与到项目的实施中来。农民能主动参与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由下而上的方法,使农民能够参与到项目决策中来。我们认为,由下而上与由上而下的结合,是农村发展项目决策的最好方法,需要寻找其适当的结合点。传统的农村发展项目常常忽视农民的意见和观点,使许多的项目不很成功,甚至因为农民的被动参与而失败。在农业试验站形成的农业技术在向其他地区农村推广时,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结合农民的传统知识进行改进,也就是农业技术的“二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需要有创新的观念,先进的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是在农民的主动参与下,不断地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以低芥酸不育系S45A(四川)与双低品种油研2号测交改良育成的双低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黔油4A与双低恢复系品系油研8907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杂交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96007,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4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245.5kg/hm2,较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10.95%,其最高产量达3120kg/hm2。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0.8%,含油量39.63%,硫苷含量34.6μmol/g,饼粕蛋白质含量42.1%;具有丰产、稳产,早熟(较对照油研7号早熟1.92d)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于贵州省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关键词: 杂交油菜 品种选育 丰产稳产性 主要性状 黔油1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