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苏南丘陵山区秋播紫花苜蓿伴播作物及其播量的筛选

草地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苏南丘陵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苗期的杂草问题,选择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am.)、小黑麦(X Triticosecale Wittm.)、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Schreb.)3种作物作为紫花苜蓿的伴播作物,实施不同间、混作方式,通过测定分析产量、株高、杂草量等多个指标,筛选该地区适宜的紫花苜蓿伴播作物及其播量。综合表现较好的伴播组合为:16.7 kg/hm2紫花苜蓿+25.0 kg/hm2赣选一号多花黑麦草,撒播;16.7 kg/hm2紫花苜蓿+266.7 kg/hm2中新830小黑麦,紫花苜蓿行距40 cm条播,行间条播小黑麦。3种伴播作物对紫花苜蓿和杂草的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赣选一号"多花黑麦草>"中新830"小黑麦>苇状羊茅。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多花黑麦草 苇状羊茅 小黑麦 伴播作物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介绍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叙述苏油4号的选育经过、产量及抗性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苏油4号由太湖地区双低品系组配杂交,F2再用主体亲本回交而育成的,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硫苷总量21.21μmol/g饼粉。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产量为2 692.2 kg/hm2,生产试验产量为2 719.5 kg/hm2,分别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0.34%、7.49%。[结论]苏油4号适合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传统的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现代农作方式种植。

关键词: 现代农作方式 双低油菜 苏油4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沿海地区鲜食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在总结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江苏沿海地区的自然条件,从葡萄栽培品种选择、棚架技术、栽培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4个方面对沿海地区避雨栽培鲜食葡萄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尽阐述。

关键词: 江苏 沿海 鲜食葡萄 品种选择 棚架技术 管理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皮肤组织块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二甲基亚砜、甘油和乙二醇为冷冻保护剂,以3种浓度(10%、20%、30%)在2种降温条件下探讨适合猪耳皮肤组织冷冻保存的最适条件和方法以及复苏后对皮肤组织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冷冻条件下各处理均无组织块生长。慢速冷冻条件下复苏后组织块的存活率均为100%,各冷冻保护液3种浓度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14.29%、56.52%和8.70%,差异显著。20%甘油保护液下采用慢速冷冻方法复苏后组织块的生长率达82.35%,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和对照组。新鲜和冻存后的细胞培养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EDTA-牛血浆贴覆,97.78%的新鲜样本组织块能较好生长,且扩展能力强。

关键词: 耳真皮组织 冷冻保存 体外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措施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肥料运筹等栽培措施对苏油4号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7 500株/667 m2、施纯氮22 kg/667 m2和基、腊、苔花肥配比4∶2∶4是苏油4号获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达到207.33 kg/667 m2。(2)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施肥水平,其次是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3)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呈增多趋势,但在低密度条件下,受肥料运筹影响;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肥料运筹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施肥水平对每角粒数起正向作用。(4)苏油4号高产栽培的主攻重点是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含油率、蛋白质含量降低;就肥料运筹而言,随着基、腊肥的增加,苔花肥的减少,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增加。

关键词: 双低油菜 苏油4号 栽培措施 种植密度 氮肥用量 肥料运筹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体细胞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异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的根尖为材料,用饱和对氯二苯预处理,固定、酸解、染色,进行染色体制片,观察分析棉花体细胞培养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结果表明:继代培养14 d的胚性愈伤组织在饱和对二氯苯处理3.5 h后制成的染色体涂片具有很好的观察效果;染色体数目变异主要集中在偏向于52条染色体,随着体细胞胚的发生、成熟、植株再生,具有正常染色体数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推测具有非正常染色体的细胞在体细胞胚的发育及植株再生过程中丧失了植株的分化能力。

关键词: 棉花 组织培养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熟晚粳糯太湖糯2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太湖糯2号曾用品系名苏2-52,组合为农垦57/L鉴9//太湖糯,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糯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性为高产、糯性好、茎秆较粗、耐肥抗倒、较抗稻瘟病、移栽和直播稻兼用,适宜在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稀播早播,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水浆管理,加强病虫草害治理等。

关键词: 中熟晚粳糯 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通过基因转化获得预期优良性状的甘蓝型油菜提供借鉴。[方法]以甘蓝型油菜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苗龄、不同基因型、不同预培养条件以及各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油菜外植体高频率再生的影响。[结果]试验中,7 d苗龄的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再生频率可达35.83%;经3 d预培养处理的油菜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可提高至57.78%,油菜品种史力丰下胚轴的芽分化率较高,达35.00%,其次是N481-1,而N370-1的芽分化率最低;其最高分化率的激素组合为6-BA 3.0 mg/L+NAA 0.05 mg/L+TDZ 1.0 mg/L,达38.89%。史力丰品种6~8 d无菌种子实生苗的下胚轴在预培养基MS+2,4-D 1.0 mg/L+蔗糖30 g/L+琼脂4.5 g/L上预培养3 d,在最适分化培养基MS+6-BA 3.0 mg/L+NAA 0.05 mg/L+TDZ 1.0 mg/L+AgNO35.0 mg/L+蔗糖30 g/L+琼脂4.5 g/L中培养,再生频率最高。[结论]建立了甘蓝型油菜下胚轴离体培养高频率再生植株模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下胚轴 离体培养 再生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氮水平下钾肥用量对大棚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棚盆栽番茄为试验对象,在施入高氮基肥条件下,增施钾肥,研究钾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基肥条件下配施钾肥对番茄有增产潜力,N∶K2O在1∶2范围内,番茄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N∶K2O大于1∶2,番茄产量呈下降趋势;增施钾肥,可提高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番茄食用品质,同时维生素C含量也有所增加,但维生素C的增加量与钾肥增施量之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选择氮水平,配施适宜比例的钾肥,是获取番茄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大棚番茄 钾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春、夏2种类型大豆的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5份春大豆和14份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夏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通过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同时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春大豆 夏大豆 农艺性状 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