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加气灌溉下红壤土呼吸速率变化及其与土壤水氧的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加气灌溉技术是在地下滴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壤通气增氧的新型灌溉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土壤含氧量低、通气性差给作物带来的危害。探明加气灌溉(AI)技术下红壤土呼吸速率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为加气灌溉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土壤质量湛江观测实验站,对比研究了加气灌溉与不加气灌溉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对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含氧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种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曲线基本一致。总体上呈现出单峰曲线变化,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在11: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23:00—次日3:00,2种试验处理日变化规律相似,AI和CK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分别为1.64μmol/(m~2·s)和1.53μmol/(m~2·s),AI处理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季节变化下AI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一直高于对照组CK,在整个生长期内基本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常规种植方式(CK)相比,加气灌溉分别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含氧量7.50%和27.75%,降低了土壤含水率4.90%,土壤含水率和含氧量分别可以解释AI和CK处理下红壤土呼吸变化的85.04%、61.15%和69.92%、41.61%,土壤含水率和含氧量共同解释了AI和CK处理下土壤呼吸变化的41.2%~58.4%。AI处理下土壤含水率和含氧量对土壤呼吸交互作用拟合效果更优。该研究证明加气灌溉技术主要通过提高土壤氧气含量进而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研究结果为补充完善加气灌溉下土壤呼吸排放机理及加气灌溉技术在我国红壤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红壤土 玉米 加气灌溉 土壤呼吸 含水率 含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PnCAD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质素在植物体中具有运输水分、支撑植株和加强植物体免受侵害等功能,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重要产物之一.其中肉桂醇脱氢酶(cinnamyl alcohol dehydrogenase,CAD)是该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本研究在胡椒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用RACE法进行克隆,对PnCAD基因全长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蛋白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和系统进化树等分析;最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CAD基因的全长cDNA,长度为1364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量为3.879 kDa,等电点为6.27,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3个N-糖基化特征序列和9个磷酸化位点,可能处于细胞质内.结构域分析发现,胡椒CAD蛋白含有NAD(P)结合位点、多个催化锌和结构锌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胡椒CAD与细辛CAD6亲缘关系最近,胡椒和细辛的同源性最高为76%,均隶属于比较原始的双子叶植物.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发现,黄花胡椒在辣椒疫霉菌侵染下表达量升高,在8 h达到最高值,约为对照的10倍;之后在24 h时出现小幅度升高,约为对照组的6倍,之后下降.'热引1号'胡椒的表达量在侵染8 h时达到最低,之后缓慢上升.总体来说,所有时间下黄花胡椒基因表达量均高于'热引1号'胡椒,且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研究胡椒抗非生物胁迫功能提供参考,为PnCAD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胡椒 PnCAD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动视觉搜索用户体验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意义]为提升移动视觉搜索(Mobile Visual Search,MVS)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探究影响MVS用户体验关键因素的作用机理,以期为MVS的管理者、设计者及运营商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将S-O-R模型与EDT模型整合,结合MVS系统特征、认知要素、情感体验和失验(disconfirmation)等,构建MVS用户体验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和设计调查问卷,并针对淘宝和京东的MVS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准确性和完整性正向显著影响信息质量,灵活性正向显著影响系统质量,移情性正向显著影响服务质量,并通过感知有用性、有用性失验、感知愉悦性和愉悦性失验等影响满意度,进而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本研究所揭示的影响MVS用户体验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将为改善MVS用户体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视觉搜索;用户体验;期望失验理论;S-O-R模型;偏最小二乘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茅精油熏蒸对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生理生化机制分析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香茅精油熏蒸处理对番木瓜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生理生化机制,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处理后番木瓜果实炭疽病斑直径和病情指数,比较不同浓度精油处理对炭疽菌的离体抑菌效果,并测定精油处理后果实抗病相关物质含量、抗病相关酶及病程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15μL/L香茅精油熏蒸处理明显降低番木瓜果实炭疽病病斑直径和病情指数,菌丝抑制率最高,防治效果较高;15μL/L香茅精油熏蒸处理提高果实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β-1,3-葡聚糖酶(β-1,3-GA)活性。推测香茅精油熏蒸处理对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控机制一方面是由于直接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进而降低其致病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精油处理通过提高果实抗病相关酶PAL、PPO、β-1,3-GA活性以及积累抗病相关物质H_2O_2,进而诱导抗病性。

关键词: 番木瓜 炭疽病 香茅精油 防治效果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白木香种质叶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白木香种质资源叶表型遗传多样性,为白木香种质资源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以51份白木香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6个数量性状和10个质量性状的测定,并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白木香叶片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2.5%~28.5%,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98~1.778.(2)相关性分析表明,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叶长与叶宽、叶柄长,叶宽与叶柄长,叶背囊泡有无与二级脉隆起程度(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的有长宽比与叶面积、叶宽、叶柄长,叶形与二级脉隆起程度、叶背囊泡有无,叶尖与叶背囊泡有无(P<0.01).(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69.9%,其中第1主成分与叶片二级脉性状(二级脉分叉角,密集程度和隆起程度)、叶缘平整度有关;第2主成分与叶片形态有关;第3主成分与叶片颜色和叶片长宽比有关;第4主成分与叶片对称性有关;第5主成分与叶片叶柄长有关.(4)依据叶片表型性状将51份白木香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每一类群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白木香不同种质类型间具表型差异性,可为白木香种质划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种质资源 叶片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香露兜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槟榔与香露兜间作后香露兜叶片光合特性及香气成分变化,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槟榔间作香露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对照在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香气成分等差异.结果表明,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叶片温度显著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温间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处理和对照叶片中共鉴定出9类31种香气成分,其中处理叶片的大量香气成分如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丙酮醇以及特征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等17种共有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丙酮酸甲酯和呋喃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叶片香气成分中角鲨烯和3-甲基-2-(5H)-呋喃酮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乙酰-1-吡咯啉、角鲨烯、叶绿醇、新植二烯、2,3-二氢苯并呋喃、3-甲基-2-(5H)-呋喃酮以及丙酮醇等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均与叶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槟榔间作香露兜能提高香露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并降低叶片温度,进而提高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和提升香露兜叶片品质,可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间作;槟榔;香露兜;光合特性;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蜻蜓凤梨开花相关基因AfFPF1初步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PF1 (flowering-promoting factor 1)是参与植物开花期遗传控制的重要家族之一。迄今为止,人们对蜻蜓凤梨中FPF1家族了解有限。本研究以热带花卉蜻蜓凤梨为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克隆获得AfFPF1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10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2.06 kD。AfFPF1转录本在蜻蜓凤梨的根中显著高表达,此外其表达量受外源乙烯强诱导,且响应赤霉素。AfFPF1基因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使其开花时间提前,莲座叶数目减少,促进其根系生长。对转基因拟南芥内源开花基因进行表达量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中,一些开花促进基因如AtFT、AtAP1、AtLFY、AtFUL、AtSOC1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开花基因AtFLC表达量下调,进一步证实AfFPF1能正调控拟南芥的开花时间,且可能与这些基因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初步证实AfFPF1可能参与调控蜻蜓凤梨开花过程,为进一步研究AfFPF1功能、通过基因工程调控蜻蜓凤梨开花以及乙烯诱导蜻蜓凤梨开花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蜻蜓凤梨 AfFPF1 开花 乙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及SSR分子标记对橡胶树F1子代的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34份亲本为'PR107'和'合口 3-11'的人工杂交组合F1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50.18%之间,多样性指数在3.42~3.53之间,总体上表型性状表现不够丰富;相关分析发现产量与叶片横切面形状显著负相关(-0.351*),与小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0.352*);杂交F1代产量和树围平均水平略低于中亲值,杂种优势指数均处于65.58%~105.31%之间,亲本组合杂种优势属中等水平.利用9对多态性引物分析杂交子代,每对引物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Shannon's指数(I)、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0.076 6~1.084 5、0.331 5~0.970 6、0.029 4~0.636 7和0.029 0~0.657 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70~1.0之间,聚类结果可以将杂交F1代分为2大类.总体来看,杂交子代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表型变异不明显,后续开展杂交工作应注重杂交亲本的选择.本研究为鉴定杂交亲本组合优劣及评价杂交子代提供参考.

关键词: 橡胶树 表型 SSR分子标记 杂交F1代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中5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检测与膳食风险评估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QuEChERS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通过优化色谱-质谱条件,建立了豇豆中5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快速检测的方法—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该方法对海南省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采集的238份市售豇豆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涕灭威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为0.010 mg·kg-1,其他4种农药及其代谢物的定量限为0.005 mg·kg-1;样品中共检出2种农药及1种代谢物:灭蝇胺的检出率为44.5%,多菌灵的检出率为22.3%,灭蝇胺代谢物三聚氰胺的检出率为0.8%.对检出的2种农药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范围为0.3758%~29.1266%,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范围为0.0576%~0.1314%,风险值远小于100%,均处于风险可接受范围内,表明通过豇豆摄入的农药残留量对消费者的膳食安全构成威胁的概率较低.

关键词: 豇豆 农药 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转录因子bZIP G亚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逆境胁迫(盐、干旱、温度和硝态氮/铵态氮缺乏胁迫)对玉米ZmbZIP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为实验材料,设置200 mmol·L-1 NaCl、20%PEG6000、4℃低温、硝态氮或铵态氮缺乏胁迫试验,探测其对bZIP家族基因G亚家族成员表达模式的影响.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G亚家族成员进一步细分为3个亚组.qRT-PCR分析结果表明,15个ZmbZIPs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这些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人为模拟盐、干旱、低温和氮缺乏胁迫实验中,20个ZmbZIPs基因受不同逆境因子的广泛调控,预示ZmbZIP广泛参与调控玉米应答逆境胁迫响应途径.

关键词: bZIP转录因子;逆境胁迫;基因表达;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