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岛热带水果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带水果产业是海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分析海南建省以来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的演变历程与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出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推动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优化升级.本研究运用重心分析、空间分析及回归分析法,研究海南岛各市(县)1988—2020年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生产重心迁移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海南岛热带水果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主要种植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柑橘橙柚、龙眼等,龙眼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大,菠萝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最小.(2)海南岛热带水果总体种植结构类型为芒果、香蕉、荔枝、菠萝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水果、2种水果组合、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48:0:52;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类型为香蕉、芒果、荔枝、菠萝、龙眼、柑橘橙柚的单一或组合类型,单一、2种、3种水果组合类型数量之比为78:9:13.(3)市(县)热带水果种植结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经历了集聚、分散、再集聚的过程,大部分市(县)已形成稳定的主导种植结构,少部分市(县)仍在不断调整探索;主要水果种植比例变化趋势相同的区域集聚性更显著.(4)海南岛热带水果种植结构演变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策扶持、社会需求、市场行情和农垦改革.应在充分了解当地水果种植结构演变历程及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资源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其他因素,合理调控产业规模,推动当地形成具有地方优势与特色的水果种植结构,促进海南岛热带水果产业整体向稳定、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性寡糖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抗生素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产动物患病的问题,但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且容易富集在水产动物体内,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功能性寡糖作为安全环保的饲料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具有促生长、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之一.本文对甘露寡糖、壳寡糖、果寡糖、木寡糖等的功能及其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对'台农1号'芒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对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台农1号'芒果为试材,经热水浸泡后进行壳聚糖涂膜处理,测定芒果采后常温贮藏的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54℃热水浸泡8 min结合0.5%壳聚糖涂膜对芒果的保鲜效果最好,可明显降低果实的病情指数和失重率,延缓果实软化和转黄,提高果实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TSS)和Vc的含量;复合处理明显提高了果实PAL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了果实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说明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可提高采后芒果的抗病性和抗氧化性,减轻果实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进而延缓果实成熟衰老与品质劣变.结论:适宜的热处理结合壳聚糖涂膜对采后芒果有明显的保鲜效果,在生产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火蚁工蚁对颜色信号的选择与利用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对颜色信号的选择与利用,本研究测定了不同颜色色卡对工蚁的趋向行为以及不同颜色饵料对工蚁觅食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红火蚁的高效监测与防控提供重要基础.结果表明颜色显著影响了红火蚁工蚁的趋向行为,黑色对工蚁的引诱率最高,可达32%;黄色对工蚁的引诱率最低,仅为7%.研究也发现不同颜色的饵料显著影响了红火蚁工蚁的觅食.在5 min时间内,工蚁在黄色、绿色以及蓝色饵料上觅食的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在紫色和黑色上饵料的觅食工蚁数;工蚁对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饵料的搬运量最大,显著高于紫色与黑色的饵料.综上,红火蚁工蚁可以识别与利用颜色信号,在制备红火蚁监测与防控饵剂时,可以考虑将饵剂染色红、橙、黄、绿、蓝等反射波长较长的颜色,以便工蚁能快速定位到饵剂并搬运更多的饵剂到蚁巢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碳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中的多糖分泌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糖与红糖在猴头菇液体发酵过程中对菌丝多糖分泌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猴头菇液体发酵的最适碳源.方法 分别以葡萄糖和红糖为碳源进行猴头菇菌丝液体培养,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猴头菇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与多糖含量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与果胶酶活性.结果 两种碳源对猴头菇液体发酵的影响较大,除菌丝生物量外,其他指标在两种碳源之间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葡萄糖为碳源时,发酵液始终为酸性,并且pH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最低可达4.36;总糖与还原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第11 d时显著升高并达到最高值(392 U/L),木聚糖酶活性在发酵至第7 d时显著升高至最大值(1809 U/L),但第11 d时显著降低,果胶酶在发酵至第3 d时活力最高,可达7349 U/L,3种胞外酶的活性最高值交错出现.以红糖为碳源时,pH先升至7.28,后降低至弱酸性(5.88);总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无显著变化,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多糖含量极显著升高;纤维素酶活性随发酵时间延长显著降低,但木聚糖酶及果胶酶活性无显著变化,3种酶活性最高值均低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酶活性最高值.结论 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猴头菇,猴头菇3种胞外酶的分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使其可以迅速分解果胶,然后为木聚糖,最后大量利用纤维素,而以红糖为碳源有利于猴头菇胞外多糖的分泌,本研究为猴头菇液体发酵后续药理作用研究与生产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猴头菇 葡萄糖 红糖 液体发酵 多糖 pH 胞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甲酸对构树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提升构树青贮品质,探究添加甲酸对构树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以构树为材料,对照组(CK组)不加入添加剂,直接青贮;各试验组分别添加0.5、1.0、2.0、4.0 mL/100 g的甲酸.青贮30 d,测定构树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含量、pH值以及有机酸含量.结果 显示:构树直接青贮处理的发酵品质不佳,添加甲酸后青贮饲料的pH值、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有机物(OM)和饲料相对值(RFV)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添加最低浓度为0.5 mL/100 g的甲酸构树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构树;甲酸;营养成分;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幼虫自残捕食量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对同类低龄幼虫的捕食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3~6龄幼虫对不同密度2龄幼虫和4~6龄幼虫对不同密度3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同时从捕食功能的角度解析了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对低龄幼虫的捕食行为;并对不同龄期幼虫进行称重比较,用不同龄期幼虫间的重量关系来替换不同龄期幼虫间的捕食量,得到不同龄期幼虫间的捕食量方程.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3~6龄幼虫对2龄幼虫和4~6龄幼虫对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类型.草地贪夜蛾3~6龄幼虫对2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76.47头、85.70头、117.92头、96.05头;4~6龄幼虫对3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8.83头、59.49头、58.87头.高龄幼虫对低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理论捕食质量方程y=47.231x0.4591,捕食者的捕食量随着猎物虫态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为理解草地贪夜蛾幼虫的种间自残行为规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自相残杀 功能反应 幼虫密度 幼虫龄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中喹啉铜的残留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样品经随机采摘、手工分离、匀浆和缩分后,分取柑橘全果、橘肉、橘皮样品各5.00 g,加入体积比为1:9的0.1%(体积分数)三氟乙酸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流动相)10 mL及氯化钠3 g,涡旋5 min混匀,超声提取20 min,离心5 min,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分取5 mL,用5 mg石墨化碳黑(GCB)净化,离心5 min.分取上清液4 mL,旋转蒸发至近干,用1 mL流动相复溶,用0.22μm水相滤膜过滤,滤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在SunFire?C18色谱柱上用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分离,得到的目标物在检测波长254 nm处检测.结果表明:喹啉铜的质量浓度在0.1~5.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mg?kg-1.以阴性柑橘全果、橘肉、橘皮样品为基质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3.6%~95.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2.3%~6.7%.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未检出喹啉铜的残留,用于按照推荐剂量喷施2h后柑橘样品的分析,在全果和橘皮中检出喹啉铜的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杧果种质资源果实糖酸品质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杧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有‘热带果王’的美誉。我国的杧果种质资源丰富,杧果种质资源的优劣可以通过果实的糖酸品质性状来进行评价,研究杧果果实中糖酸组分含量及其遗传多样性,对于丰富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148份杧果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杧果果实的糖酸组成及其含量的多样性。【结果】148份杧果种质资源中柠檬酸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酒石酸、总酸、糖酸比、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是造成不同杧果种质资源之间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2.5和5.0处分别按糖组分含量和酸组分含量可将148份种质资源分为四类。【结论】可为杧果种质资源保存和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鹿角灵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拟鹿角灵芝Ganoderma amboinense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UV、IR、HR-ESI-MS及1D、2D-NMR)鉴定了它们的结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及4-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及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从拟鹿角灵芝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anosta-7,9(11)-dien-3β-acetyloxy-24-methoxy-25,26-dihydroxy (1)、赤芝萜醇B (2)、灵芝萜酮二醇(3)、11-oxo-赤芝二醇(4)、lanosta-7,9(11)-dien-3β-acetyloxy-24,26-dihydroxy-25-methoxy(5)、灵芝醇B (6)、灵芝醇A (7)、3α-acetyloxy-15α-hydroxylanosta-7,9 (11),24E-trien-26-oic acid (8)、(24S,25R)-25-methoxylanosta-7,9 (11)-dien-3β,24,26-triol(9)、灵芝醇F(10)。化合物1~5对α-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6.0%、50.8%、52.8%、76.9%和88.0%;化合物7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7.9%,化合物5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抑制率为67.2%。结论所分离鉴定的化合物均为灵芝三萜类结构,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拟鹿角灵芝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鹿角灵芝醇A。化合物1~5对α-糖苷酶有一定抑制活性,化合物7和5有较弱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关键词: 拟鹿角灵芝 三萜 抗肿瘤活性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赤芝萜醇B 灵芝醇A 拟鹿角灵芝醇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