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不同产地香荚兰油理化特性及抗氧化特性研究
《中国调味品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印度尼西亚、汤加和马达加斯加产地的香荚兰豆荚为原料,采用超临界 CO2萃取得到香荚兰油.分析香荚兰油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汤加、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荚粉末平均粒径为105.24~127.03 μm,水分含量均在9.03%以下,超临界萃取后香荚兰油得率为5.79%~7.87%.3种产地的香荚兰油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汤加香荚兰油的明亮度较高,色泽较浅,风味与马达加斯加的较为接近,与印度尼西亚的味道差别较大.香荚兰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油脂酸败和被氧化的程度最低,油品质较好,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实验范围内3种产地油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综合分析3种产地香荚兰油的结果表明汤加产地的香荚兰油品质高于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这为香荚兰油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香荚兰油;理化特性;脂肪酸;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槟榔间作香露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明确间作模式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为优化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及热带农田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在海南省兴隆热带植物园内建立包括槟榔单作、香露兜单作和槟榔间作香露兜种植模式的试验样地,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土壤细菌丰度与多样性等指标,以槟榔和香露兜单作为对照,探究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槟榔间作香露兜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逐渐趋于酸性且盐离子浓度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pH、电导率、全磷、容重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在3种种植模式下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dobacteriota)、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间作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出现降低,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则提高.其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与电导率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全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槟榔林下间作香露兜不影响细菌OTU总数,但通过降低pH及提高电导率而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间作模式通过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而降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丰度,却提高了绿弯菌门的丰度.可见,尽管槟榔间作香露兜体系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但能改善槟榔林原位土壤细菌区系的丰度及多样性,对维持槟榔林土壤健康及促进槟榔与香露兜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槟榔 香露兜 间作模式 土壤细菌群落 多样性指数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区"Fuerte"油梨果实品质分析与比较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4个产区的"Fuerte"(富尔特)油梨为材料,测定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性状,比较不同产区油梨果实品质,综合比较4个产区油梨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区"Fuerte"油梨品质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贵州油梨的单果质量最高,贵州和广西油梨的含水量相对较高,云南和广西油梨的维生素C含量、含油量及总酚含量相对较高,贵州和海南油梨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广西油梨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云南油梨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的评价函数得出4个产区油梨品质从高到低依次为广西油梨>贵州油梨>海南油梨>云南油梨,广西南宁的"Fuerte"油梨品质表现优异,排名最高.
关键词: 油梨 Fuerte 产区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myosin-1基因的功能分析及外施dsRNA介导的抗性评估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毁灭性土传病害,其中4号生理小种(Foc4)能感染几乎所有的香蕉品系,危害最严重.SMART在线软件分析myosin-1基因具有肌球蛋白马达蛋白(myosin motor domain,MMD),肌动蛋白尾结构 TH1(myosin tail)和 Src 家族同源结构域 SH3(src homology domain 3),与禾谷镰刀菌中氰烯菌酯靶标基因myosin-5具高度的蛋白同源性,相似性高达83%.利用Split-marker基因重组技术获得Foc4的myosin-1基因敲除突变体,△myosin-1突变株丧失了对氰烯菌酯的敏感性,菌丝生长缓慢,产孢量减少且孢子畸形,对香蕉致病力严重下降,证实myosin-1是氰烯菌酯在Foc4中的作用靶标基因.外施靶向myosin-1体外转录的dsRNA,能抑制菌丝的生长,降低菌丝活性;菌丝膨胀扭曲分枝增多,出现典型的球状结构,与氰烯菌酯处理后的表型一致.在盆栽活体人工接种实验中,体外施用dsRNA可以明显抑制枯萎病外部症状的发展,推迟发病时间,赋予寄主抗性,结果说明体外施用dsRNA可以作为新型杀菌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综上,myosin-1基因作为氰烯菌酯在Foc4中的靶标基因具有高度的序列保守,在调控菌丝生长发育,产孢以及致病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外施dsRNA具有防治香蕉枯萎菌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myosin-1基因 基因敲除 氰烯菌酯 ds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仿生几何结构表面深松铲铲尖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深松铲在西南红壤坡耕地作业过程中,由于土壤黏附性强且板结严重,造成土壤过度扰动和耕作阻力过大的问题。采用工程仿生的技术方法,将具有减阻优异特性的克氏原螯虾和砂鱼蜥体表作为仿生原型,以深松铲铲尖为研究对象,设计仿生凸包、微刺—凸包、仿生鳞片、微刺—鳞片和微刺—凸包—鳞片混合表面5种仿生几何结构表面。通过室内土槽试验,考察深松过程中铲尖在含水率18.11%和12.57%,深松速度为0.2 m/s, 0.4 m/s, 0.6 m/s的牵引阻力与降阻率变化趋势,并与传统铲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深松速度的增加,牵引力逐渐减小;含水率18.11%时,具有微刺—凸包几何结构表面的铲尖减阻能力最优,降阻率达20%以上;含水率12.57%时,具有微刺—凸包—鳞片混合表面的铲尖减阻能力最优,降阻率达15%以上。该研究提出西南地区红壤黏性土深松过程减阻的仿生设计思路,为在西南地区红壤土工作环境下设计和研发新装备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腰果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调查、收集和筛选,农业农村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已收集和保存了400余份腰果种质资源,这些腰果种质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海南省和云南省,以及巴西、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越南、泰国等地,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目前国内外尚无腰果品种DUS测试指南,难以有效保护腰果种质资源和腰果育种者的合法利益.在参考腰果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农村部"乐东腰果种质圃"的资源进行性状测试调查,收集了丰富的腰果种质资源各类性状数据,研制了腰果品种DUS测试指南.本研究详细介绍了指南的研制过程和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繁殖材料的要求、测试性状的选择、DUS判定标准、性状表和技术问卷等,其中性状表是本测试指南的核心内容.腰果品种DUS测试指南仅适用于目前世界热区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 L.)一个种.腰果的繁殖材料一般为嫁接苗,有时为了缩短测试时间,也可将接穗作为繁殖材料.测试性状总共41个,包括35个基本性状和6个选测性状.叶片、果梨和坚果是测试性状的主要来源,其测试性状分别为11个、11个和10个,分别占性状总数的26.8%,26.8%和24.4%.植株、枝条、花、果仁和物候的测试性状均较少,分别只有1个、2个、2个、3个和1个.分组性状6个,包括植株类型、叶片形状、果梨形状、果梨颜色、坚果基部形状和坚果缝合线突出部与顶点相对位置.标准品种共20个,其中优良腰果品种FL30和HL2-21的使用频次较高,分别为13次和10次.指南还提供了55张实物图和11张示意图,可为腰果品种DUS测试提供帮助.腰果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申请腰果新品种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白蚁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热带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蚁(Isoptera)的筑巢和觅食活动主要在土壤及腐烂的木材上进行,所以白蚁极易受到来自环境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因此,白蚁需要依赖共附生微生物菌群形成防御体系,放线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类群,且放线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但是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能否对热带作物的病原真菌有抑制活性有待研究.为了挖掘在热带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中具有应用潜力的海南特色农用放线菌资源,以海南白蚁共生放线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分离法从采集的健康白蚁体内分离纯化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确定其分类地位;平板对峙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抗菌稳定性、持效性和广谱性;滤纸片法研究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结果从海南白蚁体内分离得到1株拮抗活性较好的放线菌菌株W7,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放线菌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亲缘关系接近.菌株W7的抗菌活性持久性强,平板接种30 d后仍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抗菌稳定性好;菌株W7抑菌谱广,对16株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芒果胶孢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香蕉炭疽霉(Colletotrichum musae)、辣椒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豇豆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on)Fitzp]抑制作用较强,对芦笋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荔枝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抑制作用较弱;菌株W7发酵粗提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是抑菌率会随着水浴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本文首次对海南白蚁共附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从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抑制多种热带作物病原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为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提供新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假蒟和番石榴叶复合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择20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mg/kg的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21 d.结果 显示,各组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血清中胆固醇(CHO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邛(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内毒素(ET-1)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可以提高断奶仔猪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仔猪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点始叶螨在7个橡胶树无性系上的生物学特性和药效试验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s)作为橡胶树的重要害螨,对橡胶树的生长发育产生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橡胶树产量.为进一步明确六点始叶螨在不同橡胶树无性系上的发育和繁殖情况,以及不同螨态对杀螨剂的敏感程度.本研究以'热研87-6-62'热研87-6-47'热研93-59'热研87-4-19'热研89-4-51'PR107'RRIM600'7个橡胶树无性系稳定期叶片作为六点始叶螨的寄主,分析了各螨态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以及繁殖能力.同时,采用浸叶蝶法、叶片残毒法、玻璃浸渍法测定了4种杀虫剂对六点始叶螨各螨态的活性.结果显示,在(28±1)℃、RH(75±5)%、光照[16(L):8(D)]条件下,六点始叶螨在以上7个橡胶树无性系上各螨态发育时间从长到短为:成螨期>后若螨→成螨>前若螨→后若螨>卵→前若螨,六点始叶螨各螨态在'RRIM600'无性系上的发育历期最短,在'热研87-6-62'和'热研87-6-47'无性系上的发育历期相对较长;六点始叶螨在7个橡胶树无性系上的单雌产卵量由多到少依次为:'PR107'>'RRIM600'>'热研89-4-19'>'热研93-59'>'热研89-4-51'>'热研87-6-47'>'热研87-6-62',其中'PR107'上单雌产卵量最多,平均单雌产卵量为12.17个,'热研87-6-62'单雌产卵量最少,平均单雌产卵量为7.33个.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对六点始叶螨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在药后15 d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0%以上,其中15%哒螨灵乳油和1.8%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的速效性较好,在施药3 d后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黑水虻幼虫四环素和土霉素残留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畜禽粪便中残留量最高的抗生素之一,黑水虻幼虫转化畜禽粪便有蓄积抗生素的风险,因此监测虫体抗生素的含量以明确其作为蛋白原料的饲用安全性十分必要。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黑水虻幼虫体内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残留的方法。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与EDTA超声萃取,以PRiME HLB小柱固相萃取柱脱脂净化,以HSS T3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通过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1~500μg/L,OTC和TC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9和0.9975。在50~250μg/kg加标水平下,TC和OTC在黑水虻幼虫中的回收率为80.66%~101.16%,相对标准偏差3.36%~5.63%,OTC的LOD为0.07μg/kg,LOQ为0.28μg/kg;TC的LOD为0.23μg/kg,而LOQ为0.76μg/kg。运用该方法检测黑水虻幼虫中四环素含量,分别高达1000μg/kg以上,残留率达15%以上,具有蓄积抗生素的风险。该方法可有效去除黑水虻幼虫基质中的高蛋白和高脂肪,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黑水虻幼虫四环素和土霉素残留的测定。
关键词: 黑水虻 抗生素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脱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