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室重茬草莓土壤施用棉隆和氯化苦效果评价
《农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棉隆对重茬土壤生物活性和养分的影响及其与氯化苦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田间熏蒸技术,研究棉隆熏蒸重茬土壤后,草莓缓苗期和幼果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酶活及肥力的变化。[结果]经棉隆熏蒸后,2个生育期土壤中真菌数量下降幅度与氯化苦的相近,缓苗期土壤细菌数量下降幅度较氯化苦处理少20%左右,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多133.30%和64.11%,而氯化苦处理后放线菌数量不变或下降;棉隆对2个生育期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率较氯化苦处理低12%左右,对缓苗期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幅度(201.00%和27.48%)也均小于氯化苦处理(30.14%和-54.05%),且使速效钾含量的下降幅度小于氯化苦处理40%左右。[结论]与氯化苦相比,棉隆对草莓缓苗期重茬土壤的负影响较小。


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初探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麦杂交F1影响,可为冬春杂交小麦定向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广适节水小麦品种衡观35与145份节水春麦材料杂交配制F1,用相关分子标记测定不同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对F1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春小麦材料不具有Rht1和Rht2基因,有Rht8矮秆基因的16份,具有矮秆基因(Rht1、Rht2、Rht8)的衡观35与携带Rht8矮秆基因的春小麦材料杂交F1降秆作用最明显,达25.5%。具有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的衡观35与携带vrn-A1基因的春麦材料后代抗寒性强,平均冬季存活率达73.3%。具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衡观35与携带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春小麦杂交F1成熟期比春小麦亲本平均提前11 d。这一结果可作为冬春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选取的分子参考依据,为定向培育广适、高产、节水的杂种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冬春麦杂交 杂种优势 矮秆基因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种植密度对饲用小黑麦、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和饲用黑麦(Secale cereale)在河北平原农区种子生产时的最佳种植密度,2014-2016年连续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护驾迟镇设置每公顷60万、110万、160万、210万、260万和310万株的种植密度,探究其对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影响较大,在不同种植密度下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差异显著,倒伏性差异明显。在河北平原农区10月中上旬播种,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生产适宜种植密度均为每公顷110万株基本苗,相同条件下饲用黑麦可比饲用小黑麦适当减少播量,此时饲用小黑麦和饲用黑麦种子产量高,饲用小黑麦种子产量达到每公顷4 300kg以上,饲用黑麦种子产量达到每公顷3 900kg以上;倒伏轻,千粒重高,种子饱满,商品性好。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饲用黑麦 种植密度 种子产量 产量结构 生产性能 通径分析


不同改良措施下盐渍土壤的改良效果
《灌溉排水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渍土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恶劣的理化性状与生物学性状严重制约着他的发展利用。因此,对盐渍土壤性状的改良极其重要。通过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禾康、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盐渍土壤的改良效应,获得轻中度盐渍土壤较适宜的改良措施。结果表明,禾康、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均能明显降低土壤电导率和pH值,同时能够提高土壤有效养分量和土壤脲酶活性;施用化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pH值,但增加了土壤有效养分量;禾康、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碱蓬生物量和株高;在不种碱蓬条件下,较适宜的改良措施为施用禾康20 kg/hm~2或施用有机肥112.5 kg/hm~2;在种植碱蓬条件下,施用有机肥112.5 kg/hm~2或施用微生物菌肥30 kg/hm~2能够达到较好的改良效果。种植碱蓬的土壤改良效果优于不种植碱蓬。


种植密度对高丹草农艺性状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光周期不敏感型冀草1号、光周期敏感型冀草2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于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分析了高丹草农艺性状及饲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抽穗―乳熟期,低密度(6.0万~7.5万株·hm~(-2))处理下,冀草1号、冀草2号高丹草的主茎直径显著高于高密度处理(30.0万~37.5万株·hm~(-2))(P<0.05),但其它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乳熟期,不同种植密度对冀草1号高丹草的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15.0万株·hm~(-2)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7.5万株·hm~(-2)处理(P<0.05);种植密度在30.0万株·hm~(-2)处理下,冀草2号高丹草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12.0万株·hm~(-2)处理(P<0.05);但12.0万株·hm~(-2)处理下的饲用品质指标与其它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乳熟期刈割时,光周期不敏感型高丹草适宜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光周期敏感型高丹草适宜种植密度为12.0万株·hm~(-2)。
关键词: 高丹草 种植密度 主茎直径 干草产量 饲用品质 相对饲用价值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0种质改良及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粉病是威胁我国乃至世界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预防小麦感病减产的一条安全有效途径。为了将合成六倍体小麦中的白粉病抗病基因Pm30导入综合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的优良小麦品种中,利用自育中抗白粉病的优良品系冀资356与合成小麦Synthetics(He-48)(T.dicoccon PI94625/Ae.squarrosa)杂交,经过连续6年的选育,选育出高抗白粉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系7份。利用与Pm30连锁的SSR标记Xgwm159对这7份品系进行检测,用中国春和Pm30做对照,结果表明,14YF650和14YF675 2个品系扩增出430,460,500 bp条带,说明这2份材料携带来自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30。这2个品系表现矮秆抗倒、大穗、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以作为抗白粉病的亲本直接应用于抗病育种。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抗病基因 白粉病 Pm30 分子标记


利用低温放热法分析板栗枝条的抗寒性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低温放热(LTE)法鉴定板栗枝条抗寒性的应用效果,以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枝条为材料,采用LTE法分析各品种放热特征和LTE相关指标,三点法建立各品种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温度-伤害度回归方程(LT-I),利用LTE相关指标(木质部和韧皮部LT-I斜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开始结冰和终止结冰点温度)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了16个品种的抗寒性,并用传统组织褐变法和电导法对LTE分析法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LT-I斜率在品种间和品种内均不同,并且各品种LTE相关指标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板栗枝条LTE各指标隶属度均值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开始结冰和终止结冰点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LTE分析法测定木质部伤害度和组织褐变法测定木质部褐变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8,LTE分析法测定枝条伤害度和电导法测定枝条伤害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因此,LTE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准确实用的鉴定板栗枝条抗寒性的方法。板栗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开始结冰和终止结冰点温度越低,抗寒性隶属度均值越大,其抗寒性越强。


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便捷、安全、准确地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河北省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品和国标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以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NY/T1121.6-2006,即油浴加热法)为标准方法,对其中的油浴加热条件进行了改进即烘箱加热法。同时对烘箱恒温180℃测定土壤有机质的保温时间、加热器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箱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标准差为0.04~0.11 g/kg,变异系数为0.32%~0.55%;而油浴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标准差为0.06~0.25 g/kg,变异系数为0.77%~1.46%。烘箱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Y)与油浴加热法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X)呈极显著相关,回归方程Y=0.990X+0.154(r=0.999>r0.01=0.874)。统计检验显示,2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差异,t(0.385)


海河低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高丹草生产性能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海河低平原区施氮磷肥对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生产性能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施肥量,研究以冀草2号高丹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小区栽培法,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氮磷施肥处理下(N:0、90、180、270、360、450kg·hm~(-2);P:0、45、90、135、180、225kg·hm~(-2))高丹草产量性状、饲用品质以及土壤养分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氮磷施肥量的增加,不同氮肥处理下以N270P180(N:270kg·hm~(-2),P:180kg·hm~(-2))水平的全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未施肥对照(P<0.05),而不同磷肥处理下的全年干草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高丹草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糖锤度含量以及相对饲用价值在不同氮磷施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施氮会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其硝态氮含量平均比对照增加了62.6%。不同氮肥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磷肥处理下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得出,海河低平原区高丹草合理的施肥量为,N:180~270kg·hm~(-2),P_2O_5:90~135kg·hm~(-2)。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高丹草 干草产量 硝态氮含量 土壤养分 相对饲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