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新恢复系Uni2与明恢63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比较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杂交水稻新恢复系 Uni2与明恢 6 3生育特性和开花习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Uni2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有效积温分别为 119d ,17.6叶 ,10 94 .7℃。分别比明恢 6 3早 5 d ,少 0 .9叶和少 5 3.9℃。单株颖花数为 14 32 .2朵 ,比明恢 6 3多12 .1% ,抽穗速度略快于明恢 6 3。日开花高峰略早于明恢 6 3。并对汕优联合 2号制种花期安排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新恢复系Uni2 生育特性 开花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水稻区试品种(组合)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种子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6~ 1998、1999~ 2 0 0 2年分别采用苗期喷雾接种及穗期注射接种两种鉴定方法对 2 6 4份水稻区试新品种 (组合 )进行了抗稻瘟病性人工接种鉴定 ,共鉴定出抗性材料 74份 ,其中表现高抗的材料 9份 ,表现抗的材料 30份 ,表现中抗的材料 34份 ,分别占总鉴定品种数的 3.4 1%、11.36 %和 12 .88%。

关键词: 区试品种 稻瘟病 人工接种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持续植物保护——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CSCD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植物保护 农业发展 科技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优363最佳施肥量与栽插株数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03

摘要:20 0 2年在贵州省贵阳郊区 ,采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方法 ,在 2 8d较早秧龄、4 0cm× 4 0cm栽插密度和湿润管理的条件下 ,进行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不同施肥量和栽插株数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氮磷钾复合肥 5 0kg/ 6 6 7m2 ,追肥 3次共尿素 15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处理的处理产量最高 ,为 4 4 0 4kg/ 6 6 7m2 ;而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 0kg/ 6 6 7m2 ,追肥 2次共尿素 10kg/ 6 6 7m2 ,每穴栽 1株的处理较省工和经济 ,产量也较理想 ,为 4 33 3kg/ 6 6 7m2 。讨论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无公害栽培措施。

关键词: 杂交稻 两优363 施肥量 栽插株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参与式培训需求评估及其在社区自然资源管理项目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文章介绍了培训需求评估的含义、作用和方法 ,并结合社区自然资源管理项目说明了在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操作 ,最后讨论了传统方法与应用参与式方法做培训需求评估的差异。

关键词: 参与式培训需求评估 自然资源管理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营养型鹿肉精粉的研制

食品科技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对高蛋白营养型鹿肉精粉的制作工艺作了初步的研究,并就影响成品品质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鹿肉 营养成分 加工工艺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稻草克(乙·苄)粉剂对稻田眼子菜的田间药效试验

广西农业科学 2003

摘要:用 16 %稻草克 (乙·苄 )粉剂防除稻田眼子菜试验 ,结果表明 ,16 %稻草克 (乙·苄 )粉剂对稻田眼子菜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使用剂量 30~ 4 0 g/6 6 7m2 ,防效达 88%~ 96 %以上 ,优于参试的两种药剂。

关键词: 16%稻草克 眼子菜 药效试验 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花月季品种的鉴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20 0 0年从昆明引进大花型的杂种茶香月季 (HT)切花品种进行品种鉴选及栽培技术研究。经两年的试验 ,初步认为 :黑魔术、阿凯托、红色法兰西 3个品种均表现出生长势强、较抗白粉病、花朵大、花色纯正美观、产量高等优点 ,适宜于贵阳地区作大棚切花栽培。这 3个品种在大棚条件下丰产优质的栽培技术要点是 :1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2合理整形修剪并及时抹除花枝侧芽和疏芽控梢 ;3注意大棚的通风排湿和防暑降温

关键词: 切花月季 HT系品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菌汁中芳香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保鲜与加工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仙客来常见病害的防治(Ⅰ)

农技服务 2003

摘要:1、枯萎病 该病主要通过土壤中的病菌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在维管束中产生菌丝,菌丝分泌出毒素阻塞导管,导致细胞死亡,染病株在苗长到2~6片叶时即表现症状。植株染病初期叶片基部与叶柄连结处变色,随后病叶由外向内扩展逐渐发病,叶片边缘开始褪绿、黄化直至全叶变成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