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土施PP333对幼龄麦黄杏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麦黄杏是一个成熟较早、品质较优的杏树优良品种.但因座果差,产量低而影响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探明PPP333在明显提高麦黄杏花芽形成率、花芽座果率及其产量,显著抑制营养生长,使其叶片浓绿,提高树体抗病性方面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小湾大队杏园分别取5年生(1990)麦黄杏做试材,单株小区,5次重复,PPP333分6个处理,每处理分别株施纯量PP333 1.2g、1.0g、0.75g、0.50g、0.25g,不施者作对照.1990年5月12日多点穴施,穴深20cm,施后灌水.试材处理前生长旺盛,结果少,产量低,大小及干周基本一致.处理后定期调查新捎及干周生长量,采收时记载产量,每处理采25个果实测定单果重,果实体积,干物重(烘干法),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滴定酸含量.秋后(10月下旬)调查新梢粗度,节间长度,单枝叶量,单叶面积及成花率,翌年春末调查座果情况.连续调查三年.


钙调素拮抗剂及钙螯合剂对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田间玉米植株上自然生长的、在人工模拟条件下保存近一年的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为试材.用改良Czapek液为基本培养基.对钙调素与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钙、钙调素拮执剂和钙螯合剂时.有近30%的孢子能很好萌发.经拮抗剂和螯合剂处理后.孢子的萌发因药物的种类或浓度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因药物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外加3mmolCa~(2+)后.除个别外、基本上都能恢复到与对照相似的程度.说明药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是由于孢子受损所致.试验结果初步提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时需钙.也说明此过程还可能与钙调素有关.


小麦等离子束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激光生物学 》 1993
摘要:本文以早熟品种冀麦31号和晚熟品系88—4284萌动种子为材料,报道了等离子束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和细胞学效应。观察表明,等离子束长时间处理抑制种子发芽。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染色体断裂和断片,冀麦31号染色体断裂的频率为0.49—1.34%,88—4284为0.21—2.14%。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染色体断裂频率逐渐提高。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出现大量的落后染色单体和染色体桥。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经过等离子束处理的材料出现环状单价体。后期Ⅰ观察到染色体倒位造成的染色体桥和断片。在四分体期还有微核出现。


山楂丛枝病的传染途径简报
《河北果树 》 1993
摘要:山楂丛枝病是山楂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北部山楂产区均有分布。植株发病后产量锐减,严重者几年后即死亡.为研究探索此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于1990-1991年进行了改土、移栽、嫁接等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症状山楂丛枝病在河北、辽宁、北京地区均有发生,个别地块发生甚为严重.植株发病即不能形成花芽,枝条生长衰弱,发病严重时,植株死亡.


苹果树高接换头加速品种更新换代
《河北果树 》 1993
摘要:苹果树高接换头的目的,就是把现有生产上结果晚、产量低、品质差、效益小的苹果品种以及海棠、沙果、山丁子树等,采用高接的方法,将其原树冠改换成外观鲜艳、品质好、产量高,耐贮藏和适销对路的新品种.


板栗良种选育研究进展
《河北果树 》 1993
摘要:板栗(Castfanea Mouissima.B1 )为我国原产,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区域辽阔。从五十年代初期已对我国板栗资源进行了调查、整理、保存及利用研究,继而从六十年代起开始了广泛地实生选种工作,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我国板栗良种选育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小麦化学杀雄制种不同行向、不同行比田间异交结实率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以3.33hm~2为参试单位,40hm~2亩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父母本比例小麦化学杀雄田间制种观察表明:(1).同一播种行向,父母本比例1:1(田间播幅1.8m:1.8m)与1:2(1.8m:3.6m)间结实率无显著差异;(2).不同播种方式南北行向与东西行向间,父母本比例无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