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绍兴鸭α-干扰素基因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采用PCR法从绍兴鸭的肝组织基因组DNA中扩增出α干扰素基因,插入pUC18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将成熟α干扰素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28α(+)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复性后,进行抗病毒活性的测定。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sxDuIFN α)由576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91个氨基酸。该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鸭α干扰素基因(X84764,AB12886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3%和99.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9%。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出相对分子量为20.7kD的DuIFN α。该产物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显示出具有明显的抗猪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及鸭瘟弱毒疫苗毒的活性。


绍兴鸭与高邮鸭碱性磷酸酶多态性的比较
《扬州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选取正常发育的30日龄绍兴母鸭和高邮母鸭各60羽,采集血液样本,置斜面上析出血清,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不连续电泳分离碱性磷酸酶。在计算机上进行条带分析并计算各泳道相对扫描灰度。结果表明:①在碱性磷酸酶电泳谱ALP-2位点上所检测的两品种鸭群中,未发现有带类型,即仅含有Alp-2°基因;②从60例30日龄绍兴鸭和高邮鸭血清样本中,在ALP-1位点上观察到F型(快带型)和S型(慢带型)2种碱性磷酸酶同功酶表现型,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②在ALP-1位点上,高邮鸭碱性磷酸酶S型(慢带型)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绍兴鸭,但两品种鸭的基因频率(Alp和alp)无显著差异,ALP-1位点上高邮鸭基因杂合度为0.411 8,绍兴鸭为0.522 8;④另选取30、60、100、 160日龄绍兴母鸭和高邮母鸭各32羽,取血清,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不连续电泳,发现其各日龄表现型和基因频率无明显变化,但其扫描灰度随日龄的增长而减弱,显示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


桃幼胚及幼胚子叶再生的研究
《林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露桃和湖景蜜露桃幼胚及幼胚子叶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损伤方式等因素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是影响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重要因素,MS适合供试材料诱导愈伤组织;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因品种而异,NAA1.0mg·L-1对45d、0.5mg·L-1对55d玉露,BA0.5mg·L-1对55d湖景蜜露效果较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2,4-D对供试幼胚均无明显效果;幼胚的发育状态是影响诱导愈伤组织的另一因素,玉露桃45d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6.6%,而55d诱导率为81.6%。愈伤组织可在MS+0.05mg·L-1NAA+1.0mg·L-1BA培养基上分化成芽,再生芽在1/2MS+1.0mg·L-1IBA培养基上生根。幼胚子叶不定芽再生培养基的激素配比为NAA0.50mg·L-1+BA10.0mg·L-1、NAA0.05mg·L-1+TDZ3.0mg·L-1;带胚芽子叶纵向刻伤再生率高;不定梢(芽)在1/2MS+2%蔗糖+7.5g·L-1琼脂+IBA1.0mg·L-1+Ad20mg·L-1的培养基上能生根。


果实套袋与药剂处理控制枇杷炭疽病初步研究
《浙江柑桔 》 2004
摘要:炭疽病(Glomerella cingnlataSpaued et Schr)是枇杷上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实,尤其是果实成熟前期遇连续阴雨,果实常严重发病而造成大量腐烂脱落,有的年份叶和嫩梢受害也较重。它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也是制约果实采后贮藏和长途运输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密植园和衰退园炭疽病的发病程度呈上升的趋势。为控制该病的发生,2002-2003年进行了果实套袋、药剂和疏果处理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