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假地豆响应缺磷胁迫的代谢衍生物分析

草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对缺磷胁迫的生理和代谢响应,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处理)和缺磷(-P处理)对假地豆生长及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降低了假地豆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但促进了根系生长.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267个代谢物,可被分为12类.其中,叶片和根系的缺磷胁迫差异累积代谢物(DAMs)均为79个.缺磷处理导致假地豆叶片和根系的原花青素、槲皮素及其衍生物的积累显著增加,而2′-脱氧腺苷5′-单磷酸(dAMP)的积累显著减少.此外,缺磷处理使根系的8个有机酸和4个糖及醇类的积累显著增加.综上,假地豆通过促进根系生长和调整代谢物积累来提高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析假地豆适应缺磷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假地豆 缺磷胁迫 根系形态 有机酸 dAM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胶乳中DUF1262结构域蛋白结构与基因表达分析

植物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天然橡胶生物合成酶互作蛋白结构及其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橡胶树胶乳橡胶粒子总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技术以天然橡胶合成关键酶顺式-异戊二烯基转移酶(CPT)抗体从胶乳中捕获了1个含DUF1262结构域的未知功能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橡胶树基因组中包含50个编码含DUF1262结构域蛋白的基因序列;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DUF1262结构域蛋白可能参与调节信号转导或转录调控等过程;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编码该蛋白基因的转录本在根、叶、花、枝和胶乳等组织中广泛分布,但在胶乳中表达较低,在树皮表达较高;水杨酸、脱落酸、过氧化氢及干旱处理可增强该基因在叶片中的转录水平。本研究证明DUF1262参与橡胶树逆境反应等生理过程,为揭示胶乳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提供新线索。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DUF1262结构域 基因表达 天然橡胶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大筒苗培育方法Ⅲ:悬空高度的确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根据空气控根原理探讨培育高质量橡胶树大筒苗的最佳悬空高度.以芽接桩为胚苗材料,比较不同育苗筒悬空高度对橡胶树大筒苗生长发育及壮苗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大筒苗生长至6蓬叶物候稳定时,株高、茎粗、总鲜重及壮苗指数均随着筒底悬空高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以悬空的T1~T3(+12~+4 cm)和触地T4(0 cm)及埋地T5(-4 cm)为分界点,穿根率、穿出筒底的主根粗度、叶蓬数、总叶片数、出圃率、定植成活率等均显著增加;触地T4(0 cm)及埋地T5(-4 cm)的大筒苗株高比悬空的T1~T3高约20~25 cm,多生长1蓬叶,叶片数多16~19片,出圃率提高15%~20%,定植成活率提高10%~15%;壮苗指数以T5最高,达68.57,其次是T4(48.77),约是T1~T3的3~4倍;橡胶树大筒苗的综合排名以埋地的T5(-4 cm)的隶属度平均值最高(0.79),触地的T4(0 cm)其次(0.72),悬空的T2(+8 cm)最低(0.24).因此,今后培育橡胶树大筒苗若想获得较好的生长势和育苗效果,建议触地或埋地培养;若以空气控根为目的培育大筒苗,建议筒底悬空高度以8 cm以上为宜.

关键词: 橡胶树 大筒苗 悬空高度 生长势 壮苗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中生氰糖苷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氰糖苷含量的高低对评估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及其重要.以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为试材,本研究建立了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2种生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CNGs)的快速提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检测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木薯块根、木薯粉及其制品中CNGs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食用木薯块根及木薯粉中CNGs提取最佳的硫酸溶液浓度分别为0.025和0.100 mol/L;HPLC-ELSD检测方法可有效分离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其浓度在4.1~820.0 mg/L和2.5~25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了0.9996和0.9993,检测限(LOD)分别为2.1和0.5 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8.2和2.0 mg/kg;该方法重复性和样品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5.0%;木薯块根和木薯粉中2种CNG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在89.3%~96.3%和107.5%~114.9%之间,重复间RSD小于3.4%.样品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的木薯品种CNGs含量差异较大;种植8~9个月的木薯制备木薯粉CNGs含量较低;蒸煮加工方式可有效清除木薯食品中CNGs.本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准确度高,在食用木薯块根及其制品中CNGs的分析与评价等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木薯块根;木薯粉;木薯制品;生氰糖苷;HPLC-ELS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南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 Ghauri)的发现及生物学记述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蝽是一类捕食性半翅目昆虫.花蝽科目前约包含70个属,其中小花蝽属(Orius Wolff,1811)是最大的属,全世界包含约80种,中国目前有15种.小花蝽属的种类在蓟马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是生物防治领域研究和利用的热门天敌类群.目前在我国针对蓟马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及绿色防控项目中,能够应用的仅东亚小花蝽(O.sauteri)及南方小花蝽(O.strigicollis).最近在海南发现的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 Ghauri)为中国新记录种,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苏丹、塞内加尔.本研究对海岛小花蝽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拍摄了海岛小花蝽各虫态及生殖器特征图,并对其发育历期、捕食、交配、产卵、孵化、蜕皮、羽化及同类相食的现象进行了简单描述和研究.此外,本研究获得了海岛小花蝽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并提交到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登录号:OL798096)进行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与塞内加尔的海岛小花蝽序列高度一致.海岛小花蝽常见于青葙(Celosia argentea)、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等杂草,及芒果(Mangifera indica)、豇豆(Vigna unguiculata)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等作物的花及幼叶上.卵产于植物组织中,若虫阶段有5个龄期,成虫和若虫均以蓟马为食,可捕食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棕榈蓟马(T.palmi)、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及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等.海岛小花蝽在海南岛全年可见,且具有明显的种群优势,是海南蓟马害虫的重要天敌.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美洲棘蓟马(E.americanus)和大豆幼苗进行室内饲养和观察,发现海岛小花蝽在温度(25±2)℃及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可以取食美洲棘蓟马完成世代发育,卵期(3.66±0.67)d,1龄若虫(1.72±0.65)d,2龄若虫(2.21±0.82)d,3龄若虫(2.62±0.62)d,4龄若虫(2.45±0.74)d,5龄若虫(3.21±0.82)d.本研究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标本馆.

关键词: 小花蝽 天敌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豆烘焙过程中油脂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及活性成分的演变规律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小粒种咖啡豆为试材,系统研究烘焙过程中咖啡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烘焙度加深,油脂色泽加深;酸价呈增加的趋势,由1.60 mg/g增至3.75 mg/g;碘值反之,由142.04 g/100 g降至83.12 mg/100 g;茴香胺值先增大后减少,其值在3.40~16.26之间;皂化值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相对含量在43.06%~64.39%之间,其次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在12.67%~27.55%之间,油酸相对含量为9.03%~17.20%;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明显,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从极浅度到法式重度的咖啡油脂样品中分别检出25、33、36、53、54、59、64种和5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有呋喃类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吡咯类化合物等,其种类和含量均呈减小趋势;活性成分中咖啡豆醇、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含量均减少;而总酚含量不断增加,由7.75 mg/100 g升至15.96 mg/100 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精深加工及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烘焙咖啡油脂 挥发性成分 脂肪酸组成 活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油脂合成调控因子WRI1s的挖掘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I1基因在油棕油脂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挖掘油棕WRI1 (EgWRI1)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组织表达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获得3个EgWRI1基因,均含有6个内含子,通过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EgWRI1-1和EgWRI1-2位于油棕的第5条染色体上,EgWRI1-3位于油棕第10条染色体上。3个基因均含有AP2保守结构域,编码氨基酸数目分别为337 aa、338 aa、367 aa,EgWRI1-1及EgWRI1-3蛋白的等电点均小于7,分别为6.51及6.29,EgWRI1-2蛋白的等电点大于7 (8.31),3个EgWRI1蛋白均为不稳定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均定位在细胞核中,EgWRI1-1和EgWRI1-3以α-螺旋为主,EgWRI1-2以无规卷曲为主。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系数为0.625处,3个EgWRI1和ATWRI1同处一个分支,在0.680处,EgWRI1-1和EgWRI1-2的进化关系最近,且与EgWRI1-3聚为一类。定量PCR分析得知EgWRI1-1在中果皮80天时的表达量最大,EgWRI1-2在果仁95天中的表达量最大,在其他组织中表达很低或不表达;EgWRI1-3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较低,该结果为深入研究EgWRI1-1和EgWRI1-2在油棕中果皮和果仁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棕 WRI1s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芒果核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品种芒果核内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活性.对4种市售芒果(象牙芒、玉芒、紫花芒和三年芒)核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测定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芒果核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紫玉芒核中多酚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象牙芒核和三年芒核,玉芒核最差;4个品种的芒果核提取物存在较大差异,易于区分,且测定指标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其中总酚和水解单宁与体外抗氧化指标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P<0.05);通过UPLC-Tripe TOF-MS/MS对芒果核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出28种多酚及其衍生物,包括2种酚酸、8种酚酸酯、10种酚酸糖苷、7种黄酮糖苷和1种黄酮.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选择芒果品种提取芒果核中多酚类化合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芒果核;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AHL2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T-hook是一类定位于细胞核的新型DNA结合蛋白基序,在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中普遍存在.AT-hook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应答以及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从木薯中克隆出MeAHL22基因,对其结构、亚细胞定位、启动子区域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eAHL2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73 bp,编码一个具有290个氨基酸的蛋白;结构分析发现该蛋白存在AT-hook基序和PPC/DUF296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11.03%)、无规则卷曲(60%)、延伸链(21.72%)以及β-转角(7.24%)构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为可溶性的亲水蛋白,预测其定位在细胞核;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中进行瞬时表达融合表达载体,结果表明MeAHL22蛋白的确定位于细胞核,与预测结果一致.MeAHL2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光响应、激素响应、非生物胁迫响应和生长进程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eAHL22基因在木薯根、茎、叶中均表达,其中块根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不同激素处理表明MeJA诱导MeAHL22在根茎叶中显著上调表达,ABA则抑制其表达,GA和IAA诱导在叶中上调表达.非生物胁迫处理表明MeAHL22对模拟干旱胁迫的诱导响应最为强烈,同时受到盐胁迫的诱导,但是对冷胁迫的敏感性较低.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木薯MeAHL22基因在激素、非生物胁迫信号应答和生长发育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eAHL2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木薯;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表达模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木薯叶营养成分对饲养木薯蚕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结合营养成分揭示不同木薯叶饲养对木薯蚕生长发育及其蚕丝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饲养木薯蚕的木薯品种,为木薯叶饲用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华南9号(SC9)木薯、花叶木薯、无叶柄木薯和紫叶木薯4种不同基因型木薯叶作为研究材料,以蓖麻叶为对照,分别测定叶片的可溶性糖、粗蛋白、干物率、氢氰酸、总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总黄酮等营养指标,统计经不同叶片饲养后木薯蚕五龄幼虫的体长、体重、蛹重及全茧重,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蚕丝的形态结构.[结果]4种木薯叶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花青素含量、干物率和氢氰酸含量均高于蓖麻叶,其中紫叶木薯叶的花青素含量、总黄酮含量、干物率和氢氰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份材料(P<0.05,下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与胡萝卜素、总黄酮与花青素、可溶性糖与氢氰酸呈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7.632%,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由干物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决定,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叶黄素和粗蛋白决定.不同基因型木薯叶饲养对木薯蚕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可显著促进木薯蚕体长增长,其中,SC9木薯叶和紫叶木薯叶饲养的木薯蚕全茧重高于蓖麻叶饲养的木薯蚕,紫叶木薯叶饲养的木薯蚕蛹重最重,结茧率高.4种基因型木薯叶饲养获得的木薯蚕丝较蓖麻叶饲养获得的木薯蚕丝宽度有所增加,其中,紫叶木薯饲养获得的蚕丝宽度最宽,且木薯蚕丝表面较完整.[结论]蓖麻叶与4种基因型木薯叶的营养成分差异显著,木薯叶饲养可显著促进木薯蚕体增长.紫叶木薯饲养的木薯蚕蛹最重、结茧率高,且蚕丝表面较完整;SC9木薯叶饲养的木薯蚕重、体长及全茧重均最高,但其饲养获得的木薯蚕丝杂质较多.可见,紫叶木薯叶作为木薯蚕饲料来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木薯蚕 木薯叶 营养成分 生长发育 蚕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