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推求Gardner-Russo持水曲线模型参数的简单入渗法
《水利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基于水平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推求了Gardner_Russo持水曲线模型参数,获得了水平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中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峰、入渗时间之间的理论关系。用模拟的结果进行拟合,其决定系数为0.9969~0.9997。当获得土壤饱和体积含水率、初始体积含水率、残余体积含水率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基于这些理论关系实现了Gardner_Russo模型曲线特征参数的求解。利用数值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检验该方法,将用此方法估计的参数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进行了模型中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求得的参数有较高的精度,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求解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土壤水分瞬时入渗法。
关键词: 土壤水分渗流运动 持水曲线 Gardner_Russo模型 参数 数值模拟


北京地区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北京地区基本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并对采样区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A s>Pb>C r>Hg,Cd,Cu,A s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b、C r接近或略低于背景值,相比较而言,Cd污染为北京市基本农田中的主要污染元素。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的主要成分为滴滴涕。只有1处农田的Cd含量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量,其余指标均低于二级标准。整体而言,北京地区的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属于清洁和安全范围,符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


基于DEM模型计算北京西部山区太阳直接辐射的空间分布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DEM模型,探讨了在受到自身地形遮挡和周围地形遮挡综合影响下北京西部山区太阳实际直接辐射分布的计算问题,并对研究区的太阳直接辐射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区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受多种地形因素共同影响。随着坡向由阴坡转为阳坡、坡度由小变大,太阳直接辐射量最大值逐渐增大,但在15~°20°坡度处,太阳直接辐射量开始下降。在1275~1475 m海拔间太阳直接辐射的平均值最小,之后随海拔的升高和降低,其平均值向两边均逐渐增大,海拔在1075 m以下,平均值差异不明显。研究区直接辐射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坡度为10~°15°、坡向为-67.5~°67.5°的坡面上,低值区出现在坡度为35~°40°、坡向为112.5~°247.5°的坡面上。该试验采用的方法通用性较好,原则上适用于一切复杂地形太阳直接辐射计算。
关键词: DEM模型 山区 地形遮挡 太阳直接辐射 辐射分布


用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分析玉米叶片水分含量时的峰值波长选择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田间试验条件下11个玉米品种、3个氮肥处理、2个密度处理和4个生育期的100张叶片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光谱(350~2500 nm),发现玉米叶片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的水分吸收区域的反射/透射/吸收的中心峰值波长实际发生在974 nm、1160 nm和1440 nm,在这3个峰值波长,叶片反射率、吸收率与叶片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好于透射率。在这3个峰值波长中,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相互之间的关系以1440 nm为最紧密,在此波长光谱与叶片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也相对较强。因此,1440 nm是用叶片反射率和吸收率反演植物的水分状况的最佳峰值波长。
乙烯分解纳米光催化反应器关键性能参数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品与蔬菜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所产生和释放的乙烯是加速成熟、衰老和腐烂的重要环境因子。该研究采用纳米光催化技术开发设计了一种可以去除气调库中乙烯的玻璃管光催化反应器,并对其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模拟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气体流量、玻璃管直径与长度以及光源种类均是影响光催化反应器乙烯分解性能的主要因素。在该试验条件下,气体流量在40~80 L/h的范围内较佳;玻璃管的适宜内径为50 mm;在相同功率条件下黑光灯的光催化效果优于紫光灯。光催化反应器可以多级串联使用,以便提高系统的乙烯分解能力。这些研究结果为气调库用光催化乙烯分解装置设计提供了基础设计参数和指标。
补光光源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补光光源对丛枝菌根(A rbuscu lar m ycorrh izae,AM)真菌G lom us m 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补光光源的光谱不同,对菌根共生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以农艺钠灯作为补光光源处理的宿主植物的光合速率及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它两种光源处理,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三项指标,以农艺钠灯作为补充光源对真菌G.m osseae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金属卤灯、荧光灯两处理宿主植物中氮、磷浓度高于农艺钠灯处理,可能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因此,工厂化AM菌剂生产中,如果需要补充光照,应以农艺钠灯作为补光光源。
关键词: 补光光源 农艺钠灯 AM菌剂 侵染率 菌丝量 孢子数


用冠层高光谱反射估测玉米植株色素时的采样点和指标选择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步分析了11个玉米品种在7个生育期的植株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在不同层位(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变化特点及其与15个高光谱参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玉米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较明显表现出随形态学高度的下降而升高;2)绝大多数的高光谱参量与叶绿素含量(m g.g-1FW)间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相关性不强(最大r=0.56,n=77);3)高光谱参量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间相关性,明显强于与叶绿素含量或类胡萝卜素含量间的相关性(最大r=0.75,n=77),并表现出明显的层间差异,下层明显强于中层和上层。研究表明,在用高光谱反射分析玉米的色素状况时,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代替叶绿素含量作为色素指标可提高分析精度。
关键词: 玉米 高光谱反射 色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 层间变异
基于GIS的变量施肥尺度效应模拟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理论上研究变量施肥尺度效应提供可能,解决单纯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变量施肥尺度效应存在的研究周期长、费用大且几乎得不到系统完整的结果问题,研究了变量施肥尺度效应模拟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该模拟系统由数据管理、模型管理、模拟分析和决策分析四部分构成。系统通过随机数生成法或地统计分析法生成最小尺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数据,以此为基础,采用GIS、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不同尺度的养分空间分布,并以肥料效应模型和产量模型计算不同尺度条件下的施肥量、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最后通过曲线图、三原色合成影像和GIS专题图实现形象直观地表达模拟结果。结果表明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及计算机模拟技术能在数据处理、分析和结果可视化方面为变量施肥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用盘式负压入渗仪计算土壤水动力参数的改进方法
《水利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为根据盘式负压入渗仪测定的入渗数据计算土壤水动力参数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在已有方法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引入重力对入渗的影响,发展得到的新模型。为了检验新方法,分别用各种不同模型计算用数值模拟及田间试验得到的不同土壤、盘径、水头压力条件下的入渗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方法,新方法不仅对小盘径盘式负压入渗仪得到的入渗数据适用,更适用于大盘径盘式负压入渗仪得到的入渗数据,计算的导水率能在短时间内趋于常量,且计算结果比其他方法精度更高,是一种合理可靠的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