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饲用柳蒿草产量和地下根茎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饲料博览 2023

摘要:柳蒿为典型的根茎型植物.为探究饲用柳蒿草产量和地下根茎各性状的关系,对种植密度分别为8.3、11.1、16.7、25.0万株·hm-2柳蒿的干草产量、鲜草产量、根茎芽数量、根茎干重、根茎节间距、根茎粗等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根茎粗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茎节间距与干草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根茎干重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茎干重(X2)与干草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031.67-5.24X2(R2=0.6932,F=22.60**);根茎粗(X4)与干草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568.76+523.98X4(R2=0.7111,F=24.61**).说明柳蒿根茎干重、根茎粗对地上草产量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柳蒿 饲用 根茎 产量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配施对寒地粳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种业 2023

摘要:通过精确控灌开展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试验,明确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叶片SPAD、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灌溉(500m3/667m2,W1)和节水灌溉(400m3/667m2,W2)两种灌溉方式下,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T1 处理)更有利于灌浆结实期水稻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其产量分别为 8611.1kg/hm2 和 8796.3kg/hm2,与单一施用无机肥(CK)相比增产比例分别为 6.3%和 8.0%.单一施用复合肥(T2 处理)产量虽低于T1 处理,但其稻米品质略优于T1处理,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两种灌溉方式下分别为18.54%和 18.92%,食味评分达到 87~89 分.单一施用无机肥(CK)在水稻产量和品质方面均低于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T1 处理)和单一施用复合肥(T2 处理).无机肥和复合肥合理配施是水稻获得高产和改善品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氮肥 复合肥 粳稻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振动深松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

摘要:土壤环境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机械的反复碾压和土壤过度开发,导致土壤紧实,破坏土壤耕层,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提升.深松是指利用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改善紧实度,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有效方式.传统深松机存在作业阻力大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振动深松机,基于振动深松机减阻机理提出整体设计方案,并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振动深松机对土壤环境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 振动深松机 深松铲 减阻机理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佳豆55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3

摘要:佳豆55是在大豆高产基因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借助分子标记技术,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20年参加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经过3年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为38.90%,脂肪含量为22.09%,属于高油品种。植株具备单株结荚密、三四粒荚多的特性。该品种籽粒饱满而有光泽,种脐、种皮黄色,百粒重在21g左右。中抗灰斑病,在适宜区生育日数约为100d,最高活动积温约为1850℃。

关键词: 大豆 新品种 佳豆55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

中国种业 2023

摘要:针对水稻集中连片经营面积不断增加,秧盘育秧摆盘、起秧用工量大,苗床病害严重,育秧成本高,漏插补苗严重等问题,详细介绍了劳动强度小、晚育早插返青快、资金投入少的轻简、节本、节水、环保的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实现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 寒地 麻育秧膜 免秧盘 育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市玉米种植技术要点浅析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摘要:黑河市土地资源丰富,常年活动积温在1 900~2 250℃。随着适宜黑河市种植的玉米品种越来越多和品种质量的不断提高,该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实现了玉米和大豆半分天下的局面,但是该区农民种植玉米的经验相对匮乏且不够系统,加之土地面积较大,更需要粗放的经营模式。本文作者针对该地区气候特点及土地规模对玉米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指导该区玉米生产。

关键词: 玉米 种植结构 种植技术 黑河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叶菊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科技 2023

摘要:兵团第十师 184 团自 2014 年引进甜叶菊种植,由于产量高、品质优、售价高,已经逐步成为184 团种植户首选的高效经济作物之一.本文结合 184 团独特的气候特点及良好的土壤资源,从地块准备、移栽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总结滴灌条件下甜叶菊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甜叶菊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甜叶菊 滴灌 育苗移栽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TRPF简介

新农业 2023

摘要:基于Visual Basic 6.0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根据三江平原地区土壤状况及不同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按照平衡施用方法,针对三江平原地区土壤特点开发了一款配方施肥系统软件。施肥系统内含3种农作物,后期经过升级增加一种农作物。通过本软件可以为三江平原地区种植户提供作物施肥方案。其软件提高了施肥配方生成的速度与准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档案统计分析实例研究

兰台世界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一、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性近年来,粮食安全成为事关国家总体安全的热点话题[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原始记录,记录科学技术研究过程,包括:种子芯片——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更新过程;作物品种的繁育、田间调查、生产管理、成果转化等过程;项目验收、报奖等科研管理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筛选膨化秸秆适宜的还田量,为探索水稻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以秸秆不还田(秸秆用量为0)为对照(CK),设25%、50%、75%和100%(当地常规秸秆还田量7500 kg/ha)4个膨化秸秆还田量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间水稻植株氮、磷、钾的吸收、运转、分配及产量差异。【结果】不同水稻秸秆还田处理中,均以25%处理的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最高或较高,2020和2021年成熟期地上部氮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1.10%和10.53%;2021年磷和钾积累量较CK提高1.30%和3.04%。25%处理能促进茎叶氮、钾向籽粒运转,进而提高氮、钾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有利于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中氮、钾的积累。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来看,膨化秸秆还田通过增加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其中,25%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CK及其他秸秆还田处理,2020和2021年分别较CK提高5.54%和8.93%。【结论】25%膨化秸秆还田量处理能促进寒地水稻的氮、磷、钾积累及植株营养器官氮和钾向籽粒转运,且产量较高,可尝试在寒地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 膨化秸秆 还田量 养分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