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用柳蒿草产量和地下根茎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饲料博览 》 2023
摘要:柳蒿为典型的根茎型植物.为探究饲用柳蒿草产量和地下根茎各性状的关系,对种植密度分别为8.3、11.1、16.7、25.0万株·hm-2柳蒿的干草产量、鲜草产量、根茎芽数量、根茎干重、根茎节间距、根茎粗等指标进行统计,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根茎粗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茎节间距与干草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根茎干重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茎干重(X2)与干草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5031.67-5.24X2(R2=0.6932,F=22.60**);根茎粗(X4)与干草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568.76+523.98X4(R2=0.7111,F=24.61**).说明柳蒿根茎干重、根茎粗对地上草产量有显著影响.


肥料配施对寒地粳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种业 》 2023
摘要:通过精确控灌开展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试验,明确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叶片SPAD、植株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灌溉(500m3/667m2,W1)和节水灌溉(400m3/667m2,W2)两种灌溉方式下,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T1 处理)更有利于灌浆结实期水稻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其产量分别为 8611.1kg/hm2 和 8796.3kg/hm2,与单一施用无机肥(CK)相比增产比例分别为 6.3%和 8.0%.单一施用复合肥(T2 处理)产量虽低于T1 处理,但其稻米品质略优于T1处理,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两种灌溉方式下分别为18.54%和 18.92%,食味评分达到 87~89 分.单一施用无机肥(CK)在水稻产量和品质方面均低于无机肥和复合肥配施(T1 处理)和单一施用复合肥(T2 处理).无机肥和复合肥合理配施是水稻获得高产和改善品质的有效措施.


三江平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TRPF简介
《新农业 》 2023
摘要:基于Visual Basic 6.0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根据三江平原地区土壤状况及不同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按照平衡施用方法,针对三江平原地区土壤特点开发了一款配方施肥系统软件。施肥系统内含3种农作物,后期经过升级增加一种农作物。通过本软件可以为三江平原地区种植户提供作物施肥方案。其软件提高了施肥配方生成的速度与准确性。


农业科技档案统计分析实例研究
《兰台世界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一、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性近年来,粮食安全成为事关国家总体安全的热点话题[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子是关键。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原始记录,记录科学技术研究过程,包括:种子芯片——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更新过程;作物品种的繁育、田间调查、生产管理、成果转化等过程;项目验收、报奖等科研管理过程;


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筛选膨化秸秆适宜的还田量,为探索水稻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以秸秆不还田(秸秆用量为0)为对照(CK),设25%、50%、75%和100%(当地常规秸秆还田量7500 kg/ha)4个膨化秸秆还田量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间水稻植株氮、磷、钾的吸收、运转、分配及产量差异。【结果】不同水稻秸秆还田处理中,均以25%处理的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最高或较高,2020和2021年成熟期地上部氮积累量分别较CK提高1.10%和10.53%;2021年磷和钾积累量较CK提高1.30%和3.04%。25%处理能促进茎叶氮、钾向籽粒运转,进而提高氮、钾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贡献率,有利于成熟期叶片、茎鞘和穗中氮、钾的积累。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来看,膨化秸秆还田通过增加水稻穗粒数和结实率,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其中,25%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CK及其他秸秆还田处理,2020和2021年分别较CK提高5.54%和8.93%。【结论】25%膨化秸秆还田量处理能促进寒地水稻的氮、磷、钾积累及植株营养器官氮和钾向籽粒转运,且产量较高,可尝试在寒地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