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粱航天新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为了尽快鉴定高粱航天新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采用双列不完全杂交法分析了高粱新选航天新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育系中产量、穗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52A和55A,恢复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sp42和sp46。在穗粒重性状上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是52A×sp46。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之顺序是穗粒重>株高>穗粒数>产量>千粒重>穗长。杂交种产量的髙低取决于双亲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的组合,试验中52A×sp46,52A×sp42是两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黄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主要地黄种植区域的土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的结果鉴定,得到9个属的10种有害菌株,其中腐皮镰孢菌和齐整小核菌出现频次较高,分别占总出现频次的24.6%和21.0%;其次是灰葡萄孢菌,出现频次为15.9%;其余病原菌出现频次为1.7%~8.8%之间。致病性测定表明,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孢菌占优势,致病力强,发病指数分别为40.6和30.6;其余病原菌致病力较弱,发病指数为13.9~26.4。杀菌剂抑制病原菌效果测定结果为:菌病一支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甲基立枯磷和绿亨2号,对侵害地黄的7种主要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相对抑菌率为80.7%~100%,抑菌效果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两用不育系HS-57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HS-57为高粱两用不育系,对其雄性不育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表明,HS-57在晋中盆地的育性表现,不同年份存在差异。其不育性的恢复受两对等位显性基因控制。A1类型保持系不能恢复其育性,A2类型保持系和恢复系对其育性表现恢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麦63的评价与利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在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的选育中,选用北部和黄淮两大麦区的优异种质,使目标性状得到了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实现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利用该品种进行广泛组配,获得其遗传特点为抗旱性、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优,稳产适应性好,遗传传递力强,配组范围广,不良连锁基因易打破。利用其做亲本已选育出4个抗旱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其中有3个品种同时通过国家审定。同时还育成了一批苗头品系和优异种质。实践表明:晋麦63不仅是一个优良的种植品种,而且是一个优异的亲本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以辽鲜一号为例,研究了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和有效积温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到达适宜采收期的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利用有效积温对鲜食大豆的采收期进行指导。有效积温法更准确、更简便、更省力,克服了生产中确定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的难题,为生产上确定鲜食大豆的适宜采收期和其在各地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