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不同采样地点的1年生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比较核桃品种间抗寒性差异时可以-25℃处理时的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作为参考;2.品种间和处理温度间的电解质渗出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3.不同树龄间的电解质渗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核桃成龄树1年生枝条抗寒性略高于幼龄树;4.管理水平高的汾阳所采样低温处理后电解质渗出率显著低于管理水平低的祁县所采样,说明前者的抗寒性显著高于后者,这可能与采样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园地管理水平有关。


高粱航天新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为了尽快鉴定高粱航天新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采用双列不完全杂交法分析了高粱新选航天新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育系中产量、穗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52A和55A,恢复系中一般配合力较高的有sp42和sp46。在穗粒重性状上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是52A×sp46。加性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的比值依次之顺序是穗粒重>株高>穗粒数>产量>千粒重>穗长。杂交种产量的髙低取决于双亲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较高的组合,试验中52A×sp46,52A×sp42是两个较优的杂交组合。


地黄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主要地黄种植区域的土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的结果鉴定,得到9个属的10种有害菌株,其中腐皮镰孢菌和齐整小核菌出现频次较高,分别占总出现频次的24.6%和21.0%;其次是灰葡萄孢菌,出现频次为15.9%;其余病原菌出现频次为1.7%~8.8%之间。致病性测定表明,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孢菌占优势,致病力强,发病指数分别为40.6和30.6;其余病原菌致病力较弱,发病指数为13.9~26.4。杀菌剂抑制病原菌效果测定结果为:菌病一支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甲基立枯磷和绿亨2号,对侵害地黄的7种主要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相对抑菌率为80.7%~100%,抑菌效果显著。


高粱两用不育系HS-57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HS-57为高粱两用不育系,对其雄性不育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表明,HS-57在晋中盆地的育性表现,不同年份存在差异。其不育性的恢复受两对等位显性基因控制。A1类型保持系不能恢复其育性,A2类型保持系和恢复系对其育性表现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