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晋扁1号”扁桃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

山西果树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遗34号的选育

作物研究 20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獭兔RAPD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对獭兔RAPD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基因组DNA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q酶浓度为1.0 U,引物浓度为10 pmol/μl,基因组DNA浓度为50 ng/μl时,可获得清晰、稳定性好的条带。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为:总体积为20.0μl。10×Buffer(含Mg2+)为2.0μl;dNTPs(各2.5 mmol/L)为2.0μl;Taq酶浓度为1.0 U,引物浓度为10 pmol/μl,基因组DNA浓度为50 ng/μl;超纯水为13.8μl。PCR扩增条件为:97℃预变性7 m in,94℃1 m in,36℃退火1 m in,72℃2 m in,45个循环后,在72℃延伸10 m in结束,4℃保存。PCR扩增产物通过1.4%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点样后,以2~3 V/cm电压降稳压电泳3.0~3.5 h。

关键词: 獭兔 RAPD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北高寒区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

中国马铃薯 2007

摘要:晋北高寒区为内陆高原山区,是典型的季风大陆性气候,境内沟壑纵横,山坡丘陵多,昼夜温差大,具有栽培马铃薯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0万hm2,是山西省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由于栽培技术、推广力度等因素的制约,品种单一化,耕作粗放,增产潜力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本地区的马铃薯的生产。近年来围绕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目标,我所摸索出一整套标准化栽培技术,经多年大面积栽培试验,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北山区柠条种植技术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摘要:1晋北山区的生态环境特征1.1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和太行山脉交接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晋北山区总面积5285.9km2,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和太行山脉交接地带,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的组成部分,其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西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区,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由东向西横亘全境,主要有二郎山、云门山、采凉山、雷公山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半翅目天敌昆虫的调查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文中记录山西省境内半翅目天敌昆虫13科42属62种,其中有山西省内新记录22种。

关键词: 天敌 昆虫 半翅目 区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谷子新品种长农36号的选育

陕西农业科学 2007

摘要:长农36号系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选育出的谷子新品种,2005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绿叶成熟,适应性广的特点,由其加工的小米营养丰富,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米。适于在无霜期150d以上的丘陵旱地及山西省长治、晋城、阳泉、临汾、晋中地区春播或运城、临汾南部复播。

关键词: 谷子 新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通过在玉米试验田采取一定的农艺手段,以畦漫灌为对照,对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膜上灌溉和穴灌四种局部节水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植株的生育动态、生理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前期土壤特性一定,局部灌溉水量为畦漫灌的70%情况下,几种局部灌溉节水技术中,膜上灌溉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穴灌。膜上灌溉的产量比畦漫灌增加14.4%,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畦漫灌接近,穴灌产量最低。

关键词: 局部灌溉 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生态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残膜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模拟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残膜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残留地膜对土壤环境有较大影响,可使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分移动速度减慢,随着残留地膜量的增加,小麦、玉米和棉花的生长发育均受到严重影响,小麦产量降低0.8%~22.1%,玉米籽粒产量降低2.1%~27.5%,棉花产量降低1%~7.5%。

关键词: 农田 残膜 土壤环境 植株 小麦 棉花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的关系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不同采样地点的1年生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比较核桃品种间抗寒性差异时可以-25℃处理时的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作为参考;2.品种间和处理温度间的电解质渗出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核桃枝条电解质渗出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3.不同树龄间的电解质渗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核桃成龄树1年生枝条抗寒性略高于幼龄树;4.管理水平高的汾阳所采样低温处理后电解质渗出率显著低于管理水平低的祁县所采样,说明前者的抗寒性显著高于后者,这可能与采样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园地管理水平有关。

关键词: 核桃枝条 电解质渗出率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