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思考
《山西农经 》 2014
摘要:本文以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主要特点,以全新的视角系统化提出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的功能定位。


有机水稻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的质量,摸清土壤肥力状况。[方法]有机水稻收割结束后,在不同片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田块取土化验分析。[结果]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总体偏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土壤中氮、磷含量有所下降,钾含量略有增加;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土壤氮、磷、钾都有所下降。[结论]大力普及发展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改善有机水稻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


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首个国家审定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240、300、360 kg/hm23个施氮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能显著影响镇麦168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高施氮水平(300、360 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全部施氮处理下,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施氮处理下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其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江苏省农科院"十一五"期间发表科技论文情况统计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 》 2014
摘要:该文从年度论文总数、论文分布、学报级论文、SCI和EI论文等方面,对“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部各单位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为系统了解单位科研论文产出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水稻急性纹枯病暴发为害防控对策
《农药市场信息 》 2014
摘要:近期笔者从苏北到苏南及上海多地调研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几乎所有的调研对象都反映:今年急性纹枯病发生比较重,病株率和严重度要远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个别田块甚至孕穗期就出现冒穿现象。从田间调查来看:今年纹枯病的发生扩展速率要明显快,急性水渍斑从基部叶鞘向叶片、叶尖和叶缘侵染快,出现许多灰白状的病斑,不像往年纹枯病的云纹斑。老百姓和基层农技员对这种现象不认识,不知如何防控。


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量与后期的籽粒产量存在紧密联系,是决定作物经济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自然群体中的1142 SNP在2年环境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大豆基因组中与生物量及产量组分显著关联的SNP。结果表明:(1)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在自然群体中存在广泛的表型及遗传变异,并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生物量与单株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略高于与百粒重;(2)两年环境下共检测到41、56和29个SNP分别与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显著关联,其中仅有6、19和1个SNP在2个环境中都被检测到;(3)共检测到15个SNP同时控制2个或2个以上性状,其中位于第19染色体上的BARC-029051-06057位点被检测到同时与生物量、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3个性状显著关联,表明有共同的遗传基础,同时也解释了性状间相关的遗传原因;(4)鉴定到的多个SNP与先前我们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多个环境下产量相关性状的定位结果共位。这些显著关联SNP位点的鉴定,有助于理解生物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从而促进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有利基因,实现未来大豆高产育种计划。
关键词: 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SNP) 光合作用 产量 大豆 自然群体


鲜食大豆—西兰花—荷兰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
《农村百事通 》 2014
摘要:荷兰豆又称食荚豌豆,在我国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荷兰豆的主要食用部位为嫩荚,质脆,味甜,富含蛋白质。产品经速冻加工后远销至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为了适应荷兰豆产业发展的需求,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通市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协会等单位相继投入科研力量对荷兰豆的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批结构合理、效益突出的高效种植模式,其中"鲜食大豆—西兰花—荷兰豆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就是典型的代表,荷兰豆产量为每公顷8250公斤、鲜食大豆产量为每公顷11.7吨、西兰花产量为每公顷18吨,三熟累计产值达每公顷12.5万元左右,纯效益达每公顷9万元以上。


青花菜小孢子再生植株加倍及倍性鉴定
《蔬菜 》 2014
摘要:采用秋水仙碱溶液对单倍体植株进行诱导,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及保卫细胞叶绿体染色法对青花菜小孢子再生植株群体的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孢子再生植株群体单倍体和二倍体所占比例基本一致;采用200 mg/L秋水仙碱处理单倍体植株20 h后,3个供试基因型植株的存活率分别为88.9%、90%和100%,二倍体诱导率分别为66.7%、70%和77.8%,另外还得到1株四倍体植株。采用FDA荧光染色和1%I-KI染色法可清楚地观察到不同倍性间植株气孔大小和形态以及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存在显著差异;单倍体植株气孔长度约为20μm,二倍体约为25μm,而四倍体大于33μm;单倍体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为7个左右,二倍体约13个,而四倍体最多超过23个。1%I-KI染色法对设备要求简单,宜普遍采用。
关键词: 青花菜 小孢子再生植株 染色体 气孔 保卫细胞叶绿体 倍性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