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核黄素对盐胁迫下杜梨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外源核黄素对盐胁迫下杜梨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梨砧木杜梨幼苗为供试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施加不同浓度核黄素对200 mmol/L Na Cl胁迫下其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产生、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Na Cl胁迫3 d后,杜梨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弱,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强,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 A)合成下降,活性氧(O2·-、H2O2)和丙二醛(MDA)大量积累。施加外源核黄素能增强Na Cl胁迫下杜梨叶片中SOD、POD、CAT、GR、GSH-Px和APX的活性,提高GSH和As A的含量,减少O2·-和H2O2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杜梨叶片的过氧化伤害,其中以10μmol/L浓度的核黄素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杜梨 核黄素 盐胁迫 过氧化作用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甘蓝黑腐病抗病相关的酚类物质测定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甘蓝抗黑腐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抗病材料C7和感病材料C26为试验材料,在甘蓝幼苗4~5片真叶期,喷施菌液浓度为1.0×108 cfu·mL-1的细菌悬浮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对2种材料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抗病相关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后2d,C26的PAL活性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此后,C26的PAL活性迅速下降,接种后5d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7的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2、4d出现峰值,此后活性下降。C7和C26接种菌液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于接种后3d达到峰值,此后呈下降趋势;接种后5d,C26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C7仍保持较高水平。

关键词: 甘蓝 黑腐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酚类物质 木质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32对In Del标记和18对SSR标记对200份太湖流域水稻地方品种进行籼粳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籼型指数≤0.1的有179份,属典型粳稻;籼型指数0.11~0.25之间的有1份,属粳稻;籼型指数0.26~0.39之间的有1份,属偏粳稻;籼型指数0.75~0.89之间的有2份,属籼稻;籼型指数≥0.90的有17份,属典型籼稻,太湖流域地方品种以典型粳稻和典型籼稻为主。32对In Del标记和18对SSR引物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5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出2~9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12个,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42处,地方品种籼稻和粳稻可以明确区分出来,在遗传相似系数0.77和0.82处,籼稻和粳稻又都可以分2个群。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地方品种 籼粳分化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的抗虫性和抗性育种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茶树通过以下途径对有害生物产生抗性:以形态构建方式阻隔昆虫的侵害;因代谢的变化显著改变叶片的生化成分影响害虫的取食选择;通过补偿生长减少害虫取食造成的产量损失;昆虫取食和激活剂诱导可以增强茶树的抗性并发生遗传上的改变。传统的单株选育方式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是茶树抗性品种选育的基本方式,但茶树抗性指标的选择和抗性分级系统仍有待研究。

关键词: 茶树 抗虫性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猪源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某发病猪场采集的母猪流产胎儿脑组织样本中成功分离到一株猪源乙型脑炎病毒(JEV)毒株,并对该毒株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利用BHK-21细胞传代和脑内接种小鼠方法,对疑似阳性病料做病毒分离。通过RT-PCR,CPE和IFA等方法对JEV分离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TCID50。结果成功分离获得一株JEV毒株(JEV JS01株),该毒株能够在BHK-21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TCID50为每1 m L107.0,免疫荧光检测可观察到JEV特异性荧光。RT-PCR扩增E基因并测序分析表明,与Gen Bank中登录的JEV毒株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基因Ⅲ型。小鼠致病力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易感动物具有较高致病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乙脑病毒流行病学与疫苗免疫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源乙型脑炎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YABBY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ABBY基因家族属于锌指蛋白超家族(Zinc finger super-family)的亚家族,在调控植物叶和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陆地棉标准系TM-1(Gossypium hirsutum L.acc.TM-1)基因组中鉴定到23个YABBY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不同的亚细胞定位;这些基因分布在16条染色体和1条Scaffold上,且有9对共线性基因;棉花的YABBY基因家族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都有与拟南芥同源的基因,且每个亚组成员间具有相似的基序类型和排列顺序;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M-1全基因组中的23个YABBY基因家族成员具有较为广泛的组织表达类型。所有YABBY基因家族成员在花、蕾和茎端分生组织中表达。

关键词: YABBY基因家族 陆地棉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京地区玻璃温室中地源热泵的加温效果及效益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低纬度地区玻璃温室中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在南京市溧水区的玻璃温室中进行了地源热泵系统加温试验。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能够有效增加玻璃温室内的温度,制热系数达到3.39,较传统的燃煤锅炉加温平均节能36.38%;冬季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加温日运行费用为0.24元/m2,低于采用燃煤锅炉加温的日运行费用0.29元/m2。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玻璃温室 加温 节能效果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技术对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组合,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原位监测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稻季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及其温室效应,以期为稻麦两熟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对策。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技术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79.1%~84.5%,而N2O主要在水稻生育中期搁田的时候排放量较大;(2)不同栽培技术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显著影响,CH4季节排放总量表现为超高产生产技术(423.68 kg·hm-2)>减肥生产技术(407.51 kg·hm-2)>常规生产技术(195.96 kg·hm-2),N2O季节排放总量表现为常规生产技术(3.88 kg·hm-2)>超高产生产技术(2.96 kg·hm-2)>减肥生产技术(2.72 kg·hm-2);(3)超高产生产技术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CO2 11 473.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常规生产技术(CO2 6 055.7 kg·hm-2)增加89%,比减肥生产技术(CO2 10 998.4 kg·hm-2)增加4.3%;(4)超高产生产技术在增加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但是其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低于同样实施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

关键词: 不同栽培技术 稻田 CH4 N2O 增温潜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的环境适合度

微生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的环境适合度,对于评估甲霜灵防治辣椒疫霉的抗药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室内药剂驯化的抗甲霜灵辣椒疫霉菌株Pc2-3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与原始敏感菌株Pc2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生长竞争力、致病力及土壤适合度等环境适合度指标。【结果】Pc2-3孢子囊产生量(3 d后)、孢子囊释放率(24 h后)和游动孢子萌发率(8 h后)分别是Pc2的0.44、0.09和0.54倍。Pc2-3可生长温度和p H范围及最适生长温度与Pc2基本一致,但菌丝生长速率低于Pc2。竞争力测定显示,在胡萝卜(CA)平板培养条件下,Pc2-3生长极显著弱于Pc2。盆栽致病试验显示,Pc2-3对辣椒植株的致病率为14.3%,明显低于Pc2(88.6%)。两者等量混合后接种,辣椒植株的发病率为75.7%,接近单独接种Pc2时的发病率,且所有病株分离出的辣椒疫霉菌均为甲霜灵敏感型。分别将Pc2-3和Pc2游动孢子加入自然土壤培养20 d后,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Pc2-3数量是Pc2的0.28倍,当土壤中含有300 mg/kg干土的甲霜灵,则前者为后者的0.42倍。此外,2个菌株最适存活土壤温度和湿度基本一致,当土壤温度和湿度利于辣椒疫霉存活时,Pc2-3土壤适合度显著低于Pc2,不利于辣椒疫霉存活时,Pc2-3土壤适合度略低于Pc2。【结论】抗甲霜灵菌株Pc2-3环境适合度弱于原始敏感菌株Pc2。

关键词: 辣椒疫霉 甲霜灵抗药性 环境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基生物质胶黏剂的合成及热力学性能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研究了生物质大豆蛋白胶黏剂(SPA)的合成及热力学性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GL9(34)正交平衡区组设计试验,对改性SPA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改性SPA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硫脲用量1.5 mol,二氧化硅质量0.5 g,三聚磷酸钠质量3 g,最佳工艺下SPA(OSPA)胶接木质材料湿状胶合强度达1.01 MPa,与正交平衡区组设计第7组SPA(SPA7)相比,其胶合强度降低了10%,但胶合板压缩率减少了29.35%,多次验证,湿状胶合强度变异系数为1.7%,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稳定性。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曲线上出现结晶吸热峰,且OSPA起始温度降低,峰值温度略提高,其热焓值由83.89 J/g升高到99.61 J/g;热重分析(TG)表明OSPA分解温度向高温偏移,至800℃时残炭率为25.20%,热稳定性提高。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OSPA界面出现诱发银纹,断面层形貌结合致密,改善了大豆蛋白基生物质胶黏剂的胶合强度及耐水性。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生物质胶黏剂 胶合强度 耐水性 热力学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