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穗肥期沼液消解对稻田水体氮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农田沼液安全消纳及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减排技术,通过设置不同量沼液消解处理,监测了稻田穗肥期水体氮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穗肥期沼液消解明显增加了田面水总氮浓度,且随沼液施灌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施灌3d后田面水总氮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施灌后1d比较,各处理总氮浓度降解率达51.10%~78.36%。3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在施灌后1~7d对下渗水40cm处和60cm处总氮的影响均超过了常规施肥处理,2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在施灌后的1~7d对下渗水40cm处总氮的影响超过了常规施肥处理,对60cm处总氮的影响1~5d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7d后低于常规施肥处理,而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对下渗水总氮的影响总体上呈现低于常规施肥处理的趋势。沼液消解对水体氮素的影响以铵态氮为主,对下渗水硝态氮的影响较小。可见,施灌沼液后的前3d是稻田生态系统消解沼液中氮素的关键时期,也是控制稻田径流氮损失的关键时期。从下渗水水质安全考虑,水稻穗肥期沼液一次消解安全量应控制在100%沼液替代化肥处理(折合沼液用量141.18t/hm2)范围内。


肉鸭发酵床抗生素、重金属累积及细菌耐药性的演变特性
《微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肉鸭发酵床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各类金属元素累积特性,细菌抗生素耐受性演变特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江苏某肉鸭发酵床养殖场饲养肉鸭期间,选取刚制作完成发酵床的鸭舍,和饲养4批次、8批次肉鸭时的鸭舍,检测发酵床中抗生素、金属元素含量,及发酵床中细菌的抗生素耐受水平。【结果】肉鸭发酵床垫料内强力霉素残留量因每批次肉鸭饲料中的使用而显著上升,氧氟沙星未现在垫料内累积。发酵床垫料饲养至8批次肉鸭时,垫料内耐受16、100μg/m L强力霉素三种可培养细菌的平均菌落数与比例为最高,而耐受8、50μg/m L氧氟沙星的平均菌落数、菌落数比例未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发酵床使用过程中,垫料内As、Pb、Hg元素含量未显著增加,Cd元素检测量极低,Zn、Mn元素含量增加趋势明显,Cu、Cr元素累积速度缓慢。【结论】每批次使用强力霉素可在多批次肉鸭饲养后显著增加发酵床垫料中强力霉素含量,显著增强垫料中肠道菌群耐受强力霉素能力,Zn、Mn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不同加工工艺对真空油炸花生品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物与营养 》 2015
摘要:探讨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真空油炸(VF)花生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浸泡处理使VF花生制品容重显著下降;冷冻处理可以增加制品得率和酥脆度,提高商品性,不造成对制品理化指标的显著影响;蒸煮处理对制品的理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随着真空油炸温度的升高,花生制品的容重、得率、脂肪、油酸呈升高趋势,亚油酸、棕榈酸呈现下降趋势。与原料相比,经浸泡、蒸煮和冷冻处理后,VF花生制品的脂肪、油酸、山梨酸、硬脂酸、花生酸含量显著升高,亚油酸、棕榈酸、组氨酸、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而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等指标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Arg、Leu、容重、得率等理化指标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西瓜茬后种植稻麦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稻麦轮作对西瓜茬后土壤微生物状况和后茬西瓜枯萎病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可培养微生物计数等方法,对西瓜茬后不同稻麦轮作茬次的田块进行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分析和西瓜枯萎病发病率调查。结果显示,西瓜茬后种植稻麦对土壤微生物有影响,种植1茬水稻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降低,随后又趋于平衡;西瓜茬后种植稻麦对土壤中西瓜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抑制作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抑制效果表现明显;西瓜茬种植稻麦后再种西瓜,枯萎病发生率大幅降低,连续种植3茬水稻2茬小麦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降低到2.1%,连续种植5茬水稻4茬小麦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仅为1.0%。研究结果还发现,水稻根系分泌物能够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培养12 h时抑制率达到80.9%。因此西瓜-稻麦轮作是缓解西瓜枯萎病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拉枝处理对‘夏黑’葡萄冬芽成花过程中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拉枝处理对葡萄冬芽成花过程中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夏黑’葡萄(Vitis vinifera×V.labrusca‘Summer Black’)为试材,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不同拉枝处理对‘夏黑’葡萄长、中、短枝上的冬芽成花过程中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inifera SUPPRESSOR OF OVER EXPRESSION OF CO 1(VvSOC1)、Vitis vinifera LEAFY(VvLFY)、Vitis vinifera APETALA2(Vv AP2)和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C(VvFLC)5个重要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拉枝处理间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经平拉处理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同一拉枝处理中,长、中、短枝间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且中、短枝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长枝。[结论]拉枝处理对促进‘夏黑’葡萄成花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一磷酸腺苷(AMP)二钠改善猪肉嫩度的工艺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Na Cl浓度、AMP浓度、温度为自变量,剪切力和蒸煮损失为响应值进行回归分析。根据统计模型发现Na Cl浓度、AMP浓度、温度3个因素对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有显著影响。由模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确定猪肉嫩度改善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a Cl浓度4.15%,AMP浓度22.27 mmol/L,温度16.70℃。在此条件下得到猪肉剪切力的平均值为625.281 g,蒸煮损失为8.074 38%,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说明采用响应面法对猪肉嫩度改善的条件进行优化是合理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