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贮能式高压喷雾降温系统的研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目前塑料大棚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种养行业,但大棚内部夏季温度过高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喷雾降温法通过向空气中喷射细小水滴,水分子汽化吸热从而降低环境温度,是可用于不易密闭的柔性大棚的唯一降温方法。该项目组研制出了贮能式的高压喷雾降温系统,采用普通的洗车水泵作为高压水源,利用贮能管将部分动能贮存起来,在水泵停歇时通过释放压缩空气的能量维持喷雾,减少了使用成本及系统磨损,每天仅消耗1度电,已广泛用于养殖大棚的夏季降温。经过近期的不断完善,已将其用途扩展至消毒、除尘、加湿、动物免疫和夏日广场、会场、街市的降温加湿,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绿盲蝽中期预测模型的组建与应用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随着转基因棉种植年限的延长,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可为绿盲蝽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基点16年(1993—2008年)绿盲蝽各代成若虫的发生高峰期与发生量以及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光照时数等各项因子数据,利用DPSv8.05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方法,从各代发生量、平均温度、雨量、湿度、光照时长等因子中筛选出4~5个相关显著的预测因子进一步用二次多项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初步建立了绿盲蝽各代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并进一步利用6年(2009—2014年)的绿盲蝽实际发生数据对预测模型的应用效果就行了外延检测,总体测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5%以上。【结论】建立的绿盲蝽中期测报模型准确率较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在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工作中加以应用。


甜椒新品种——苏椒103号
《农家顾问 》 2015
摘要:苏椒103号甜椒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2008年配制的杂交组合,2010-2011年参加国家辣椒品种区域试验,在12个试验点(次)中有6个试验点(次)表现为增产,其中在河南、江苏、广东的平均总产量29652千克/公顷,比对照中椒5号增产12.1%。2012年参加国家


转基因高油酸油菜株系W-4种子脂肪酸组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油菜种子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析比较了转基因高油酸油菜品系W-4的T5、T6和T7种子以及非转基因对照Westar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数据显示W-4种子中油酸平均含量为84.61%±1.41%,较对照增加了25.91%,达到极显著水平;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22%±0.56%和3.45%±0.51%,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0.89%和47.00%,降幅均达极显著水平。此外,W-4种子中棕榈酸平均含量为3.42%±0.18%,较对照Westar下降18.10%,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硬脂酸平均含量为1.87%±0.19%,较对照下降了8.33%,亦达到显著水平;W-4种子中廿碳烯酸的平均含量为1.54%±0.06%,较对照平均增幅为18.46%,达到极显著水平;W-4平均芥酸含量较对照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结果表明油菜种子中fad2基因下调表达对种子的脂肪酸合成与积累影响较大,其不仅显著降低种子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油酸的含量;而且也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并促进长链单烯酸的合成。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太湖氮磷污染物去除生态补偿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利用人工种植水葫芦为氮磷富集载体,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水葫芦,达到消减太湖氮磷污染物的示范工程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太湖氮磷去除成本和资源化利用收益,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其他太湖治理工程成本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太湖氮磷的去除成本考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水葫芦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项目优于无锡市太湖蓝藻水分离站杨湾站工程项目和贡湖湾湿地退渔还湖示范项目。综合考虑氮磷总去除成本,得出太湖氮磷污染物生态补偿标准为每1 t4.2×104元;补偿的主体是太湖流域各省市县和太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能部门,补偿的客体是按照自愿原则承担水体污染物去除工作的单位或组织;补偿资金可来源于财政补贴、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生态补偿专项资金。


一种长江刀鲚土池半流水养殖方法
《中国农业信息 》 2015
摘要:野生长江刀鲚濒临灭绝,种质资源保护行动刻不容缓。文章简述长江刀鲚的一种土池半流水养殖方法,包括池塘环境条件、苗种的培育、日常管理、成鱼养殖、疾病防治等方面。


3种不同增效剂对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1.8%阿维菌素乳油中加入不同增效剂0.3%GY-Tmax、0.3%GY-T1201、0.03%有机硅GY-S903,测定其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加入3种不同增效剂的阿维菌素乳油对小菜蛾2龄初期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LC50值在1.563 4~2.447 8 mg/L之间,明显低于1.8%阿维菌素乳油3.905 6 mg/L的LC50值,共毒系数在150以上,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增效剂后,阿维菌素常规用药量降低25%~50%,对小菜蛾仍然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种不同增效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0.3%GY-Tmax>1.8%阿维菌素乳油+0.3%GY-S903>1.8%阿维菌素乳油+0.03%GY-T1201。


棉花分子标记冗余性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网上数据库公布的棉花分子标记引物序列存在冗余性,至今也鲜见合适的软件同时分析一对引物的冗余性。为减少不同研究者的重复开发,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对网上序列信息的利用率,借助自主开发的能同时分析一对引物和已释放的引物间是否存在冗余性的软件SSRD1.0,利用90对前人已开发的并用该软件预测过相互间存在冗余性的SSR引物,以TM-1、海7124基因组为模板分别进行扩增、电泳、测序。结果表明软件预测和基因型水平检测有88.8%的吻合度;在Identity阈值设为50%、70%时,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水平和软件预测分别有75.0%、53.8%的吻合度。分别从软件预测、基因型、序列3个水平进行检测、验证,结果表明这一冗余软件和冗余性预测方法是较为有效、可行的。
西瓜幼苗根系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西瓜幼苗根系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组变化的研究,从蛋白质表达水平上来揭示西瓜幼苗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西瓜根系不同时期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图谱分析和MALDITOF/TOF质谱鉴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对候选蛋白基因进行表达验证。[结果]共得到1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12个差异蛋白表现不同的表达趋势,其中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2个,不规则表达6个。经质谱分析,11个蛋白得到鉴定,对鉴定出的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其中10个蛋白分别涉及蛋白质生物合成(20%)、代谢相关(40%)、防御应答(30%)和GA信号途径(10%),1个为功能未知蛋白。4个候选蛋白基因的RT-q PCR分析结果显示,茉莉酸诱导蛋白1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与蛋白水平一致,而赤霉素受体基因GID1L2和茉莉酸诱导蛋白2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转录后调控有关。[结论]本文揭示了西瓜幼苗根系发育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获得了在西瓜根系发育过程中可能有重要功能的蛋白,为深入开展西瓜根系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