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棉花远缘杂交创制抗黄萎病新种质

棉花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陆地棉与异常棉、辣根棉、旱地棉、雷蒙德氏棉、黄褐棉等野生棉的远缘杂交和回交等,育成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农艺性状鉴定结果 ,这些种质系的株高平均值与陆地棉品种处于相同水平,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平均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均高于陆地棉品种,马克隆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落叶型黄萎病菌系V991人工病圃抗性鉴定结果,从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中获得5份抗黄萎病的棉花新种质系,其中苏远040、苏远045、苏远061病情指数分别为8.33、4.35、7.79,高抗黄萎病;苏远030、苏远034病情指数分别为12.35、13.70,抗黄萎病。追踪陆地棉抗黄萎病新种质系的亲缘关系发现,苏远040和苏远045为陆地棉与雷蒙德氏棉杂交后代,苏远061为陆地棉与黄褐棉杂交后代,苏远030和苏远034为陆地棉与旱地棉杂交后代。这些优质、抗黄萎病新种质的育成,拓宽了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为我国棉花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关键词: 棉花 远缘杂交 抗黄萎病 新种质 创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地区大棚芦笋栽培品种初步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设施大棚下栽培的14个芦笋品种各阶段产量、笋粗、笋尖紧密度等多种指标,并进行种植效益比较。结果表明:09-7、格兰德、冠军、爱沃列姆产量或产值高、效益好,适合鲜食市场销售;特莱蜜、吉列姆产量高,但笋茎较细,适合速冻加工使用。

关键词: 芦笋 大棚 品种 栽培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池外海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局部死亡原因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找出外海规模化控养水葫芦(E.crassipes)局部死亡的原因,于2013年8月对控养水域水葫芦空白对照区、健壮区、轻度枯死区以及重度枯死区的水质理化性质、蓝藻生物量及水生植物病理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和重度枯死区蓝藻生物量高达(4.21±0.49)×109 cells/L和(757.00±19.00)×109 cells/L,均显著高于空白区和健壮区(0.14±0.09)×109 cells/L和(1.46±0.11)×109 cells/L(P<0.05);NH+4-N浓度为11.44±0.02mg/L和369.87±15.37mg/L,均显著高于空白区和健壮区0.32±0.01mg/L和0.34±0.01mg/L(P<0.05);轻度和重度枯死区溶氧仅1.40±0.13mg/L和0.30±0.04mg/L显著低于空白区和健壮区的7.70±0.83mg/L和6.80±0.97mg/L(P<0.05);枯死区水体氧化还原电位(Eh)较低,重度死亡区水体Eh为-279.70±29.70mv显著低于其他3处水域。并且,通过对枯死水葫芦常规病理学检测,并未发现病变迹象。由此推断:水葫芦死亡原因可能主要由下风向种养区蓝藻过量堆积死亡,致使水质恶化,水体严重缺氧,进而引起水体NH+4-N浓度过高,最终导致水葫芦死亡。这为今后种养水葫芦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利用水葫芦作为蓝藻拦截带,在水葫芦影响下的湖泊营养物质迁移与氮、磷、碳循环动力学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水葫芦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水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除袋铺设反光膜对桃果实着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采前铺设反光膜对桃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及着色机制,以容易着色的晚熟桃品种‘霞晖8号'为试材,采收前12 d除去外黄内黑双层袋,研究了不套袋不铺反光膜、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以及与果实着色相关的酶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红绿色差值(a~*)、红绿色差/黄蓝色差值(a~*/b~*)、色饱和度(C)和果皮花色素苷含量,降低色调角(h),除袋铺反光膜较除袋不铺反光膜处理花色素苷含量更高(P<0.05);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UFGT和CHS在试验之初即上调表达,而DFR、LDOX和F3H则随试验的进行而上调表达。此外,不套袋不铺反光膜处理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逐渐降低,而其他两个处理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采前除袋铺反光膜较除袋不铺反光膜的处理活性更高。据此推测,除袋不铺反光膜和除袋铺反光膜条件下果皮花色素苷的合成是多个基因协同调控作用的结果,尤以除袋铺反光膜处理促进花色素苷积累的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着色 反光膜 色差 色素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靖江香沙芋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靖江香沙芋茎尖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75%乙醇浸泡30 s和84消毒液消毒10~15 min配合使用灭菌效果最好;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TDZ,培养25 d后芽诱导率最高,为80%,芽高度为2.3 cm;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TDZ,月增殖倍数可达4.3;生根培养最适培养基为1/2MS+0.1 mg/L6-BA+0.5 mg/L NAA+0.02%活性炭,平均生根时间为11 d,生根率达100%,根系最长为2.9 cm;生根培养45 d,将试管苗移入营养土中生长,30 d后移栽成活率达100%。

关键词: 靖江香沙芋 组织培养 芽诱导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方法对比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环境星HJ-CCD影像与同步获取的LAI实测数据生成江苏省江淮之间西部和里下河地区水稻的30 m HJ/LAI,对MODIS/LAI数据产品和利用MODIS数据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数据集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指数与研究区水稻LAI的相关性差别很大,其中GNDVI与水稻LAI的相关性最好,R2为0.72,估算精度达70.89%,而RMSE仅为1.38,适于该区水稻LAI的遥感估算;研究区MODIS/LAI和基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与HJ/LAI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出西南和东北部LAI值较低、北部和中部LAI值较高的特征,但MODIS/LAI和基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不仅变化范围较小,而且偏低明显,MODIS/LAI的低估现象更为严重;在1 km尺度上,MODIS/LAI和基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反演的LAI的精度分别为60.21%和66.56%,与HJ/LAI比较的R2分别为0.09和0.28(N=2 585),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关键词: 遥感 叶面积指数 水稻 HJ-CCD MODIS/LAI产品 反演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涝性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7个基因型不同的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经设置没顶水淹处理,并对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耐涝性与养分吸收利用差异分析,研究棉花苗期耐涝性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棉花苗期耐涝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苏棉13号等8个品种/系对水淹处理高度敏感,死苗率均为100%,为敏感型品种/系;苏棉12号等10个品种/系对水淹处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性,死苗率在10%~80%之间,为中间型品种/系;徐州184等9个品种/系对水淹处理表现出较强的耐性,死苗率均为0,为耐涝型品种/系。进一步分析发现,耐涝型和中间型品种/系在正常和水淹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矿质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指数等方面均高于敏感型品种/系。

关键词: 棉花 水淹 耐涝 基因型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钠尿肽基因GhPNP1的耐旱功能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棉花中钠尿肽Gh PNP1的结构特征、表达模式以及耐旱功能,并分析其耐旱机制,为将该基因应用于作物改良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从植物中水平转移到大丽轮枝菌中的钠尿肽基因AVE1进行同源性搜索,得到与AVE1蛋白序列相似度较高的其他物种的蛋白序列;使用MEGA5软件对AVE1蛋白序列及其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并构建同源物种间系统进化树;利用MEGA和expasy在线工具进行蛋白序列分析;并根据编码该蛋白的核酸序列设计引物在陆地棉品种奥3503中克隆到其同源基因Gh PNP1。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Gh PNP1的分子特性,包括Gh PNP1编码蛋白的等电点、分子量、信号肽、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Gh PNP1在不同器官部位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受到PEG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后的表达模式。将Gh PNP1的c DNA序列连入CLCr V沉默载体中,构建Gh PNP1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载体CLCr V:Gh PNP1,转入农杆菌,并通过和辅助载体CLCr VB共侵润2叶期幼苗进行叶片注射,获得Gh PNP1的沉默植株。利用PEG模拟干旱处理沉默植株检测其耐旱性,并测定沉默植株的失水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活性(T-AOC水平)、离子渗漏率等与植物抗逆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从陆地棉奥3503中克隆到的Gh PNP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96 bp,编码131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15个氨基酸,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Gh PNP1编码的蛋白含有保守的钠尿肽结构域,与可可树的PNP蛋白进化关系最近。Gh PNP1在棉花植株的根、茎、叶中均表达且在茎中表达量较高,PEG模拟干旱处理后根、茎、叶中的Gh PNP1均上调表达。Gh PNP1沉默后棉花植株耐旱性显著降低。在干旱条件下,Gh PNP1沉默植株的MDA含量、离子渗漏率、叶片失水率均高于对照的未沉默植株;而沉默植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相对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的未沉默植株。【结论】从棉花中克隆得到一个植物钠尿肽基因,受干旱胁迫诱导上调表达,沉默后耐旱性降低。推测Gh PNP1可能通过c GMP信号途径参与棉花的干旱胁迫,在干旱胁迫下对棉花耐旱性起正调控作用。

关键词: 陆地棉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干旱胁迫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铃期干旱对棉纤维素累积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干旱影响棉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的生理代谢基础,以美棉33 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干旱处理,正常灌水为对照,研究花铃期干旱对棉纤维发育关键物质的累积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花铃期干旱处理花后17~38 d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均降低,花后0 d干旱处理的蔗糖转化率增加,而β-1,3-葡聚糖转化率降低,纤维素累积速率快但持续期短;花后10 d干旱处理对蔗糖和β-1,3-葡聚糖转化率影响较小,纤维素累积速率慢但持续期长。干旱处理使棉纤维比强度降低,且以花后0 d干旱处理影响较大。干旱处理棉纤维蔗糖合酶活性增加,蔗糖磷酸合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 干旱 纤维素累积 纤维比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新品种“苏豇5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5

摘要:"苏豇5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豇豆新品种,具有中熟、高产、抗病等优点,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作一阐述,供广大蔬菜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参考。

关键词: 豇豆 “苏豇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