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畜禽粪便堆肥前期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鸡粪、猪粪、牛粪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三种畜禽粪便堆肥启动期和高温期理化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脱氢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等指标变化规律,为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剂维持堆肥高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将新鲜的鸡粪、猪粪、牛粪含水量调节到55%左右,堆肥温度在2 d内均可升至50℃以上,并维持此温度的时间均超过5 d,达到堆肥无害化的卫生标准。堆肥前期,三种堆肥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嗜温性微生物数量先升高再降低;嗜热菌数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牛粪堆肥中真菌、嗜热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显著高于鸡粪和猪粪(P≤0.05)。三种堆肥的脱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蛋白酶活性随堆肥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猪粪和牛粪堆肥纤维素酶活性呈波动上升趋势,鸡粪堆肥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三种堆肥的温度与嗜热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堆肥 纤维素降解菌 嗜热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轮纹病原菌及生防菌对梨果实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目的]了解梨果实接种梨轮纹病原菌后的防御机制和生防菌的酶活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不同处理在梨果实上接种梨轮纹病原菌和喷施生防菌,测定其对梨果实抗氧化酶体系的影响。[结果]丙二醛(MDA):生防菌处理对MDA含量变化影响不大,轮纹菌处理MDA含量48 h达到高峰值,为10.22 nmol/g,是对照的1.86倍,轮纹菌+生防菌处理MDA含量24 h达到高峰值,为8.92 nmol/g,是对照的1.62倍;超氧物歧化酶(SOD):生防菌处理的SOD酶活值48 h达到高峰,为126.69 U/[g(FW)·min],是对照的1.54倍,轮纹菌与轮纹菌+生防菌处理均在24 h出现活性高峰,酶活值分别为122.10和135.32 U/[g(FW)·min],是对照的1.48和1.65倍;过氧化物酶(POD):生防菌、轮纹菌、轮纹菌+生防菌处理的POD酶活均在24 h达到高峰值,分别为385.34、342.50、290.00 U/[g(FW)·min],为对照的1.83、1.62、1.38倍;过氧化氢酶(CAT):生防菌、轮纹菌、轮纹菌+生防菌处理的CAT酶活在6h时均达到高峰值,分别为133.33、114.17和113.35 U/[g(FW)·min],为对照的1.33、1.14和1.13倍;多酚氧化酶(PPO):生防菌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明显,轮纹菌处理酶活高峰出现在12h,为81.86 U/[g(FW)·min],为对照的1.76倍,轮纹菌+生防菌处理酶活高峰出现在24 h,为70.00 U/[g(FW)·min],为对照的1.50倍。[结论]轮纹菌和轮纹菌+生防菌对MDA含量影响较大;轮纹菌及生防菌都能激发SOD酶活性的升高;接种轮纹菌及喷施生防菌都能激发POD酶活性的升高;轮纹菌及生防菌都能激发CAT酶活的升高;单独施用生防菌效果不明显,轮纹菌更能激发PPO酶活性的升高。

关键词: 梨轮纹病原菌 生防菌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微生物测定、化学指标测定、色差分析和TPA质构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的24h中,乳酸菌作为优势菌显著增殖,降低了鱼肉香肠的p H,抑制了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的生长;鱼肉香肠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在发酵过程中显著降低,氨基态氮(AAN)含量、白度、硬度和弹性显著提高,说明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可以延缓鱼肉香肠的腐败变质和油脂氧化,有助于风味的形成和营养价值的提高,并使得产品的色泽和质地得到改善。

关键词: 混合菌种 联合发酵 鱼肉香肠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检测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小麦花叶病是引起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严重减产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造成的。本研究旨在以制备的抗CWM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为核心建立检测CWMV的血清学方法,为该病毒病的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用CWMV提纯病毒免疫小鼠(Mus musculus),经细胞融合、培养基筛选培养、阳性细胞的检测与单克隆化后,共获得4株能分泌抗CW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H5、7C2、9A7和12E5,并注射入BALB/c小鼠(Mus musculus)腹腔制备单抗腹水;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表明,4种单抗腹水效价均达到10-7,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 G1、kappa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CWMV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性反应。利用制备的单抗建立检测田间小麦样品中CWMV的抗原包被酶联免疫吸附实验(antigen coating plat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ACP-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ot-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dot-ELISA),结果表明,该两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感染CWMV小麦植物组织粗提液呈特异性阳性反应,而检测感染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的小麦、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Ba YMV)的大麦(Hordeum vulgare)和健康小麦均呈阴性反应,说明建立的两种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小麦植物中的CWMV。灵敏度分析表明,以5H5和12E5单抗为核心建立的ACP-ELISA方法检测小麦病叶的灵敏度达到1∶81 920(W/V,g/m L),而以7C2和9A7单抗为核心建立的ACP-ELISA方法检测小麦病叶灵敏度达到1∶40 960(W/V,g/m L)倍稀释;以12E5和5H5单抗为核心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小麦病叶的灵敏度达到1∶2 560倍稀释(W/V,g/m L),而以7C2和9A7单抗为核心建立的dot-ELISA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1 280倍稀释(W/V,g/m L)。田间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ACP-ELISA、dot-ELISA方法能准确、可靠地用于小麦中CWMV病毒的检测,且进一步证明该病毒病在江苏和山东流行。CWM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中国小麦CWMV的诊断、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 单克隆抗体(MAb) 抗原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CP-ELISA)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番茄新品种‘金陵秀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金陵秀玉’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选育的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樱桃番茄新品种。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播种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番茄 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晶紫胡萝卜1号”在沿海垦区的种植表现与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 2015

摘要:"水晶紫胡萝卜1号"具有耐盐、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且含有大量胡萝卜素,营养丰富,是难得的果、蔬、药兼用的佳品。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经近几年实践,调查研究了"水晶紫胡萝卜1号"在盐度低于5‰的江苏沿海垦区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科学收获。

关键词: 水晶紫胡萝卜1号 沿海垦区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科植物青蒿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NCBI中下载了青蒿P450全部全长序列,经过一致性鉴定,共获得41个P450单加氧酶基因。根据P450标准命名规则,这41个基因分布在3个基因簇的11个家族中。与水稻、拟南芥P450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拟南芥中所特有的CYP82、CYP83和CYP716 3个家族在青蒿中出现,而水稻特有的CYP92家族在双子叶植物青蒿中也存在。对青蒿P450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青蒿P450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

关键词: 青蒿 细胞色素P450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秸秆还田结合炔草酯对禾本科杂草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CSCD

摘要:为改进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田杂草治理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还田量单独或结合炔草酯施用对后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秸秆单独还田量从1 125 kg/hm2增至4 500 kg/hm2,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显著下降,4 5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小麦分蘖期前杂草发生密度下降60%左右;结合炔草酯施用时,杂草发生密度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不同还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且炔草酯除草活性未受到影响。秸秆还田或炔草酯单独或结合施用均对小麦生长发育无明显的胁迫影响,4500 kg/hm2秸秆单独还田量下,小麦苗期功能叶SPAD值较对照增加7.0%,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14.9%和12.2%;抽穗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增加28.3%、85.2%和100.0%;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分别增加3.9%、6.7%和16.1%。4 500 kg/hm2秸秆单独还田量对杂草控制效果、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均与炔草酯推荐剂量单独施用无显著差异,表明该秸秆还田量具有良好的农田生态效应。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炔草酯 杂草 小麦

外源一氧化氮对微囊藻毒素诱导青菜氧化胁迫的缓解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调控微囊藻毒素(MC)诱导植物损伤的机理,以青菜(Brassica rap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NO对MC胁迫下青菜幼苗的生长、体内活性氧(ROS)累积、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1)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预处理能够显著缓解MC对青菜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2)SNP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MC诱导青菜幼苗ROS的过量产生;(3)SNP预处理能够分类调控MC对抗氧化酶(SOD、POD、APX、CAT)和抗氧化物质(As A和GSH)的诱导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外源NO能够通过特异性调控MC诱导青菜幼苗的氧化胁迫反应,进而缓解MC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关键词: 青菜 微囊藻毒素 氧化胁迫 一氧化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水生植物除磷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方法]选取4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分别为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挺水植物香蒲以及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结合滇池富营养化湖水及底泥,构建静态模拟生长体系。[结果]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底泥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试验80 d后,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0%、94.3%和92.0%。凤眼莲系统中水体磷浓度大幅度降低,底泥中的磷素逐渐释放,凤眼莲所吸收磷素来源于水体和底泥;水浮莲所吸收磷素主要来源于水体;香蒲鲜质量增加极少,在降低水体总磷浓度的同时,促使底泥总磷含量略微增加,从表观上看,水体为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轮叶黑藻植株部分发生腐烂,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仅为62.9%,低于对照,但对底泥中总磷吸收良好,底泥是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结论]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能有效降低水体总磷;凤眼莲和轮叶黑藻能够吸收底泥中的磷素;当水体总磷浓度较低时,底泥中的磷素会释放至水中。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底泥 磷去除 磷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