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钾配施对食用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钾、氮营养对食用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3个氮处理(不施氮、中氮和高氮),副区设置3个钾处理(不施钾、中钾和高钾),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记录块根鲜、干重,分析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含量。结果表明:氮肥对甘薯单株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和茎叶干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钾肥对单株分枝数和茎叶鲜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氮肥和钾肥对甘薯块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用氮肥75 kg·hm-2、钾肥300 kg·hm-2时,甘薯块根产量最大;氮肥对甘薯块根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淀粉和蔗糖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有助于蛋白质的积累,施用氮、钾肥则不利于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积累。


利用ISSR分子标记鉴定苦瓜杂交种纯度(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苦瓜杂交一代品种秀玉1号纯度进行鉴定,为生产上提高苦瓜新品种纯度鉴定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SSR技术和91条引物,对苦瓜品种秀玉1号及其亲本的DNA指纹进行分析。[结果]从91条引物中筛选出两条特征引物能同时扩增出F1代及其父母本的多态性条带,分别是ISSR-845和ISSR-891,两个特异位点分别位于510和300 bp处。其中ISSR-891能够准确区分母本自交系与杂种F1,经群体验证表明该标记与田间鉴定结果高度一致。[结论]ISSR技术具有准确、简便、高效和实用强等优点,可用于生产上苦瓜种子纯度的快速鉴定。


甘薯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5基因(IbFBA5)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甘薯徐薯18和徐781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到一条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Unigene,编号为T1-30656。以徐781为材料,克隆该片段,并对其进行重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为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的c DNA序列,该基因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当中,将其命名为Ib FBA5。该c DNA长为1 341 bp,含1 07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其序列与番茄、油菜、粳稻和拟南芥等相似性在77%~79%之间。
关键词: 甘薯 果糖-1 6-二磷酸醛缩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桃果实品质及营养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转色前的早白花桃为试材,用10 mg/L 5-氨基乙酰丙酸(ALA)溶液喷施叶片和果实,探讨ALA处理对桃果实品质与枝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同时喷施ALA能促进果实的软化,提高单果质量,增幅约为18.59%,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分别增加11.98%、5.37%、3.05%;ALA处理对果实颜色、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ALA处理对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及叶面积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比叶重。
关键词: 桃 5-氨基乙酰丙酸(ALA) 果实品质 营养生长


棘孢木霉1285对麦秸的降解及厌氧发酵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率,本研究以1株新分离的秸秆降解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1285)对麦秸木质纤维进行生物预处理,研究T.asperellum 1285对麦秸木质纤维的降解效果,并确定最佳的生物预处理时间;随后将生物预处理的秸秆原料用于中温[(37±1)℃]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结果显示:T.asperellum1285对麦秸的木质纤维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可有效降解木质素,保留纤维素并降低干物质损失率,降解预处理8d时,木质素损失率比对照组提高了53.09%,而干物质损失率、半纤维素损失率、纤维素损失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55.89%、16.08%、50.91%;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结果进一步证明麦秸经T.asperellum 1285预处理,木质素可被有效降解而纤维素保留并暴露在外。将经过T.asperellum1285生物预处理8 d后的麦秸用于中温厌氧消化产沼气,总产气量和总产甲烷量分别为(14 774.30±216.56)ml、(7 638.90±165.36)ml,较未经过生物预处理的对照组分别提高14.05%、16.01%。表明麦秸经T.asperellum 1285预处理可有效提高麦秸厌氧发酵产气效率。


中国甘薯淀粉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农业展望 》 2015
摘要:对中国当前甘薯淀粉加工产业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前景展望。目前中国甘薯淀粉加工方式仍然以家庭作坊式、中小型企业机械加工为主,大型企业自动化加工已开始起步。山东、河南等省是目前中国甘薯淀粉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影响甘薯淀粉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工艺落后、能耗高、环境污染大、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等。今后甘薯淀粉产业发展应着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从根本上改变小而散的加工方式,同时加强高淀粉甘薯品种选育及专用型甘薯淀粉加工机械研制与工艺创新,进一步提高甘薯淀粉加工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 2015
摘要: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太湖流域水污染和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有机农业作为该地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被纳入政府治理太湖污染措施中。文章以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从财政支持政策、生产技术水平、产业支撑体系及生产成本收益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科学规划,为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财政支持,制定发展有机农业的具体激励机制;技术突破,建立有机生产系统产业技术体系;突出重点,鼓励有机水稻、蔬菜和水果产业发展;加强宣传,培育国际国内有机食品市场等对策。


温度对丁香酚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药效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丁香酚和吗胍·铜对不同温度处理下、不同季节种植模式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的防治效果以及番茄生物量、蛋白质含量、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下,丁香酚对TY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大于吗胍·铜处理下的防效,其中以28℃时的防效最高,同时发现病情指数在28℃时也是最高,显著大于20和35℃下的病情指数;在不同季节种植模式下,丁香酚对TY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大于吗胍·铜处理下的防效,其中以秋延番茄保护地中丁香酚对TY的防效最好;在早春番茄保护地种植模式下,生物量、蛋白质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丁香酚和吗胍·铜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且丁香酚处理显著大于吗胍·铜处理,但丁香酚和吗胍·铜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番茄中硝酸盐含量;秋延番茄保护地种植模式下,生物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由此说明丁香酚可以有效的防治番茄TY,且可以提高番茄产量,改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