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度和毒死蜱对灰飞虱雌成虫热激蛋白70和90基因的诱导表达特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对温度和杀虫剂等环境胁迫因子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本文研究了高温和毒死蜱对该害虫热激蛋白70和90基因的诱导表达特性。【方法】利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灰飞虱的热激存活率和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不同诱导温度、LC25剂量的毒死蜱诱导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品系的Lhsp70-1、Lhsp70-2、Lhsp90-1和Lhsp90-2 4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27℃和31℃条件下,耐高温品系对毒死蜱的敏感性比对照品系分别降低1.39倍和1.95倍,42℃热激后毒死蜱抗性品系的存活率比敏感品系高23.58%。经过30、34、38和42℃热激1 h后,灰飞虱雌成虫Lhsp70-2、Lhsp90-1和Lhsp90-2的表达量分别上升1.4~2.5、1.7~3.3和1.1~2.0倍,Lhsp70-1表达量下降1.0~1.7倍;LC25剂量的毒死蜱处理0.5、8和12 h后,以上4个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或呈下降趋势。然而毒死蜱长期筛选后Lhsp70-2、Lhsp90-1和Lhsp90-2表达量分别上升2.32、1.53和2.28倍,高温长期筛选后Lhsp90-1表达量上升1.58倍。【结论】Lhsp90-1表达量增加很可能是灰飞虱对高温和毒死蜱产生交互适应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灰飞虱 高温 毒死蜱 Lhsp90-1 表达特性 适应性


嵌合双串联OVA T细胞表位的RHDV VP60蛋白免疫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研究RHDV VP60作为载体容纳外源片段以及递呈外源T细胞表位的能力,将双串联卵清蛋白T细胞表位插入N端、C端以及替代N端氨基酸的方式获得3种嵌合蛋白,进行免疫试验。3种嵌合蛋白分别命名为DN1、DN2和DC,将蛋白进行浓缩、纯化及定量,利用透射电镜观察VLPs的形成,发现均可形成形态大小与VP60相似的VLPs。将3种嵌合蛋白分别腹腔注射C57BL/6雌性小鼠,利用间接ELISA检测首免后0、4和6周小鼠血清样品中VP60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嵌合蛋白组与VP60组均能够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抗VP60特异性抗体,2组间无显著差异。首免后6周,利用合成的OVA多肽刺激脾淋巴细胞,ELISPOT检测特异性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3种嵌合蛋白均能诱导特异性IFN-γ的分泌。该研究扩展了VP60作为载体可携带的外源片段的耐受性及有效递呈T细胞表位的能力,为VP60-VLPs展示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RHDV 衣壳蛋白 OVA T细胞表位 嵌合蛋白 免疫原性研究


加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特色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15
摘要:为有效解决江苏省产业技术体系不完整、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不够和成果支撑产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为抓手,设置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整合省内优势农业科研力量,协同创新打造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文章详细介绍了该产业技术体系类项目的设置背景与建设现状,系统总结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并从打造高效创新团队、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构建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对藤本月季插穗生根影响初探
《江苏林业科技 》 2015
摘要:以藤本月季‘安吉拉’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5%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水剂(27.7,35.7,50,71.4mg/kg)、0.01%芸苔素内酯水剂(0.03 mg/kg)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25 mg/kg)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以提高‘安吉拉’藤本月季生根的能力;与单独使用芸苔素内酯及烯效唑单剂相比,不同质量分数的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水剂均可促进藤本月季枝条的生根以及根的生长,以50.0 mg/kg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显著。说明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比芸苔素内酯和烯效唑更能显著促进‘安吉拉’月季不定根的形成和生长。
关键词: 月季 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 烯效唑 扦插 生根 生长调节剂


猪SIM1基因启动子活性及表达模式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对猪SIM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及表达模式进行初步探讨。采用PCR法扩增猪SIM1基因5'端上游的启动子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一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采用5'端侧翼序列缺失获得8段长度不等的启动子片段,并分别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 GL3-Enhancer)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活性检测分析SIM1基因启动子区不同长度片段在293T、MGC803和Bel7402细胞中瞬时转染后的活性。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IM1蛋白在猪7个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各SIM1启动子片段在293T、MGC803和Bel7402细胞中均有活性,在293T细胞活性最低;-699~-489 bp存在关键顺式调控元件,这一区域发现Smad、CEBPα、PAX6等关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Western Blot实验首次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发现SIM1的表达,SIM1蛋白在脑和下丘脑表达量最高,在睾丸的表达量次之,在肝脏、皮脂和甲状腺表达量较高,在肌肉表达量最低。研究结果提示,SIM1基因在神经细胞发育、脂肪代谢和性腺发育过程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苏丹草管状分子体外诱导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力的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C4作物次生细胞壁合成机制,以苏丹草新品系苏牧3号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光照、外源植物激素和活性炭对愈伤组织管状分子分化的影响,并对管状分子诱导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每天光照16 h、不含外源植物激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添加3 g/L活性炭,诱导培养20 d,管状分子分化率最高,为51.97%,管状分子出现的起始时间为诱导培养第4 d;诱导培养21 d时,木质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8.11%,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酶PAL、CAD活力也同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915 0×10-3U/mg、8.366 7×10-2U/mg,此后木质素含量和PAL、CAD酶活力均无显著变化;POD活力诱导培养9 d时达到最高值132.24 U/mg,显著高于继代培养;可溶性酚醛组分含量先增后减,诱导培养12 d时达到最高值1.09μg/mg。


小白菜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摘要:研究了小白菜与大白菜亚种间杂交及回交世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发现杂种F1花粉可染率90.7%,表现出较好的育性;回交BC1-3花粉可染率升高,表明育性逐步提高.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染色体行为细胞数占总观察数的89.1%,这解释了F1具有较好育性的原因.杂种F1减数分裂各个时期会出现不正常现象,如双核仁、配对紊乱、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丢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杂种F1育性低于正常二倍体的原因.14.3%的BC1花粉母细胞会出现不正常现象,而BC2-3已经相对正常,极少观察到减数分裂不正常现象,表明在回交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这与表型及育性调查结果相吻合.


氮肥用量对机插优质粳稻武运粳2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5
摘要:在水稻塑盘育秧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优质粳稻武运粳2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机插粳稻武运粳27号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则表现为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下降趋势。综合产量与品质结果,建议武运粳27号机插氮肥用量宜控制在225~300 kg/hm2之间。
关键词: 粳稻 氮肥用量 武运粳27号 产量 品质 RVA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