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收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前提,通过对资源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135对In Del分布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引物,系统分析了491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标记多态性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255~0.678。通过计算遗传相似值(GS),上述材料被划分成8个包括Reid群、Lancaster群、四平头群和PB群的杂种优势群。本研究结果为组配优良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信息。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遗传相似性 In Del标记


紫肉甘薯块根总RNA提取方法的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肉甘薯块根富含多糖、多酚、淀粉、蛋白质和色素等物质,会影响紫肉甘薯块根总RNA的提取。本研究对五种不同的R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所得总RNA的浓度和纯度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和华越洋试剂盒提取法均能提取出浓度、纯度较高的RNA,且RNA可用于反转录,并扩增出Ib Tub A基因的特异条带,能够进行后续实验分析,其中华越洋试剂盒提取法操作更加快捷和方便。另外三种提取方法都存在一些弊端,所提取RNA质量略差,不能达到后续实验的要求。增加去色素环节可以有效去除色素,三个不同色素差异品种的提取结果较为一致。
关键词: 紫肉甘薯 总RNA提取 改良CTAB法 良Trizol法 RNA提取试剂盒


含不同个数基序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锚钩蛋白结合活性比较
《微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含不同个数基序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锚钩蛋白(protein anchor,PA)的结合活性。【方法】首先应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得到含有2个或3个自溶素基序(Lysin Motif,Lys M)基因片段的PA2与PA3;然后应用p ET-32a(+)质粒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最后将经复性后的PA2、PA3融合蛋白与GEM(Gram-positive Enhancer Matrix,GEM)颗粒结合,经Western blot、透射电镜与SDS-PAGE进行结合鉴定与结合活性比较分析。【结果】融合蛋白PA2、PA3复性后都能与GEM结合,PA3与GEM颗粒的结合活性明显好于PA2。【结论】含有3个Lys Ms的PA对GEM的结合活性明显优于含有2个Lys Ms的PA。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完善乳球菌外壳-蛋白锚钩展示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肽聚糖锚钩蛋白 原核表达 GEM 结合活性


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径流NPK流失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水稻品种苏101为供试材料,设置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3个处理,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径流NPK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生产技术水稻产量比常规生产技术增加了11.1%,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产量差异不大;试验年度稻季农田总径流深为3.9×102mm;稻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和K流失量从高到低均依次为超高产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和减肥生产技术,处理间的差异多达到显著水平;减肥生产技术与常规生产技术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率差异不大,但均显著大于超高产生产技术;不同栽培技术条件下水稻N肥的偏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减肥生产技术>常规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超高产生产技术在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虽然采取秸秆还田和耕翻措施可使其NPK流失率显著降低,但其N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而采取秸秆还田的减肥生产技术,水稻产量与常规生产技术大致相当,且稻田地表径流NPK流失量显著降低,N肥的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因而是一种更为环保型的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不同栽培技术 水稻产量 地表径流 NPK流失量 NPK流失率


不同肉质桃品种的2个成熟度果实常温贮藏特性比较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肉质和成熟度的桃品种常温条件下的贮藏特性。方法:以软溶质型桃‘霞晖1号’、硬溶质型桃‘霞晖6号’、不溶质型桃‘金晖’为试材,研究7、8成熟度条件下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货架期间,所有处理桃果实均有正常乙烯释放峰值出现,不溶质桃果实具有最长的果实货架生理周期,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较软溶质和硬溶质品种低,风味不足,‘霞晖6号’8成熟果实在贮藏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风味渐佳。结论:硬溶质肉质类型桃在货架期间贮藏效果较好,8成熟是其适宜的采收成熟度。


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猪油脂肪氧化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油脂为对象,采用充氮和充氧包装,研究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对猪油脂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电子束辐照后(1.2~10.2k Gy),充氧辐照油脂样品的POV值和TBARS值分别是充氮辐照样品的1.71倍~4.29倍和1.21倍~1.84倍,是对照样品的1.87倍~4.30倍和2.74倍~5.06倍;经γ射线辐照后(0.9~11.5k Gy),充氧辐照油脂样品的POV值和TBARS值分别是充氮辐照样品的4.03倍~32.95倍和3.75倍~7.53倍,是对照样品的12.04倍~31.05倍和24.23倍~43.40倍。γ射线辐照后油脂样品的POV值和TBARS值都比电子束辐照样品高;充氧辐照油脂样品的POV值和TBARS值均比充氮辐照样品高。因此,采用电子束辐照可以减少油脂氧化和辐照味。本研究为含脂食品辐照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γ辐照 猪油脂 过氧化值(POV)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
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发生途径影响因子研究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辣椒花药培养体系,以13个不同基因型辣椒材料为试材,对影响花药培养的因子:外源激素、碳源(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低温预处理、外源有机添加物、活性炭及植株开花时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可诱导出胚状体,其中有8个供试材料可获得健壮的再生植株,基因型是限制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关键因素,不同基因型间出胚率不同,其中G201出胚率最高,达到31.76%;在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中,NAA比IAA更适合辣椒的花药培养,且NAA与KT浓度配比以0.5∶1.0效果最佳;不同碳源处理中,30 g·L-1的蔗糖浓度最适合辣椒花药培养。4)不同预处理中,4℃低温预处理1-3d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其中以处理2d时的出胚率最高;有利于胚状体发生的外源添加物为50μmol·L-1Ag NO3和4 g·L-1活性炭;处于初花期和盛花期的花蕾均可诱导成胚,其中初花期花蕾更适合辣椒花药培养。研究为加快辣椒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辣椒(Capsicum annuum L) 花药培养 胚状体 激素 基因型


农业科研单位日常报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财经界(学术版) 》 2015
摘要:本文就新形势下,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日常报账中差旅费、会议费等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和大家简要探讨。
关键词: 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问题方法


夏季遮光对3种槭树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爪槭(Acer palnatum Thunb.)、青榨槭(A.davidii Franch.)和糖槭(A.saccharum Marsh.)为材料,研究透光率分别为100%、50%、30%和10%4种条件下,3种槭树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遮光可以显著提高3种槭树叶片的Fv/Fm、PIABS、RC/CS、ET0/TR0、ET0/ABS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ABS/RC、DI0/RC、VJ和Wk;在透光率为50%时,青榨槭和糖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最优。遮光有利于提高3种槭树叶片PSⅡ反应中心对能量的转化和利用,但深度遮光难以满足槭树对光能的吸收,在透光率为50%时,3种槭树对能量的吸收和利用达到较好的平衡,是适合3种槭树生长的光照条件。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2013年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2013年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4个处理,对水稻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机插秧的水稻产量最高,手栽秧其次,直播稻最低。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较大,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较大。水稻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水稻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均显著高于直播稻。抽穗期和穗后20 d的水稻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根干质量、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中、后期水稻根量增加有利于水稻高产,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