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产β-半乳糖苷酶乳酸菌的筛选及酶法合成低聚半乳糖的GC-MS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从分离自13种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148株乳酸菌中筛选产高转糖基活性β-半乳糖苷酶的菌株。实验采用X-Gal平板初筛、薄层层析(TLC)复筛、气相色谱(GC)定量的方法,得到一株产β-半乳糖苷酶转糖基活性最高的菌株,并以乳糖为单底物,利用该高转糖基活性β-半乳糖苷酶酶法合成低聚半乳糖(GOS),并采用GC-MS的方法对其各个组分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菌株70810所产β-半乳糖苷酶转糖基活性最高,其合成GOS产率达到39.23%(m/m);该菌株为实验室已鉴定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HQ259238)(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酶法合成的GOS产物鉴定为9种低聚二糖和3种低聚三糖,主要结构多为β(1→6)和β(1→3)糖苷键。菌株70810来源于泡菜,安全性好,所产β-半乳糖苷酶转糖基活性最高,且可不经纯化直接利用,在食品与乳品加工等方面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 转糖基 乳酸菌 低聚半乳糖 气质联用仪(GC-MS)


菇-热-酶-肥新型栽培方式对大棚黄瓜形态、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菇-热-酶-肥新型栽培方式的应用效果,以津优35黄瓜为试验材料,实行草菇-黄瓜轮作方式进行日光温室大棚栽培,以常规栽培的大棚黄瓜作为对照,测定黄瓜植株干物质累积、植株形态指标以及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菇-热-酶-肥处理后黄瓜的瓜、茎、叶均能够累积更多有机物,其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节间距、株高、根部体积、侧根数、根鲜质量等形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显著高于对照,但处理与对照黄瓜之间的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该栽培方式不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而是通过优化黄瓜植株的形态表现和改善植株生理功能来提高产量。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以农作物秸秆为墙体材料的日光温室(以下称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以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为对照,监测了两种墙体材料温室中空气、墙体、土壤和温室各界面温度变化,分析了两种墙体材料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性能。结果表明:秸秆块墙体在晴天和阴天时均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空心砖墙体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5倍,阴天夜间时散失的热量是秸秆块墙体的1.3倍;秸秆块和空心砖墙体日光温室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分别为5.4℃和5.8℃,晴天时室内最低气温为6.0℃和7.4℃;秸秆块墙体温室中40 cm以上土壤平均温度(14.00±2.61)℃高于空心砖墙体温室(13.55±1.73)℃。温室结构中各界面表面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秸秆块墙体温室中10 cm以上土壤层和空气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温室中的大,秸秆块墙体的蓄热量比空心砖墙体的蓄热量小。


NaCl胁迫对结球甘蓝幼苗生长及体内离子分布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结球甘蓝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对结球甘蓝幼苗生长和体内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镁离子(Mg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根、茎、叶和整株的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根冠比在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结球甘蓝幼苗各器官中的Na+含量不断增加,而K+、Ca2+、Mg2+呈下降的趋势,所有NaCl胁迫处理的结球甘蓝K+/Na+、Ca2+/Na+和Mg2+/Na+值均低于对照,且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在NaCl胁迫下,茎部对Na+和K+的累积较高,而叶中则主要积累Ca2+和Mg2+。
关键词: 结球甘蓝 NaCl胁迫 生物量 离子运输 离子分布


优质化学杀雄两系杂交油菜宁杂1818的选育
《江西农业学报 》 2015
摘要:宁杂1818属甘蓝型油菜中晚熟品种类型,选自"宁油18×088018"组合,其株高178.73 cm,分枝点较高。一次分枝6.48个,主轴约长60 cm左右,单株角果数257.60个,角果长6~7 cm,果喙较长。每角种子数22.05粒,千粒重4.09g;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71μmol/g,含油量45.54%。国家油菜区域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110.40 kg/hm2,比对照增产4.14%;生产试验结果,宁杂1818比对照增产5.95%。该品种抗病毒病,较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强。


甘薯抗旱初步鉴定及渗透胁迫对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抗旱性有差异的6份甘薯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鉴定抗旱性的基础上,通过室内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胁迫下与抗旱性相关的9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抗旱指数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田间抗旱鉴定,广薯87和徐薯22的抗旱性强,日紫0602和宁紫薯1号的抗旱性差;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下,甘薯叶片NOS、CAT、T-AOC和T-SOD活性随着PEG浓度增高,其活性增强;Pro、MDA、Prot和T-AA含量也增加;尤其在25%PEG-6000胁迫处理24 h,甘薯叶片NOS、T-AOC、Pro的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WC相对值与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这4个指标的加权隶属函数值D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944);因此,可用这4个指标的D值对甘薯抗旱性进行初步鉴定。


施氮量对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对机插秧和机直播2种播栽方式下的早熟晚粳武运粳30号进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武运粳30号单位面积穗数明显增加、每穗颖花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抽穗前和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抽穗后氮素累积量和抽穗后氮素累积比例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下降,施氮量对武运粳30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在机插秧和机直播处理间表现趋势基本相同。武运粳30号机插秧和机直播处理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的产量水平最高,根据氮肥效应方程计算得出的氮肥适宜用量分别为290和283.3 kg·hm-2。建议在大田生产中施氮量控制在270~290 kg·hm-2。
关键词: 早熟晚粳稻 武运粳30号 氮肥 栽插方法 产量 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TD70/Kasalath RIL群体定位水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QTL(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利用花药基部开裂长度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品种TD70和籼稻品种Kasalath的重组自交系(包含240个系)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的QTL进行鉴定,并对水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和其他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Ici Mappingv3.4软件,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进行花药基部开裂长度的QTL检测,共检测到2个QTL位点。位于第6染色体RM3和RM3628之间的q LDBT6,LOD值3.23,贡献率6.18%,加性效应17.74%。q LDBT8位于第8染色体RM1376和RM4085之间,LOD值2.95,贡献率8.00%,加性效应20.09%,推测该区域与小穗不育有重要关系。RIL群体的花药基部开裂长度与剑叶宽、千粒质量、粒长、粒宽、粒厚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株高、分蘖数、剑叶长、总粒数、结实率和抽穗当天最高温度、抽穗期平均温度、抽穗期最高温度以及芒长之间不相关。


基于土壤氮素平衡的氮肥推荐方法——以水稻为例
《土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土壤氮素平衡提出了一种新的氮肥推荐方法——氮素归还指数法,并以水稻为例介绍了其实施过程。经江苏省太湖地区和里下河地区45个水稻田块的举例推荐,用肥料效应函数法推荐的最佳经济施氮量(OENR)、氮素归还指数法推荐的氮素归还施氮量(RNR)和理论施氮量法推荐的理论施氮量(TNR)分别平均为N 246.8±42.5、216.9±27.3和176.9±22.3 kg hm-2。氮素归还指数法可不经过田间试验实现以目标产量为唯一变量的氮肥推荐,但在区域氮素净损失率能否保持相对稳定、长期实施氮素归还施氮量能否使土壤不致产生氮素盈余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