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的定量检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小麦基部茎秆中禾谷丝核菌DNA含量与其纹枯病抗性的关系,以掺入不同浓度梯度的禾谷丝核菌DNA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了小麦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定量测定方法。通过该定量测定方法对42份室内接种禾谷丝核菌以及12份田间接种禾谷丝核菌小麦品种(系)的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纹枯病平均病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接种的幼苗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与其纹枯病平均病级数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6。田间接种的成株期基部茎秆禾谷丝核菌DNA含量与其纹枯病平均病级相关性不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麦幼苗的纹枯病抗性研究提供参考。


NAA对葡萄果实中糖酸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里扎马特’葡萄为试材,于果实始熟期分别利用50、100和200 mg·L~(-1)的NAA喷施果实。结果表明:NAA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可溶性总糖的积累,阻碍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及总酸的降解,且以200 mg·L~(-1)处理最为显著,但处理并未改变果实中的糖酸组分。NAA处理还可显著抑制可溶性糖代谢关键基因SS和SPS的表达,但对NI表现为前、中期抑制,后期促进,对FRK表现为前、中期促进,后期抑制。对于有机酸代谢相关基因而言,NAA处理显著促进MDH和PEPC的表达,抑制ME基因的表达,但对IDH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此推断,外源NAA处理抑制果实成熟的原因可能在于其改变了部分糖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阻碍了可溶性糖的积累和有机酸酸的降解。


新型氨基酸肥料的研究与肥效试验
《化肥工业 》 2015
摘要: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市场上供应的氨基酸肥料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提出了开发新型氨基酸肥料的创新理念。通过大量的盆栽肥效试验,肯定了中浓度、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氨基酸肥料研发方向,为肥料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链球菌2型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
《今日养猪业 》 2015
摘要:养猪生产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造成猪体全身免疫功能下降,临床上常表现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具有发病急、传播


食用菌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在温度逆境下的存活率
《环境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食用菌重要害虫-厉眼蕈蚊属的Lycoriella ingenu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逆境温度下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虫和蛹对高温具有一定适应性,卵对高温的适应性最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力。在35-40℃高温下,相同暴露时间,各虫态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38℃下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48 h,蛹24 h,幼虫12 h,卵2h。在40℃达到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24 h、蛹12 h、卵和幼虫0.5 h。低温处理下,各虫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5℃低温下,相同暴露时间,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但在0℃低温下暴露24 h后全部死亡,显著高于其它虫态;幼虫在低温下取食活动减弱,5℃下暴露24 h后停止取食,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下降;蛹对0℃的耐受力高于成虫和幼虫,暴露4 h后可以正常羽化,48 h后全部死亡;卵对短时间的低温具有一定耐受力,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幅度大。


RHDV V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识别表位的初步定位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的特异性单抗,并进一步分析单抗识别表位的分布情况,将重组杆状病毒r Ac V-Bac-VP60接种Sf9昆虫细胞,收获细胞培养物,电镜观察显示重组VP60蛋白获得有效表达,并可组装成病毒样粒子(VLPs)。将RHDV VLPs作为免疫原与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亚克隆后,获得11株能稳定分泌抗RHDV VLPs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IFA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这11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特异地识别RHDV VLPs和天然RHDV。11株单抗均为Ig G1,其中1D4和3F7的轻链为Lambda型,其余均为Kappa型。截短表达结果显示,单抗5A3针对RHDV VP60的NTA区,5F3针对RHDV VP60的S区,单抗1B8、1D4、3D11、3F7、4C2、4G2、5G2、5H3和6B2针对RHDV VP60的P区。研究为RHDV VLPs抗原表位的鉴定和RHDV结构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RHDV的检测和新型疫苗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内生真菌短密木霉对茶树修剪叶降解及土壤真菌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向盆栽土壤中分别添加茶树修剪叶和无菌水(CK),茶树修剪叶和灭菌短密木霉菌发酵液(BY),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无菌水(FG),茶树修剪叶、短密木霉菌和灭菌发酵液(BF),研究茶树内生真菌短密木霉菌(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茶树修剪叶的降解作用,同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检测土壤真菌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短密木霉菌后能加速茶树修剪叶软化,提高褐化程度;处理60 d后,与CK组相比,FG处理组中茶树修剪叶纤维素降解率增加了18.16%;而BF处理组相对于BY增加了19.02%。FG和BF处理组中促进木质素降解效应较为明显,30~45 d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加快;与CK和BY相比,在处理60 d后木质素降解率分别增加了12.49%和9.61%。处理前期,FG和BF组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质素酶活性要远高于CK和BY;处理后期则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处理60 d后各处理组之间土壤真菌群落数量存在一定差异,但群落结构较相似。可见,短密木霉菌能促进茶树修剪叶的降解,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较小。


中草药提取物对蔬菜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研究黄柏、马齿苋等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蔬菜常见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70%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活性成分,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和辣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率。[结果]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2种土传病害病原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黄柏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抑菌率达90%以上,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率为66%,且在一定范围内,抑菌活性随着药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黄柏提取物对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 番茄枯萎病菌 辣椒根腐病菌 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