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脱色希瓦氏菌S12的铁还原性能研究
《微生物学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印染废水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染料脱色功能的希瓦氏菌脱色新种。该菌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Fe3+作为末端电子受体获得能量,支持细胞生长。在pH8.0,温度30℃,柠檬酸铁800mg/L,乳酸钠2g/L,酵母抽提物0.5g/L的条件下,培养8h的过程中,菌体细胞量的增长完全与Fe3+的还原发展趋向一致。同时考察了碳氮源、乳酸钠、酵母抽提物、pH值和温度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生长和铁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以LB为最好,以葡萄糖和乳酸钠为碳源时对铁还原有利。在酵母抽提物浓度4g/L范围内,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随着酵母抽提物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当乳酸钠为6g/L时,S12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达到最佳。柠檬酸铁浓度为800mg/L时菌体生长量和铁还原率最高。在起始pH6~8的范围内,菌株S12的生长随着pH升高而升高,这也是菌株S12进行铁还原的最佳pH范围。菌株S12在温度范围20℃-40℃内均可生长和进行铁还原,而以30℃时最佳。


"全国茄子育种工作交流会"在海南召开
《园艺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总结"十五"期间我国茄子育种工作的经验,交流茄子育种技术和材料创新技术,加强今后茄子育种研究协作,由中国园艺学会蔬菜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协办,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承办的"全国茄子育种工作交流会"于2006年3月10-12日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30个科研、教学和企业单位的48位代表及专家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近年来我国茄子育种和资源新技术进行了交流,针对我国当前茄子育种和新品种推广工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商讨,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茄子育种工作应加强多抗与专用型品种选育,对于茄子育种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今后要加强研究协作,共同攻关.
关键词: 育种工作 交流会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茄子 南召 "十五"期间 创新技术 专业委员会 蔬菜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


大力推广超级稻 确保海南粮食安全
《杂交水稻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是海南省的主产业,农村人口占海南总人口的70%~80%,但长期以来,海南粮食生产水平偏低,粮食不能自给。海南农业基础薄弱,易受自然灾害与国内外不良农业环境影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低,粮食安全隐患较大。2004年早季,超级杂交稻在海南大面积示范成功,为海南实现粮食自给、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总结和分析了海南水稻生产现状、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及超级稻在海南的推广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解决海南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关措施与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