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PM-100型葡萄埋藤机的设计与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保冬季葡萄安全越冬,每年必须将葡萄藤用土掩埋起来,是防止葡萄藤冬季冻伤和风干的有效措施。针对果园经济作物葡萄种植生产过程中人工埋藤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根据葡萄埋藤的农艺要求,设计一种与22 kW以上拖拉机配套的1PM-100型葡萄埋藤机,该机主要由机架、挖土装置、覆土装置、传动系统、限深装置等功能部件组成。对该机的挖土装置和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并对机具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2 km/h,取土沟一侧距葡萄藤距离为450 mm,挖土装置转速为200 r/min时,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为0.8 hm~2/h;挖土深度及覆土量大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方便调节,能够满足葡萄冬季埋藤的农艺要求,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
关键词: 葡萄 埋藤机 挖土装置 覆土装置 传动系统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用瓜联合收获机捡拾器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籽瓜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改进设计了籽瓜联合收获机的捡拾器,阐述分析了捡拾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优化了活动机架底板、捡拾弹齿和弹齿座杆总成结构参数。为研究捡拾器最佳工作参数,以行走速度、捡拾装置转速和座杆间距为试验因素,捡拾破损率和漏捡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找出各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和较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行驶速度为1.5 km/h、捡拾装置转速为1 5 0 r/min、座杆间距为5 0 8.0 mm时,捡拾作业性能最优,其捡拾破损率为6.7%,漏捡率为3.2%。田间适应性收获试验表明:捡拾器对不同大小类型籽瓜品种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处理的风干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肪变化
《食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干燥温度对风干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选取新疆褐牛后腿肉为研究对象,经腌制后分别进行20℃48 h、40℃20 h、50℃12 h、60℃8 h的风干处理,冷却后置于4℃冰箱贮藏,分别在第0、15、30天和第60天取样,检测其pH值、过氧化值、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底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rate,TBARS)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pH值先降低后略微升高(P>0.05);处理温度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贮藏时间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相同温度处理的样品过氧化值、酸价和TBARS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处理温度对风干牛肉中肌内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和磷脂相对含量影响也不明显,但对游离脂肪酸含量影响较明显,且温度越高,游离脂肪酸相对含量越高;与20℃处理组相比,60℃处理组样品中游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0、15、30、60 d分别增加了0.84%、1.82%、1.45%、1.14%;50、60℃处理组的样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磷脂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相对含量降低,游离脂肪酸中的PUFA相对含量增加.本实验结果可为阐明不同温度影响风干牛肉加工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原因提供一定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吊杯式栽植器运动轨迹优化与试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吊杯式移栽机膜上成穴移栽时膜面穴口大的问题,建立栽植机构的运动模型,通过分析栽植器的运动轨迹特性得出,当栽植器的运动轨迹为余摆线,且余摆线环扣最大横弦的距离等于轨迹线与地膜交点间的距离,栽植器在上拔阶段水平方向零速度点两侧打开,有利于减小膜面穴口尺寸.通过仿真分析和膜上移栽番茄盘苗试验得出,运动轨迹特征系数λ对膜面穴口的纵向尺寸影响显著,对横向尺寸和倾斜率影响不明显.随着λ值的增大,穴口纵向尺寸先减小然后增大,在移栽频率为50和55株·min-1时,λ为1.093的穴口纵向尺寸分别为10.12 cm和9.49 cm,是最小值;两种移栽频率条件下,随着λ值的增大,移栽株距分别从39.8 cm减小到33.5 cm和从39.1 cm减小到33.1 cm.该结论可用于指导吊杯式移栽机结构和工作参数的优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线菌LG-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活性及防效测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摘要:为了研究放线菌LG-9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本文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放线菌LG-9发酵液对黄萎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对棉花黄萎菌菌落生长抑制率最大,为76. 77%,产孢抑制率为84. 35%,孢子萌发抑制率为80. 00%;发酵粗提液5倍稀释液处理诱导棉花黄萎病菌抗氧化相关酶酶活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LG-9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培养滤液3次灌根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到49. 0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氮处理对北疆棉花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北疆地区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合理的水氮施量,通过田间小区,设计灌水量和施氮量2个因素(灌水量设4个水平,即W1:5 250 m~3/hm~2、W2:4 500 m~3/hm~2、W3:3 750 m~3/hm~2和W4:3 000 m~3/hm~2;施氮量设3个水平,即N1:300 kg/hm~2、N2:262.5 kg/hm~2和N3:225 kg/hm~2)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不同水氮施量对棉花株高、茎粗、LAI、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灌水量对棉花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棉花株高、茎粗、LAI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灌水量对棉花LAI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影响效应大于施氮量。当灌水量为3 750 m~3/hm~2,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棉花单株铃数、单铃质量以及产量达到最高,综合分析,该灌水量和施氮量为北疆地区膜下滴灌棉花生育期的最优水氮施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小麦生态型间杂种优势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生态型杂交种的最佳播种时期,以6个冬、春小麦亲本材料和8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播期(2014年10月2日、2014年11月3日和2015年3月21日),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杂种优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交组合及其亲本均能正常越冬,冬性亲本春播均不能抽穗。不同播期下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杂交种和亲本产量均显著降低,杂交种产量下降幅度大于亲本,春性亲本较冬性亲本产量下降幅度小,冬、春正反交组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小麦生态型间杂交种在正常秋播时才能发挥其高产潜力。筛选出4个强杂种优势组合:新春38号×新冬41号、新冬41号×新春38号、巴春02-509×新冬33号和新冬33号×巴春02-509。相关分析揭示了强优势组合小区产量表现为T1>T2>T3。冬、春小麦生态型间强优势组合的筛选,可通过调节播期来解决冬春性的适应性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ircRNA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由基因组转录,经反向剪接后,3'末端和5'末端通过共价结合形成的环状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中,具有组织特异性、疾病特异性、时序特异性及高稳定性等特征。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环状RNA在生物生长发育、胁迫应答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其还可能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及肿瘤等,并显示其在预测和疾病诊断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ircRNA的结构、功能及其近年来在医学中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可为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在对医学中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