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农药随水滴施防治棉花黄萎病用量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生物药剂随水滴施是新疆棉田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类生防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适宜的滴施用量.[方法]于2016-2017年设置裂区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对比了5种生物药剂不同的施药量(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30、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18、24 kg·hm-2,渝峰"99植保"15、22.5、30 kg·hm-2,中农绿康30、45、60 kg·hm-2,辣根素45、60、75 kg·hm-2)对棉花防病效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5种药剂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平均防效达到33.50%~74.94%,木霉菌剂施药量18 kg·hm-2防效高于15、24 kg·hm-2处理,辣根素各施药量之间防效差异不明显,其余药剂处理防效与施药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倒四叶宽、单株果枝数和结铃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施药量之间棉花株高、倒四叶宽差异不显著,结铃数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这几种药剂均可显著提前棉花的熟性.除辣根素外,其余药剂处理籽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各施药处理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有增加,但对棉花品质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综合棉花的防病效果、生长及产量表现,本试验中生物药剂合适的滴施用量建议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60 kg·hm-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剂45.0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8.0 kg·hm-2,辣根素滴施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关键词: 生物农药 随水滴施 棉花 黄萎病防治 生长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杂交棉育种及推广示范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新疆棉区目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产棉区,近年来,该棉区选育的60多个常规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不显著,出现徘徊现象,常规品种的增产幅度已经进入瓶颈期,利用常规种进一步提高单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杂交棉能够集中2亲本的优势,可将高产、优质和抗病三者结合,且组合选配周期短,能较快地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对于新疆棉花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疆棉区开展杂交棉的育种、栽培示范以及推广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新疆乃至全国棉花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鉴于此,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以及深入新疆地方和团场连队调研数据,归纳总结新疆杂交棉育种、推广应用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新疆杂交棉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资料。
关键词: 新疆棉区 杂交棉 推广示范 杂种优势 发展现状 问题分析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北部春小麦晚播和春播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差异的影响分析
《新疆农垦科技 》 2019
摘要:本研究以15份春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播期,即2015年11月3日和2016年3月21日,对不同春小麦新品种在晚播和春播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在同一播期内,不同春小麦品种抽穗期表现出明显差异,收获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品种间产量比较发现,除宁春45号外,其余材料在春播条件下较晚播表现出减产现象,其中,新春6号、新春11号和新春17号在春播条件下较晚播减产超过了5%,新春37号和新春38号春播时较晚播麦增产10%以上;通过相关分析揭示了在不同播期内小区产量表现出T1>T2的具体原因;从作用力分析可以得出,除茎秆产量外,播期对其他性状的影响最小,主穗粒数和收获指数主要受品种类型的影响;株高、单株穗数、单株粒重、收获指数及小区产量主要受品种类型和播期的共同作用影响较大.因此,选择主穗粒数和收获指数高的品种在临冬播种形成包蛋麦,可以解决北疆地区棉粮轮作的种植模式中粮食产量低的问题,提高新疆地区小麦生产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兵团第六师机采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规程
《中国棉花 》 2019
摘要:新疆兵团第六师(以下简称"第六师")机采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规程是结合当地的气候生态条件,以机采棉综合配套技术为基础,主要通过合理调减种植密度、优化棉株空间分布和应用棉花智能加工系统,实现机采棉生产的提质增效。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第六师机采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适用于第六师所在区域及生态条件相近的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区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区特征,为明确神经受损后的再生中Neuritin基因在体内转录水平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获取较为可靠的置信序列并设计上、下游引物克隆大鼠Neuritin基因5'调控区片段.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扩增片段序列特征,并采用多款转录因子预测软件预测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主要调控区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3447 bp大鼠Neuritin 5'调控区序列,大鼠Neuritin 5'调控区序列与小鼠同源率为91. 1%.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距大鼠Neuritin基因CDS区上游740~1012 bp位置处有一个Cp G岛,224 bp处有一个TATA-Box,初步推测大鼠Neuritin基因CDS区上游1100 bp为主要核心启动子区域.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主要调控区域含有AP-1,AP-2,AP-4和CREB等八个重要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本研究大鼠Neuritin基因启动子的鉴定和相关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大鼠Neuritin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 大鼠 Neuritin 5'调控区 启动子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药剂滴施对棉花黄萎病及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农药是当前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生物药剂不同滴施用量(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5、30、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18、24 kg·hm~(-2),渝峰"99植保"15、22.5、30 kg·hm~(-2),中农绿康30、45和60 kg·hm~(-2))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全生育期平均防病效果达到50.0%~77.4%;木霉菌剂施药量18 kg·hm~(-2)的防效显著高于15和24 kg·hm~(-2),其他3种药剂防病效果均与施药量呈正相关.施药后土壤中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与防病效果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细菌的数量与物种丰度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药后土壤放线菌的数量与物种丰度也显著增加,但放线菌数量在不同施药量间相差较大.土壤真菌的数量与物种丰度除木霉菌剂随施药量增加而增加外,其他3种药剂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减少.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施药组的防病效果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放线菌、硝化螺旋菌门细菌、子囊菌门真菌、壶菌门真菌丰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半知菌门真菌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在滴施用量上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60 kg·hm~(-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剂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8 kg·hm~(-2).
关键词: 生物药剂 滴施 棉花 黄萎病防治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园避障除草机的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新疆果园经济作物葡萄种植模式,针对葡萄行株间中耕除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葡萄园避障除草机。中耕铲刀可以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对表层土壤起到疏松作用,同时可以将行间的杂草清除;两侧的避障铲刀可以将株间的杂草铲除,同时对株间表层土壤进行浅翻;螺旋镇压辊将浅翻后的大块土壤破碎,并将杂草掩埋,从而完成整个葡萄行株间中耕除草过程,达到增加土壤通气性、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及促使葡萄根系生长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386份新疆春小麦材料(55个地方品种、207个自育材料和124个引进材料)的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春小麦材料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各有优劣。386份供试材料的千粒重为37.48 g,容重为737.76 g·L~(-1),籽粒硬度为54.71,粒径为2.88 mm,籽粒蛋白含量为15.95%,出粉率为53.06%,灰分为0.54%,L~*值为96.86,a~*值为-1.16,b~*值为9.83。整体而言,籽粒蛋白质含量、L~*值较高;籽粒硬度较低,a~*值和b~*值较高,三者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2.26%、25.86%和15.67%,具有较好的改良潜力。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关系密切,其中千粒重、粒径与灰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粒径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容重、粒径与b~*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昌春3号、伊春4号、中作8131、新春26号、新春33号等可用于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改良的优选品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