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小麦成熟胚无性系后代株高性状的变异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由宝丰7228小麦成熟胚培养诱导的体细胞无性系株高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无性系SC_2代株高性状的变异频率为37.2%,平均株高较对照宝丰7228矮化了5.1厘米.对SC_2代株高的选择,在SC_3代的表现是有效的.无性系SC_3代株高性状已有5.1%的株系得到稳定.无性系株高性状的变异与愈伤组织和再生单株有关,而与再生植株中的单穗无关.对无性系变异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成熟胚 株高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粒重降低原因及提高粒重的途径

河北农业科学 1991

摘要:目前,我省小麦单产已进入中产阶段,各地成方连片的高产田亦屡见不鲜。在小麦生产发展的低、中、高三阶段中,产量构成三要素不同的阶段对产量的主次关系有所不同。在低产阶段增加亩穗数是关键,中产阶段增加亩穗数和粒重并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作者于1986~1990年在平山、灵寿、涉县等地对自然条件下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查明了核桃举肢蛾在河北省一年发生一代.该虫以茧在土内越冬,6月中、下旬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随之进入产卵盛期.卵经9天孵化为幼虫,刚孵化幼虫在果面爬行,寻找适宜部位即蛀入果内为害.8月上旬幼虫开始脱果,8月下旬脱果完毕,幼虫坠地入土,结茧,准备越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士苹果幼树早丰优质栽培技术试验总结

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1991

摘要:1986年春在江苏省沛县魏小楼果园栽植了以"长富2"苹果"三当苗"为主的乔砧密植园18.8亩,2092株,以其中2.25亩"长富2"为试验田,实现了栽后第3年(2年生)见花,第4年亩产1870.7公斤,第5年亩产2933.3公斤,平均单果重210克,累计盈余12433.25元/亩,现总结富士苹果幼树早丰优质栽培技术如下.

关键词: 富士苹果 幼树 早丰优质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氰戊菊酯在萝卜上的消解及残留动态研究

农药 1991

摘要:为制订氰戊菊酯在萝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1986~1987年,我们分别在保定和长沙市进行了氰戊菊酯在萝卜根、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动态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的苹果人工着色技术

教学与科研(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学报) 1991

关键词: 日本 苹果 人工着色 果实色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核基因互作“三系”研究初报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1984年我们开始研究利用高度雄性不育两用系配育适宜夏播的谷子两系杂交种组合.发现部分品种(系)作父本对某些隐性核高度雄性不育系具有一代保持不育性和提高不育度的作用.这种新获得的F_1不育与恢复系测交容易恢复.据此首次提出利用这种核基因互作实现“三系”配套的方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单倍体幼穗无性系后代变异的研究

植物学通报 1991

摘要:自1971年开始研究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现象以来,国内外先后在甘蔗、马铃薯、水稻、番茄、小麦等作物中观察到了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这些研究的外植体均来源于生产应用品种,用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材料再进行幼穗培养建立的体细胞无性系及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特别是种子蛋白质含量的无性系变异在小麦作物上更无人报道。我们从1985年以来自综抗矮6号×泰山1号的一株单倍体花粉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枝型苹果幼树整形修剪技术要点

河北果树 1991

摘要:为使短枝型苹果幼树建造适宜树形,实现早果早丰,经生产实践与技术考察适合我省应用的树形,有细长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单层半圆形和小冠疏层形等四种,各地可根据栽植密度,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选择适宜的树形,对这四种树形的整形修剪方法提出如下技术要点,供各地生产参考。一、冬季修剪1.细长纺锤形:适宜株距1.5—2米,行距3—4米.树体结构:干高50—70厘米,树高2—3米,冠径1.5米左右,在中心领导干上均匀分布有势力相近的15—20个侧生枝(小主枝),下部略长而上部略短,全树瘦长,整个树冠呈纺锤状(纱锭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亚洲玉米螟测定苏芸金杆菌制剂毒力效价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利用亚洲玉米螟对苏芸金杆菌的毒力效价进行了测定.供试虫以玉米螟二龄幼虫为佳.用候选苏芸金杆菌制剂与半人工混合饲料混合接虫感染的方法作毒力效价测定,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完成一次测定需时三天,标准差为15.49%.

关键词: 苏芸金杆菌 生物测定 亚洲玉米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