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黔中地区黄泥土油菜施用磷石膏的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 p H 5.6 8的微酸性黄泥土上 ,施用磷石膏 2 5~150 kg/ 6 6 7m2的 6个处理 ,对油菜作物均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 ,可提高土壤中有效 N、P、K、S的含量 ,产投比值均大于 1,尤以施用量 50~ 75kg/ 6 6 7m2的油菜籽增产量、增幅、产投比值为最高 ,分别达 6 8.9kg/ 6 6 7m2、13.7%、8.2以上。建议在贵州黄壤分布区域种植油菜 ,均可施用磷石膏来提高油菜产量和土壤肥力 ,用量以75kg/ 6 6 7m2 为佳

关键词: 磷石膏 黄泥土 油菜 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区自然资源管理方法的理论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社区自然资源管理方法已被公认为农村社区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社区自然资源管理方法的由来、基本概念和要素 ,以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社区 社区自然资源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坡耕地可持续农业技术——植物篱技术(Ⅱ)

农技服务 2001

摘要:(三)植物篱技术的实施 1、植物篱技术适用的范围 植物篱技术适用于坡度小于25°、土层厚度大于50厘米,或土壤母质易于风化的土山土坡地区。如易侵蚀的砂质、粘质或壤土质土山旱坡地,已垦耕或计划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分离研究Ⅰ.自交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CSCD

摘要:从黑籽亲本“秦油 3号”中分离出黄籽株系 931155,其S1代群体的黄、黑籽植株比例约为 3:1,黄籽株率为 78 3% ;S2 、S3 和S4 代群体平均黄籽频率分别为 81 7%、 84 6 %和96 5% ,一些株系达 90 %以上 ,个别株系达 10 0 %。来源于浅黄和中黄的株系后代相比较 ,前者浅色黄籽株率比后者高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 自交 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育种材料与方法研究Ⅱ.甘蓝型油菜杂交选择育种选择方法改进技术——油菜系谱集团选择法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根据油菜常异花授粉和自交生活力衰退的生物学特点 ,在油菜杂交育种 (品种改良 )中 ,将系谱选择法和集团选择法有机结合 ,采取 F1开放授粉、分组合集团收获 ,然后在早中世代实现单株套袋自交系谱法选择 ,中晚世代实现隔离种植、开放授粉、集团选择的系谱集团选择法。既可利用异交创造天然复交 ,导入更多亲本基因型 ,提高选择效果 ;又可通过单株自交选择 ,加快世代纯化和育种进程 ;也可利用开放授粉使生活力得以恢复 ,克服因自交而导致的生活力衰退问题

关键词: 油菜育种 选择方法 系谱集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新品种黔恢15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将野生稻、中籼稻与云贵高原粳稻的后代选系进行杂交 ,选育出常规籼型稻新品种黔恢 15。经多年试验 ,该品种表现出高产、抗寒、加工品质优、食味优良和适应性广的特性 ,于 2 0 0 0年 8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合格 ,是贵州省可与杂交稻同时搭配种植的一个常规籼型稻新品种 ,也是边远地区降低种子成本、并可防灾救灾的品种。

关键词: 籼稻 新品种 黔恢15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山区村级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参与性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贵州省是一个山地多、平地少 ,农业资源结构失衡 ,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贫困省份。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本研究针对贵州省贫困山区资源利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利用技术和当地社区足够的参与 ,采用参与性的资源利用管理方法 ,通过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 ,初步探索出一套村级社区水平上的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机制、技术与方法 ,在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 ,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资源 ,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贵州山区 自然资源管理 参与性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多功能肥对秧苗素质影响及除草效果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 2001 CSCD

关键词: 水稻 多功能肥 秧苗素质 除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薇菜成株仿生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01

摘要:为缓解“保、建、退、还”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目前广泛开展再造植被的生态重建过程中,人们往往寄希望于一些具有生态和经济双重价值的草种树种上。薇菜根系发达,再生性强,菜用名贵,逐年攀升的情况已被人们所了解,因此在一些地区把薇菜作为首选的地被草种,或作为高效的经济植物,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但是,在薇菜人工栽培过程中,由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坡耕地可持续农业技术——植物篱技术(Ⅲ)

农技服务 2001

摘要:1、栅篱植物的播种和移栽 首先开好定植沟、定植坑,播种子沟深15厘米,移栽沟深30厘米左右。果树类木本植物则要挖定植坑,60厘米×80厘米。无论是直播或移栽均要求施足底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每亩15公斤左右,腐熟圈肥每亩75~100公斤,茶树、花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