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山区参与式农业技术发展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在对传统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相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参与式农业技术发展研究。并通过相关人群分析、风险分析等方法 ,研究相关群体参与技术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发现农业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为贵州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公平有效的思路


热带、温带玉米自交系和贵州地方种选系的配合力及杂交组合组配方式的研究
《玉米科学 》 2001
摘要:对来自热带、温带和贵州地方种的各 5个自交系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组配成 10 5个杂交组合 ,进行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交组合组配方式的研究 ,结果表明 ,无论热带、温带和贵州地方种选系 ,都有一般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 ,其中表现较好的有黔 35 0 2、Fm9、5 3和独紫。热带自交系、温带自交系和地方种选系间组配杂交组合 ,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而同类自交系间杂交 ,杂种优势相对较弱 ,较难选出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


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211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利用自育的优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2 136S与恢复系多系 1号配组 ,育成了优质两系杂稻新组合两优 2 11。经两年贵州省杂稻区试鉴定 ,两优 2 11平均每 667m2 产量 5 11.5 kg,比对照平均增产 3.2 %。一年生产试验鉴定 ,平均每 667m2产量 4 91.1kg,比对照平均增产 14.9%。稻瘟病接种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 ,两优 2 11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稻米理化指标测试和食味鉴评结果米质优良。两优 2 11于 2 0 0 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目前中高海拔地区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 ,发展优质米及晚 3系列的替代组合之一 ,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黔豆6号的选育研究
《种子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新品种黔豆 6号是用黔豆 2号为母本 ,86 - 6 2 70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 ,经过 4年 6代选育而成的品种 ,经过 10年的小区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 ,结果表明 ,该品种丰产性好 ,生育期适中 ,适应性强 ,品质较优。 2 0 0 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黔豆 6号 ,准予在贵州省内各地区推广种植


二双斑唇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作用
《生态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二双斑唇瓢虫 (Chilocorusbijugus Mulsant)对矢尖蚧 (Unaspisyanonensis Kuwana)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 ,瓢虫雌成虫对矢尖蚧各虫态的功能反应呈 Holling II型。瓢虫对矢尖蚧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个体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 ,捕食作用率 (E)随着瓢虫数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曲线。温度对瓢虫的捕食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寻找效率 (a)和处置时间 (Th)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猎物密度对瓢虫生殖力的影响呈 logistic曲线。
关键词: 二双斑唇瓢虫 矢尖蚧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数值反应


黄泥土施用磷石膏的后效试验
《贵州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3年磷石膏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 :磷石膏在黄泥土上增产作用有明显的后效 ,但土壤和施用量不同 ,持续时间不一样。酸性黄泥土以 10 0~ 150 kg/ 6 6 7m2 后效较明显 ,持续时间超过三季作物 ;微酸性黄泥土只有 150 kg/ 6 6 7m2 的后效明显 ,持续时间达到三季作物。磷石膏的改土作用也有后效 ,但与供试土壤 p H值有关。土壤 p H值低 ,磷石膏的后效明显 ,持续时间较长 (三季作物 ) ;土壤 p H值高 ,后效作用不很明显 ,持续时间较短。因此 ,磷石膏宜在 p H值低于 5.0的酸性土壤上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