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联苯·啶虫脒对黄曲条跳甲的生物活性及防治效果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菜豆黄曲条跳甲高效杀虫剂.[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安全性测定,并在田间验证了最大联合作用系数复配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联苯菊酯与啶虫脒LC50值为86.6483 mg/L,配比为1∶1的联合作用系数(127.4035)最大;联苯·啶虫脒在菜豆7~21 d的生长速率无较大差别,推荐剂量对菜豆安全;有效成分用量为108~126 g a.i./hm2,田间喷施,14 d防效在81.27%~92.15%,防效好且持效期长.[结论]联苯·啶虫脒的最佳配比,可作为防治黄条跳甲的优选药剂.

关键词: 黄曲条跳甲;菜豆;筛选;安全性;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协3号小麦衍生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强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利用抗赤霉病品种是减轻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具有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很少.本研究鉴定筛选出适合黄淮麦区中抗赤霉病的种质材料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3份材料的发病小穗率分别是19.0%、20.9%和20.2%,与苏麦3号(13.8%)差异显著,但与扬麦158 (19.2%)差异不显著.从平均严重度和发病小穗率分析,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的赤霉病抗性为中抗,与扬麦158相当.从耐寒性、株高、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密度等方面对漯抗1号、漯抗4号和漯抗6号分析表明,漯抗6号与周麦22无显著差异,漯抗6号更适用于黄淮麦区小麦育种.

关键词: 漯抗1号;漯抗4号;漯抗6号;赤霉病;贵协3号;小麦衍生品种(系);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抗病毒病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西瓜是消暑佳果,为葫芦科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的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世界第一位.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病毒复制速度快且能破坏寄主免疫功能,一旦发病则损失严重.病毒病可使西瓜叶片皱缩、植株矮化,严重影响果实发育、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绝收,是危害西瓜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中以预防为主.综述了西瓜抗病毒病种质资源利用、抗病毒病机制、防治手段等内容,为多种途径创制西瓜抗病毒病资源、诱导西瓜提高抗病性,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西瓜病毒病、有效防控病毒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瓜;病毒病;抗性机制;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金银花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现代农药 2022

摘要:为评价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在金银花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吡唑醚菌酯在金银花上的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并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0.005~0.2 mg/L范围内,金银花(鲜/干)中吡唑醚菌酯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之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1~1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金银花(鲜)和(干)上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108%和76%~8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3%~1.4%和0.9%~2.4%,定量限(LOQ)均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金银花上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1~4.3 d,最终残留量为≤0.21 mg/kg;普通人群对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4229 mg/(kg bw),占日允许摄入量的75.29%.以上结果说明,施用250 mg/kg 25%吡唑醚菌酯SC对一般消费人群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金银花中的吡唑醚菌酯残留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金银花 吡唑醚菌酯 残留 消解动态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叶宽的遗传效应分析

作物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是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器官,对玉米产量贡献巨大。利用1份玉米穗三叶窄叶和2份穗三叶宽叶自交系为材料,构建2套6世代分离群体(群体1和群体2),利用经典植物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玉米穗三叶叶片宽度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套群体穗三叶叶宽遗传均受不同的基因数量控制,属于不同的多基因遗传模型。在群体1中,穗上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穗位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B-1),穗下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模型(B-2)。在群体2中,穗上叶叶宽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综上可知,玉米叶宽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且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玉米穗三叶的遗传模式存在差异,穗位叶、穗上叶及穗下叶的遗传模式均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关键词: 玉米 穗三叶 叶片宽度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筋小麦配粉及其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良湿面筋含量较高、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较低的这一类型小麦的加工品质,选择这三个指标相差较大的三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配粉,将湿面筋含量较高、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较低的小麦品种郑麦618的面粉按照0、20%、40%、60%、80%和100%比例分别与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较高的小麦品种新麦26或郑麦7698的面粉混合,组成不同类型的配粉,对其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沉淀指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淀粉RVA糊化特性以及面条和馒头的加工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两个原粉被测指标数值差异显著时,配粉的湿面筋含量、面团流变学特征参数、峰值粘度、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均随着原粉数值较大一方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当两个原粉被测指标数值差异不显著时,配粉被测指标的数值会出现大于或小于原粉的现象,比如面筋指数、延伸性和沉淀指数;但衰减值和糊化温度不符合此规律,衰减值更接近于数值较高的原粉,糊化温度更接近于数值较低的原粉.相关性分析表明,面条总分与峰值粘度、最低粘度、衰减值呈正相关,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参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较小;馒头总分与面筋指数、沉淀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能量、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糊化各特征值相关性不显著.上述结果证实,优质面条粉和馒头粉均不需要面筋质量过高,优质面条粉的湿面筋含量为30.3%~32.2%,面筋指数为75.2~81.4,稳定时间为4.5~7.2 min,最高粘度为2 330~2 468 cP,最低粘度为1 504~1 607 cP;优质馒头粉的湿面筋含量为30.2%~32.0%,面筋指数为70.8~81.4,稳定时间为3.5~9.1 min.面条和馒头评分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较高(30%以上),面筋指数低的这一类型的小麦可以通过搭配面筋指数较高的小麦来改良其加工品质.

关键词: 小麦;配粉;面条品质;馒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黑胫病生防细菌的鉴定和防效测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挖掘烟草黑胫病的生防资源,通过试验对前期分离到的2株生防菌进行种类鉴定和防治效果测定.[方法]根据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 S rDNA序列分析,YCYM-04菌株被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YCYM-09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结果]平板对峙结果显示,YCYM-04菌株和YCYM-09菌株对烟草疫霉的抑菌带分别达13.7和8.9 mm.此外,YCYM-04菌株和YCYM-09菌株发酵滤液5倍稀释液菌落抑菌率分别达71.8%和50.6%;YCYM-04菌株发酵滤液造成烟草疫霉菌丝节间缩短、断裂、生长缓慢等现象,YCYM-09菌株发酵滤液造成烟草疫霉菌丝体膨大、增粗、畸形、原生质体凝结.盆栽试验表明,YCYM-04菌株和YCYM-09菌株培养液灌根处理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0.5%和61.5%.[结论]YCYM-04和YCYM-09菌株在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生物防治 细菌 鉴定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检测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分析

现代食品 2022

摘要:为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组织的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与经验探讨,以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根据作业指导书要求,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水产品中17种磺胺类及15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农业部1077号公告-1-2008),对提取溶剂和净化方式进行优化,提取溶剂用乙腈代替标准中1%甲酸乙腈,磺胺类药物的响应得到明显提高,并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净化柱代替正己烷液液萃取除脂净化,将优化后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本次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检测能力验证,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水产品 磺胺类 能力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花生品种发展现状

中国种业 2022

摘要:当前,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是一项重要任务。对花生品种选育、推广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下一步的措施建议。以期凝聚花生种业力量,从品种端发力,全力推进花生提产能行动,为花生扩种、提质、增效提供高质量的种源。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株丹参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作用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对丹参根腐病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具有防治效果并能促进丹参生长的根际促生细菌(PGPR),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丹参根际土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吲哚乙酸(IAA)含量测定进行PGPR菌的筛选,并对筛选出的PGPR菌进行鉴定和生防、促生作用评价。结果表明,从丹参根际土分离获得的657株细菌中筛选出了3株PGPR菌(K03-4、Pp03-41、Pp146),经形态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3株PGPR菌均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K03-4、Pp03-41和Pp146对F. proliferatum的抑菌率分别为66.15%、61.03%、48.21%,均可分泌IAA,并有解无机磷、固氮和产嗜铁素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显示,3株PGPR菌悬液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3.46%、49.02%、68.31%,发酵液接种后丹参株高分别增加了29.77%、32.60%、27.64%,茎叶鲜质量分别增加了18.76%、30.57%、28.42%,分根数分别增加89.12%、76.53%、112.59%,根鲜质量分别增加了88.82%、122.49%、144.78%。综上,3株丹参PGPR菌兼具生防和促生作用。

关键词: 丹参 根际促生细菌 多黏类芽孢杆菌 层出镰刀菌 生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