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省森林碳汇水平比较研究
《河南林业科技 》 2023
摘要:将河南省与周围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等全部 6 个相邻省份进行比较,基于 2014-2018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数据,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估算了各个省乔木林生长碳吸收和碳密度,以乔木成熟林碳密度作为乔木林碳容量.分析了各个省森林碳储量、乔木林碳储量、森林碳密度、乔木林碳密度、森林净生长碳吸收、乔木林净生长碳吸收和乔木林碳容量等7个指标的差异.并且把各个省这7个指标作为森林碳汇水平综合评价指标,基于模糊隶属函数,做出了各个省森林碳汇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森林碳储量等 7个指标值与相邻6个省份的相应指标值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河南省森林碳汇综合水平与相邻6个省份相比,居于中上水平,高于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低于陕西省和湖北省,河南省森林碳汇水平还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中原地区南美白对虾一年两茬健康养殖技术
《河南水产 》 2023
摘要:中原地区4月初引进盐度为15‰P5南美白对虾高盐度虾苗进入温室淡化标粗30~35 d,虾苗达到3~5 cm后在5月中旬投放外塘,经过60 d养殖规格达到50~70头/kg,用地笼捕出上市;6月初在温室内进行第二茬育苗,经淡化标粗到4~6 cm后投放外塘,在9月中旬10月初清塘上市,实现南美白对虾中原地区一年两茬外塘养殖模式。


蜡梅比较基因组学及木兰类植物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及相关植物物种的基因组数据,进行基因家族聚类,估算物种分化时间,并开展有关物种的共线性分析,计算不同类别代表性物种内旁系同源及物种间的直系同源同义替换率(synonymous substitution rate,Ks),同时基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串联法及并联法等多种策略,进行木兰类植物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蜡梅科(Calycanthaceae)植物共享了两次全基因组复制(whole-genome duplication,WGD)事件,樟目(Laurales)的共同祖先经历了二倍化事件,木兰类植物未共享WGD事件.长枝吸引(long branch attraction,LBA)会影响系统发育的准确性,消除LBA可使用1以及0和1相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往对木兰类植物系统发育位置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不同、不完全谱系分选(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ILS)的存在、分类单元取样的局限性,以及木兰类植物在进化早期的快速分化等原因.在充分考虑多种可能影响木兰类植物进化位置多种因素的基础上,二叉树或不能完全代表被子植物的早期多样化,木兰类植物更可能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姐妹,这一观点得到了较多系统发育树的支持.研究对于了解物种系统进化分歧时间、揭示WGD事件与物种分化关系以及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木兰类植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蜡梅 比较基因组 共线性分析 木兰类植物 系统发育


黄河故道刺槐人工林不同径级林木空间结构特征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对黄河故道刺槐人工林100 m×100 m固定样地进行每木定位和调查,利用混交度(M i)、大小比数(U i)、角尺度(W i)和密集度(C i)分别描述不同径级林木空间结构异质性,并采用修正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以及林木竞争指数SCI对林分整体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中约60.0%的林木呈随机分布或同种伴生,不同径阶林木中随机分布或零度混交林木达55.0%以上;特大径木中47.1%为非常稀疏林木,在绝对劣势林木比例最小,而小径木中57.7%为非常密集林木,但在亚优势木中比例最大;林分中大径木的空间结构最好(FSSI=0.062、FSSD=1.041),特大径木最差,不同径阶林木均处于弱度竞争状态,但小径木竞争强度更大。因此,黄河故道刺槐人工林不同径级空间结构较差,亟需森林结构调整和优化,以精准提升森林生产力,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河南4个家蚕品种ADF1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及群体经济性状分析
《广西蚕业 》 2023
摘要: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长期以来,如何让家蚕吐的丝又多又好,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家蚕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突破,将分子育种同传统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在家蚕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有研究推测,ADF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可能会对家蚕的经济性状产生影响.通过对ADF1基因不同拷贝数变异类型在4个家蚕品种中的分布以及群体生活力和生产性状进行分析,发现4个家蚕品种在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通茧率和同宫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4个群体中ADF1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结论为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材料,可以为这些品种的种性维系和其他品种的选育提供帮助.


基于基因组微卫星的团头鲂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利用基因组微卫星检测2个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18个位点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大小在135~362 bp.各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Na)在3~15个,平均为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在1.250~6.979,平均为3.603.各位点检测到的香农信息指数(I)在0.417~2.213,平均为1.384.观测杂合度(Ho)在0.219~0.856,平均值为0.647;期望杂合度(He)在0.200~0.857,平均值为0.665.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在0.190~0.843,平均值为0.624.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70,群体间的基因交流(Nm)为1.59,说明HH和YH 2个群体之间有一定程度基因流.2个位点检测到的近交系数(Fis)>0,其他16个位点近交系数均<0.研究表明,HH和YH两个人工养殖群体中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指纹图谱的构建可以用来进行团头鲂种质资源品种间的鉴定以及品种内的亲缘关系研究,尤其是可以区分没有亲缘关系数据背景的群体,可以指导没有家系构建能力的苗种繁育场进行繁殖策略的升级.


内生拮抗细菌对草莓2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从草莓健康植株中分离得到9株内生细菌,与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进行对峙试验,选出对这2种病原真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2种菌株BS-CM511-2和BA-CM11-1.通过形态及16S rRNA序列鉴定可知,菌株BS-CM511-2为枯草芽孢杆(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CM11-1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BA-CM11-1和BS-CM511-2这2株内生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和腐皮镰刀菌的生长,抑菌半径分别为36.0、27.0、30.3、24.3 mm.这2株拮抗内生菌无菌发酵液稀释10倍下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75%和88.80%,稀释5倍下对腐皮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80%和69.2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10倍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稀释5倍对腐皮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这2株内生菌可作为生防资源应用于草莓病害的防治.
关键词: 内生菌 灰葡萄孢菌 腐皮镰刀菌 拮抗 抑制作用 生防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