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伏牛山区核桃举肢蛾生活史及防治药剂筛选
《环境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南伏牛山区地理和气候环境独特,核桃Juglans regia L.栽植面积较大,但是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的危害严重制约着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为了绿色防控核桃举肢蛾,本研究利用生态学手段调查了伏牛山区核桃举肢蛾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对包括苏云金杆菌在内的11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检测了该地区核桃的农药残留,以期为伏牛山区核桃绿色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河南伏牛山区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下旬,其中6月中旬为核桃举肢蛾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第1代卵孵化盛期为6月底至7月上旬;第1代幼虫盛发期在7月中旬;第2代卵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8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危害盛期,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核桃举肢蛾的成虫羽化盛期至初孵幼虫期为最佳防治时期,药剂筛选试验表明:8000 IU/m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5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为93.62%,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使用剂量为稀释7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1.49%)相当.农药残留检测表明:核桃果仁注干吡虫啉残留较高,但灌根未检出,检测果仁没有发现常用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或残留较低不能检测出来.以上结果表明,河南伏牛山区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选择苏云金杆菌和噻虫嗪进行防治,不仅对核桃举肢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逐步减少或淘汰农药残留量较大的化学药剂,逐步实现解决大宗经济林有害生物新模式.


4个早实核桃品种混合芽内多胺含量和花粉活力的对比分析
《河南科学 》 2023
摘要:比较不同早实核桃品种的混合芽内多胺的含量及花粉活力,分析不同早实核桃品种的丰产潜力,为核桃丰产机理研究作参考.以‘豫丰’‘香玲’‘彼特罗’‘辽宁1号’4个早实核桃品种的混合芽和花粉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二级质谱法(HPLC-MS/MS)测定4个早实核桃品种的混合芽内多胺含量,MTT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8—10月份‘豫丰’混合芽内的总多胺平均值为4 380.83 ng/g,精胺平均值为73.57 ng/g,亚精胺平均值为42.46 ng/g,腐胺平均值为4 264.80 ng/g,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早实核桃品种.‘豫丰’的花粉活力在常温和4℃下较其他品种均表现显著.在4个早实核桃品种中‘豫丰’的混合芽内多胺含量及花粉活力均高于其他品种,丰产潜力高.


发展绿色健康渔业 实现低碳转型
《河南水产 》 2023
摘要:为了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绿色健康渔业成为当前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绿色健康渔业的概念、低碳转型的必要性以及绿色健康渔业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对绿色健康渔业进行了探讨,为实现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急需青年人才问题-以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河南农业 》 2023
摘要: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近年,河南省农业科研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持。其中,青年人才作为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其创新意识强烈、创新能力突出、成果转化效益显著,是全省紧跟农业前沿科技创新趋势、大力发展农业科研事业必须重点培养的对象。


柞园套种米槐树试验初报
《蚕桑茶叶通讯 》 2023
摘要:利用柞园空地栽植米槐树,提高柞园利用率,蚕农在6月初放养柞蚕结束后,7—9月份能够通过采收槐米,增加经济收入,稳定蚕农放养柞蚕的积极性,实现柞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试验结果表明,柞园坡质越好,米槐树存活率越高,开花结果株数越多,槐米产量也越高。


生长调节物质对林木花芽分化的影响
《温带林业研究 》 2023
摘要:花芽分化是林木枝条上的生长点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生理和形态标志,是林木开花结实的重要阶段之一。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并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对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花芽分化过程又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因此其状况直接影响着林木结实的质量与数量。在林木生产实践中常根据市场需求采用技术方法和措施,调控林木花芽分化进程,从而实现定向培育。本文综述了影响林木花芽分化的主要因素和调控机制,归纳总结可能影响林木花芽分化的生产管理、调节剂应用及其他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对林木花芽分化研究方向提出来了展望,以期为林木的定向培育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