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效果分析
《中国蚕业 》 2023
摘要:选取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保存的10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选育试验,调查了各品种的24 h疏毛率、小蚕期眠蚕体质量以及茧质等多项指标,分析所选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各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均有很大提高,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表现好。日系品种经过6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24 h疏毛率均在90%以上,002B、J6、732这3个品种2龄和3龄起蚕率均能达到或接近100%;中系品种经过4代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后,整体上仍比较差,庭、豫1号、限1、苏蚕1号的24 h疏毛率能达到85%及以上,2龄、3龄起蚕率中系也比日系品种差,发育不齐。日系品种豫4优、002B、9406B、J6,中系品种庭、豫1号、限1、125M在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中表现较好,可列为本单位的重点选育品种。探讨了人工饲料养蚕中遇到的3龄后期出现不眠或者对人工饲料食性减弱,以及人工饲料发霉的问题。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人工饲料 选育效果 疏毛率 眠蚕体质量 蚕茧质量


白皮松天然林更新与种群结构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白皮松野生资源的生长及更新状况,对白皮松主要分布区的11个天然林进行调查,并对其生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区域内白皮松群体的更新及种群结构。【方法】主要采取样地和样线法对白皮松原生群落天然更新进行野外调查。依据文献及白皮松生长状况特点,将白皮松更新幼苗分为两类,树高<0.5 m为Ⅰ级更新苗,0.5 <树高<1.5 m的为Ⅱ级更新苗。主要调查3个部分:乔木层郁闭度及树种组成,灌木层与草本层的高度和盖度,样地生境因子等。【结果】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及秦岭西侧的白皮松种群更新能力较强;而大巴山区的南漳、远安、丹江口等种群更新能力较弱;子代苗不足是大多数白皮松群体更新能力不足的关键问题。白皮松种群龄级特征在不同区域不完全相同,同一地点种群年龄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巴山地区白皮松种群龄级较大,Ⅲ~Ⅳ龄级的个体数量较多,变化较大。中条山、太行山和吕梁山分布区的白皮松群体龄级相对较小,以Ⅰ~Ⅲ龄级为主,种群目前处于稳定阶段。秦岭东西两侧种群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Ⅰ~Ⅵ龄级间,龄级差异较大,多数种群缺少Ⅰ级龄级的更新幼苗。【结论】白皮松在多数群体中均缺乏更新幼苗,幼苗更新基本上处于停滞的阶段,并且群体之间差异较大。白皮松胸径幼期生长速率低于一般松属树种,进入中龄期后其生长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从各地的生长状况来看,康县、蒲县白皮松生长及更新均较好,比较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蓝田、翼城群体生长较好,但是林分结构和更新状况并不理想;陵川、洛宁群体总体呈稳定状况;丹江口、南漳、远安、西乡群体径级波动较大,总体呈现衰退趋势。
关键词: 白皮松 天然更新 种群结构 径级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油茶洪涝灾后修复技术措施
《河南林业科技 》 2023
摘要:2021年河南全省普遍遭遇特大水灾,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油茶园受涝严重。总结了油茶在暴雨洪涝灾害中的表现,并针对性提出修复措施。


关于确保桑蚕制种期发蛾平衡的研究
《河南农业 》 2023
摘要:在桑蚕制种过程中,保证对交品种的发蛾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桑蚕在生长发育期受品系、饲育环境温度及桑叶叶质老嫩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品种之间会出现发育不平衡的情况。种茧期由于受温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品种的蛹体发育也会出现差别。若不采取相应调节措施,会导致制种期出现对交品种发蛾不平衡,如对交品种发蛾时间不一致、雌雄蛾数量不相当等,给制种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蚕种的损耗,以及人力、物力和经济的严重损失。


河南胡颓子科新纪录种-翅果油树
《河南林业科技 》 2023
摘要:文中记载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胡颓子科Elaeagnaceae胡颓子属Elaeagnus的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在河南的地理新分布。


河南省塑料大棚增温催芽提前饲养柞蚕技术
《河南农业 》 2023
摘要:为了解决柞蚕放养后期干热风危害和柞蚕野外保苗率的问题,笔者开展了塑料大棚增温催芽提前饲养的技术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一)试验材料供试柞树树种为麻栎,柞蚕品种为豫大一号,由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保存。(二)试验设计养蚕前在背风向阳柞园先后搭建200 m~2塑料大棚2个,人工提升柞园温度,促进柞园柞树生长发育,


河南南山林场栎类林健康评价研究
《河南林业科技 》 2023
摘要:以河南南山林场栎类林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咨询法对健康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阈值,构建了栎类林评价指标体系,对栎类林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了健康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栎类林小班中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 2.85%、6.85%、61.40%和 28.91%.幼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分别为0.00%、5.88%、44.12%和50%;中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小班比例为2.99%、10.45%、62.69%和23.88%.南山林场栎类林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应加强对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以提高栎类林的健康等级.


不同花色类型蜡梅花被片靶向类黄酮代谢组学分析
《林业科学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初花期的红花蜡梅、红心蜡梅、素心蜡梅的中、内花被片为材料,开展靶向类黄酮代谢组检测与分析,为进一步解析不同花色类型蜡梅花被片的呈色物质及类黄酮代谢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对蜡梅3个品种的中、内花被片进行UPLC-MS/MS检测,并进行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样本质控分析、PCA分析、HCA分析、OPLS-DA分析及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探究不同花色类型花被片间类黄酮代谢物差异。[结果]在蜡梅花被片中共检测到82种代谢物,包括查耳酮、二氢黄酮、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醇、花青苷、黄烷醇等化合物;蜡梅红色花被片类黄酮物质除花青苷类外,还包括黄酮醇类化合物,其在红、黄花被片中未显示出规律性变化;花青素代谢通路富集程度在蜡梅红、黄花被片5个比较组中均表现为最大且最显著。[结论]蜡梅花被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除主要的黄酮醇支路和花青素支路外,还可能包括黄酮支路、异黄酮支路和黄烷醇支路;在蜡梅花被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花青素支路和黄酮醇支路可能不是对共同底物的竞争关系;矢车菊苷是蜡梅花被片呈红色的特征代谢物,包括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


不同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比较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田除草剂的长期使用,造成麦田杂草群落发生变化.为建立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的化学防除技术,本研究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了 14种除草剂对11种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灭草松可以较好地防除冬小麦田野老鹳草、牛繁缕、大巢菜、紫堇、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吡草醚对野老鹳草、牛繁缕、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麦家公、荠菜等8种杂草防效突出.辛酰溴苯腈可很好地防除牛繁缕、大巢菜、小藜、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麦家公等6种阔叶杂草;唑草酮对野老鹳草、牛繁缕、阿拉伯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等5种杂草防效突出.这4种除草剂及其适用浓度与其他供试药剂相比杀草谱更为广泛,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根据不同区域优势杂草种类,合理选用高效除草剂进行防除.


黄河滩区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研究——以河南省9县为例
《农业经济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搬迁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从实践层面探索两者衔接的有效路径。黄河滩区作为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通过大规模易地搬迁寻求一条既能保障滩区群众免受洪水威胁又能让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根据河南黄河滩区9县(市、区)易地搬迁实地案例,从产业发展、居住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和群众生活五个方面阐释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匹配性,为今后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提供了路径:做好统筹规划、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抓好产业支撑和加强政策保障。

